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九无实习CPP拿下SSP-秋招总结(其一)
前言
双九无实习的样本笔者从来没有在公开平台上见过。原因也很好推断,像笔者这样有互联网共享精神(写文)且热爱计算机的人而言,绝大部分在大二时期就意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且乐于去找一份实习找寻自己想深入研究下去的方向。
但人生并非总是尽善尽美,由于这样那样的选择,最终笔者只能做到无实习上阵秋招。几个月前的笔者对此感到非常焦虑,索性秋招的结果还是磕磕绊绊的拿下了一个较一般的 SSP。
为增加 HR 开盒的流程,在此就不详细列出笔者的最终 offer 情况了。公司笔者面过的所有公司都有面经,笔者最终去的应该就是笔者隐藏了面经的那个公司。
履历介绍
决定秋招的因素有学历、实习、奖项、论文与项目,笔者没有论文也不找算法岗,故不在此讨论论文。在秋招之前,笔者认为这几个因素的重要性应该如此排列:
秋招之后,笔者意识到,应该这样排:
笔者希望这个世界以技术能力为主要评判标准,可惜并不如此。但笔者作为既得利益者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要不是后者这样排序,笔者肯定找不到工作了。
面试是一个要在面试官熟悉的领域通过对话的形式让面试官相信你有能力的流程。学历是第一印象,实习与烂大街的项目都是谈资,面试官与你谈天说地,聊广度聊深度,无非最终就是要产出一份面试评价(还是文字版的)。
笔者将依次介绍笔者的各项属性所起的正面/负面作用供大家参考。
双九
笔者在秋招之前并没有体会到双九有多大的好处,一直以平等的心态共享着各大群友的焦虑与烦恼。但是现在面下来,笔者必须指出,双九的学历让笔者几乎从来没有被卡过简历,笔者实际做了几版简历,都是比较丑陋的一页半样式(至于为啥笔者自己觉得丑也不改,也是有取舍的),但在面试体感上毫无区别,没有人会特意指出笔者的简历做的有问题。
笔者做过实验,虽然忘记是哪个公司了,笔者在填写网页版简历的时候只填写了学历跟两个课程项目,奖项与开源项目一律不填,仍然能顺利拿到面试。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笔者认为面试官只会看 PDF 版的简历的基础上的,网页版的简历都是给 HR 做筛选用的,而 HR 肯定又不懂具体的技术:)
笔者也有投过数据开发岗(虽然一面挂),笔者的简历上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数据开发经历,在反问阶段笔者问道为啥愿意捞笔者面试,面试官脱口而出就是首先是因为你的学历:(
开源经历
笔者的开源经历比较简单,但是受益于开源这个名头,大部分一二面的面试官都会好奇地问上几嘴,听笔者说上几通话。笔者参与开源之夏时是希望将它们作为一种笔者实习经历的弥补,毕竟烂大街的项目和各大企业的训练营等等都是被前人证明几乎毫无卵用的东西。
实际聊下来的感受只能说确实跟聊实习差不多,包括在 HR 面中笔者也能拿这些经历去表达佐证一些观点,几乎没有人会太质疑这些东西(因为数据库内核研发的人个个都质疑太简单了,比如快手、腾讯、字节、达梦、OB)。换言之要是笔者手里真的有一个很有分量的 feature 的开源工作量,面试官应该也会认可的。
但坏就坏在一个很有分量的 feature 比很有分量的实习要难做的多,抛开与社区的磨合、自身能力等问题不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习可以偷产出,公开的 feature 却不能偷:(
PS:开源确实费劲也确实快乐,笔者虽然是抱着简历增光的目的进去的,但在选择项目上也并没有完全以就业导向,还是选了让笔者写的开心的 Rust 项目。
奖项
确实没什么用,笔者有几个一等奖,数据库、算法、大数据、数模比赛笔者都打过。打比赛当然是难的,是要花时间的,是要学东西的,也确实会有人给你发奖发钱。
但是无人认可,主要在于面试官很难听说过你说的这个比赛,找不到话聊。而且即使拿到一等奖又怎么样呢,也许是真的有能力,也许是被带飞的,也许是假的,不管怎么说,一切以面试评价为准。
PS:笔者打比赛是开心的,不开心的比赛笔者不打的。
八股
笔者是 CPP 超级八股战士,但是没有卵用。
CPP 的岗位很少有漫无目的场景题,也没有制式八股问答,笔者有几次能明显感觉到面试官没话说了就直接丢两道题出来然后结束面试,过几天就挂了。这一点与 Java 是不尽相同的,因为 Java 的制式八股问答笔者在周围人的面试中见过太多次了,面试官可以毫无征兆地、面无表情地抛出各种与面经一模一样的题,而面试者只需回答出跟面经一模一样的回答就可以过了。
CPP 的八股几乎没有人问过笔者,或者问到的都是比较犄角旮旯的冷门知识点,颇有种特意挑着网络上没有形成共识的知识点问的感觉。当然,不知道是否错觉,游戏厂如网易、米哈游似乎有很经典的 CPP11 八股拷打(经典到甚至有些老旧了),且只有游戏厂有,不知道为什么。
无实习
笔者的学历与开源能让笔者几乎 100% 的通过一面,然后在二面就似了。笔者的体感就是一面面试官都会认可笔者的基础能力,而二面面试官则都不认可笔者的具体业务知识(或者说有更好的人选),他们完全期望笔者一来就能迅速上手干活。笔者对于自己迅速上手干活的能力是有自信的,但是确实没有办法佐证:(
笔者甚至有种强烈的感觉 (暴论),现在的 sp、ssp 评级如此看重实习经历,那么按工作经验多了自然要涨薪的逻辑,sp 与 ssp 不就是候选人工作经验的明码标价吗?有了快一年的工作经验,拿个比没工作经验的同学高几 k 的工资当然是合理的。并非以潜力大小,而是以工作经验多少来判断。
话虽这么说,想仅凭最多 3h 的交流就对每个人进行正确的评级分类确实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SSP
这个时候有人要问了:主包主包,那你说得没实习这么难,你怎么拿的 SSP?
笔者确实因为没实习所以过不了很多岗,但笔者运气好,拿到了腾讯的 offer,腾讯今年涨了一波薪,所以能 A 动目前这家的 SSP。腾讯的岗位不算核,甚至很冷门(笔者也写过面经),总之是超出了笔者秋招中后期的预期的。
笔者手里不过 5 个 offer,无超级大包厂,两害取其相轻,平衡一下还能博个好名头。虽然本家 SSP 跟腾讯 SP 一个价,但是好听啊(bushi)。
总结
笔者早早地意识到了实习无可能,做了一系列工作(打比赛、搞开源之夏、背八股),这些因素单个来看基本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只有放在一起看才能有那么一点儿作用。
笔者曾经以为笔者的努力是一定会有结果的,但是秋招下来的体感是绝大部分时候是笔者的学历让笔者在排序中胜出,当然学历肯定也是笔者努力的一部分,但技术因素显得不重要还是让笔者未免有失落,也当然有可能是笔者确实很菜。
实验室的同学有好几个因为本科是双非而没找到工作的,而其他同为双九的或者本二硕九的同学基本手里还是能有保底的 offer 的,笔者看不出来他们除了学历之外的差距。
#秋招吐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