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产品经理与AI产品经理的区别?

1. 技术理解深度
- 普通产品经理:侧重业务逻辑与用户体验,理解基础技术原理即可,如前后端协作。
- AI产品经理:需深入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原理,了解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与评估等流程。

2. 数据驱动程度
- 普通产品经理:依赖用户调研与市场分析,数据用于验证假设。
- AI产品经理:以数据为核心,需主导数据采集(如设计埋点方案)、清洗(处理缺失值与噪声)及标注流程(如医学影像的专家标注标准),且需评估数据质量对模型效果的影响。

3. 开发流程
- 普通产品经理:遵循传统敏捷开发,需求明确后推进开发(如功能优先级排序)。
- AI产品经理:需管理不确定性较高的AI开发周期,例如:
- 模型实验阶段:设计对比。
- 迭代模式:采用「数据-模型-反馈」闭环。
- 冷启动问题:规划数据积累策略。

4. 风险评估维度
- 普通产品经理:关注市场风险(如竞品功能)或技术实现风险(如开发周期延迟)。
- AI产品经理:需额外应对:
- 算法偏见:设计公平性评估指标(如不同性别用户的推荐覆盖率差异)。
- 模型可解释性:在金融风控等场景需提供决策依据(如SHAP值分析)。
- 数据合规:确保符合GDPR等法规(如用户数据的匿名化处理)。

5. 协作团队角色
- 普通产品经理:主要对接开发、设计、运营团队。
- AI产品经理:需深度协同数据科学家(如特征选择方案)、算法工程师(如模型压缩部署方案)、数据标注团队(如制定标注SOP)。

6. 效果评估指标
- 普通产品经理:关注业务指标(DAU、转化率)。
- AI产品经理:需兼顾技术与业务双重指标。

#聊聊我眼中的AI#  #牛客激励计划#  #产品经理#  #聊聊我眼中的AI#  #AI产品经理# #牛客AI配图神器# #牛客AI配图神器#
全部评论
大佬 求带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4-12 19:58 湖北

相关推荐

秋招海投了N家互联网大厂和AI公司,合合信息扫描全能王这波面试体验真的可以。一开始是因为我平时科研全靠它扫文献,也算是重度用户,所以投递的时候就有滤镜。虽然最后栽在三面,但这绝对是我秋招至今最有收获的一次经历,没有之一!首先!面试流程很清晰:HR一面→群面→产品总监三面,全程没有任何奇葩操作,两周把流程推完的(点赞)。 虽然HR一面很少见吧...但体验感真的很不错,HR小姐姐完全没揪着简历上的经历死磕,更多是聊职业选择和我对产品的想法,特别放松。印象最深的是她问“你用扫描全能王时最想改啥”,瞬间有种跟室友吐槽APP的既视感,紧张感直接消失。我巴拉巴拉说了排版识别的问题,还发散性聊了想让AI帮着整理文献的脑洞,HR居然真的跟我展开聊公司的技术方向,没有那种应付式的点头,是真的有在认真听我的想法,全程平等交流,不是单向被考核,这点真的太加分了!然后是群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神仙打架”…8个人全是清北+海外名校的,有商科的、有技术转产品的,每个人都超能说....但不是瞎抢话的那种内卷,是真的有价值的观点碰撞。我当时没想着抢leader位,就把大家发散的想法归类,理了个框架,再引导大家聚焦核心需求。全程没人摆架子,有不同意见就直接说,氛围特别好。后来问了HR小姐姐,她说我能突围进三面,大概是因为既没沉默也没乱抢,就是踏实地补全细节、梳理逻辑,没想到这种稳反而管用hhh最后三面(很惨很失败)跟扫描全能王的产品总监面,有点直接给我问懵了,但也有被点醒的感觉😅聊了一些简历经历后,就开始抛硬核问题,什么AI赋能xxx,最大难点是技术还是需求定义,还有下一代产品迭代,怎么平衡创新和用户习惯这些,我当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侃了一堆AI赋能产品的想法,面试官先是表达了认可,接着就很一针见血指出来我的问题所在(哭辽).. 不过他的反馈很太实在:行业理解浅、没考虑商业落地、只盯着用户需求却忽略了技术可行性。虽然被怼得有点慌吧,但听完真的瞬间清醒...唉,最后挂了,确实还蛮遗憾的,但合合信息的面试体验是真的很不错,面试官水平都在线,反馈也特别中肯,秋招白月光了😂
查看3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9
8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