实习一个月后,慢慢对实习祛魅了

原本实习前,想做高并发高可用,到时候写在简历上也好看点。实习一个月后,别说什么高并发了,现在项目快交付了,crud都没得写,来这里主要的工作就是写脚本。到时候简历上都不知道该怎么写这段实习(项目开发文档是没有的,代码注释是不写的,硬啃代码是啃不懂的)。
#牛客创作赏金赛# #实习# #实习学不到东西怎么办?#
全部评论
太正常了,真的高并发谁敢给实习生干😭
1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20:37 北京
哈哈哈哈哈跟我一样,我在小公司 ,真的烂,不如苍穹外卖的项目😂
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13:27 重庆
佬是在哪个公司实习尼😭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11:10 天津
是这样的,代码注释是没有的,源码又很大,硬啃真的难受😅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9-06 20:10 山东
高并发高可用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东西了,基本上保留运维团队就行了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30 00:37 浙江
26届…我也想当26届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16:41 北京
偷技术文档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11:22 广东
高并发高可用这一套公司已经做好了吧,你只需要部署到集群就行了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30 10:08 广东
点评已经是最高级的技术辣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16:31 广东
和点评没得比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15:51 北京
小厂是这样的,就做做crud😂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9-30 09:04 江苏
跑呗 然后找下一家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9-28 19:20 四川
太真实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8-29 22:06 浙江

相关推荐

07-11 17:21
门头沟学院 Java
个人结论:部分小厂实习有用,大部分小厂实习没有用本人学院本,从大二开始找实习,陆陆续续进了多个小厂实习,包含线上和线下。首先对于线上——你是根本没有机会学到东西的。第一段:线上的代码仓库根本不会开给你,只会给你一个代码模块,让你根据模块的功能点进行开发,测试,它其实并不要求你使用任何版本控制和语法规范,甚至PR都没有,你的代码只要功能点正确且测试没问题,那么,和你对接的那个人就会和你对接进行测试,如果你的代码成功跑通且符合需求,那么你就可以根据commit拿钱,一般一个小功能点是10-20块,一天大概能拿到100左右,本人大二的时候学习自己去跑去线上进行开发,发现什么也没学到,并且十分浪费时间,为什么,因为你根本不懂得这个业务线的作用,你的代码编写出来你甚至不知道这个功能的作用和用途,有时候你的代码没问题了,他却让你改,说不符合项目需求,你连项目需求可能都不知道......所以你甚至无法去简历上编什么产出.......第二段:首先需要你去和多数人竞争,好像是陆陆续续拉了200-300人,你需要根据他的需求文档,写接口文档,然后提交等pr,你过了,好的,你还需要试岗1周,你必须写出这个功能点和模块,再交上去审核,没错,这就是小厂,其实总公司不到100-500人,但是陆陆续续进入的人还是有200-300人,然后筛选,很好,筛选过了,第一周80块一天,后面每两周加2块,你要做的是什么?和一个自称组长的monter还有一群实习生进行合作开发新的软件,好吧,你说有用吗?有一点,就是你学会了CRUD和git提交,然后呢?你发现这个项目的人用的技术五花八门,即使组长有发代码规范,但是全是依托,我甚至不敢想象那时候我居然写出了长达1200行的代码,组长PR居然通过了,好吧,我笑了,然后这个网站成功交付,才发现是外包,笑死了第三段:大三上学期,过年的时候投的,那时候没有看牛客,其实我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索的,直到那时候过年的时候下载了牛客,才感觉自己的时间有点荒谬了,不过感觉也没什么值得后悔的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然后投了n家小厂,n家大厂,那时候有一家好像是100-500人的技术公司,项目是github上开源的一个Kafka的替代者,说比Kafka速度效率更快,那时候看了Star,也是很多的,然后就是面试,面试问题十分刁钻,了解Kafka吗,Kafka的实现原理讲讲,这个原理为什么这样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怎么样,一大堆底层+八股,把那时候过年的我整懵逼了,根本无从下手,好的,理所应当挂了,个人认为进去应该是进步很大,但是那时候没把握住,八股和底层也没看,然后面了一家杭州的ai小公司,是做类似于ai集成的,笑死了,面试官全程不开摄像头,然后全程说ai多牛多牛,说你只是没有给ai好的提示词,ai已经可以替代很多劳动力,我们公司这边都辞了不少程序员,然后说他们的ai集成软件就是ai做的,然后那时候虽然oc了,说来了会有人带你用ai做,4000一个月,但是感觉根本学不到东西。第三家,一家广东小厂,0-20人,更逆天,hr直接电话邀约,说公司是初创公司,什么公司这边想做ai微调,我微调你**,真的,那时候居然跟他聊了半天,然后一问薪资,2000块不包吃包住在广东清远,笑死了,然后hr说要到了才给offer,然后一直pua说公司目前是初创公司,很多东西都是要学习和去找项目的,最好二开,我真的**,真的那时候过年被dick冲沙了,这什么脑子啊,当场拒绝了,这种你甚至不要想着去。然后第四家正常很多了,说是用Spark做数据中台,然后做一些关于资金的,一看就很感兴趣,然后又是在学校旁边,包住,3000,就去了,然后去了之后,开始第一个月挺难的, 因为这个关于大数据的,从需求到开发都让我一个实习生做,好吧,就拼命在公司学,每天都是11点下班,差不多学了一个月,才能做到代码敲的出来,功能需求做出来,以及代码的更新迭代和维护,那个老代码真的,不想看,然后后面两个月就不断自己学习,看Spark底层和八股,后面5月20号离职,打算冲冲暑期,好吧,也太晚了,主要是leader说可以涨2000,没想到是转正,诶,然后这两个月就开始沉淀投面试,好吧,全都石沉大海,大厂根本不要想了,hc早没了,然后排序该挂的就挂,明明很多次面试官面评都很好,但是还是挂了,说这边过了,但是过几天就终止了,后面就开始沉淀八股和算法,打算自己做一个项目出来盈利。然后后面又经历赢时胜面试过,排序挂后果断回老东家工作,虽然现在没什么做了,但是学习时间和沉淀时间都很多,每天就是学习leetcode,刷八股,然后用几个小时把工作做完,优化代码和新增功能页,就没了所以你说小厂实习有用吗?部分小厂是有的,在那里你有学习的机会,能学到东西,那么就是值得的了,但是你说那几个好吗?好个屁,进去就是牛马,被pua,没时间自学,所以,进去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要有了就去,很多没实习的26届学生就是想着进去工作混title,那个title就是没用,不会给你增加什么有用的地方,有也就是有一点而已,有时候产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什么产出且感觉根本学不到东西,要么跑路,要么就摸鱼做自己的东西沉淀八股和算法吧,没有实习的也不要着急,好好沉淀八股和项目业务场景,后面有的是班上,真的,越急越乱,也不建议各位直接裸辞,最好是混着,公司不会辞掉实习生的,因为你便宜,就是因为你便宜,也不要有负罪感,上班有负罪感是最傻的,好好沉淀,准备一下秋招,也不要胡思乱想,没必要也不值得,因为总是假想未来,会迷失现在的方向,好好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
你找实习最大的坎坷是什么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其实“偷产出”和“包装”的核心,是在不起眼的工作里找到“可迁移的价值”,并把具体行动和行业术语挂钩——毕竟实习的核心是让简历和经历能支撑你下一次机会,不是真的要“吹牛皮”。分享几个实际能操作的角度:1. 先从“不起眼的工作”里挖“隐性价值”比如你可能天天在做“改bug”“调接口”“整理文档”这些事,别只记“做了什么”,要想“解决了什么问题”:改重复出现的小bug:可以总结成“优化XX模块异常处理逻辑,通过新增校验规则减少80%同类报错,提升接口稳定性”。调前端后端对接的接口:别只说“调通了接口”,而是“参与XX功能模块的前后端联调,梳理接口文档30+份,推动解决跨端数据格式不一致问题,缩短联调周期2天”。整理老系统文档:可以写成“参与XX legacy系统的文档重构,梳理核心业务流程5条,补充接口参数说明100+项,为后续模块迭代提供基础支撑”。2. 用“技术术语”包装“具体动作”,但别脱离实际比如你做的是很基础的CRUD开发:不说“写了增删改查接口”,而是“设计并实现XX业务模块的数据访问层接口,基于MyBatis优化查询逻辑,单表查询效率提升30%”。如果涉及到简单的并发处理(哪怕只是加个锁):“针对XX场景的并发问题,引入Redis分布式锁机制,解决多线程数据不一致问题,保障峰值期数据准确性”。哪怕是改配置、部署脚本:“参与XX环境部署流程优化,编写自动化部署脚本,将服务启动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3分钟,减少人工操作失误率”。3. 主动加一点“额外动作”,让产出更“实”如果手头工作确实太基础,花点时间做这些事,既能积累素材,又显得你有主动性:写“技术小结”:比如改完一个bug,总结下“这类问题的排查思路”“用了什么工具(如Arthas定位问题)”,写成文档,这就是“沉淀XX问题排查方法论”。提“优化建议”:哪怕只是发现某个接口返回格式冗余,写个简单的优化方案(不用真的落地),也能算“参与XX模块性能优化方案设计,提出3条可行性建议”。跨部门沟通:比如对接测试或产品时,记录下“推动XX需求细节确认,减少因需求模糊导致的返工2次”,体现协作能力。关键提醒:包装的底线是“能自圆其说”别瞎编你没做过的技术点,比如没接触过分布式就说“设计分布式架构”,面试一深挖就露馅。真正有用的包装,是把“1”说成“1.2”,而不是把“0”说成“10”——毕竟实习的经历是为了让你在面试时有话可说,能讲清楚“我做了什么、怎么思考的、学到了什么”,这比单纯的“高大上”更重要。说白了,企业招实习生看的是“潜力”:能不能把小事做好、有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能不能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包装”其实是让这些潜力被更清晰地看到而已~
实习如何「偷」产出?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1
7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