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第 3 天被 mentor 骂到哭:把 “报告” 写成 “流水账”,我到底错在哪?
实习第 3 天,我抱着熬了半宿写的项目报告找 mentor 交差,本以为能得到句 “不错”,结果他翻了两页就皱起眉,声音一下冷下来:“这写的是什么?通篇都是‘上午做了 XX,下午改了 XX’,像记流水账一样,核心数据没提炼,问题分析没重点,你自己看看这报告能给领导看吗?”
周围同事的目光瞬间飘过来,我脸唰地红到耳朵根,手里的报告纸都被攥得发皱。明明我把每天做的事都写得清清楚楚,怎么就成 “流水账” 了?强忍着眼泪回到工位,越想越委屈,趁大家不注意躲进厕所,眼泪一下就崩了,连带着觉得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这份工作。
哭完冷静下来,我拿着报告反复看,又厚着脸皮找同组的姐姐请教,才终于明白自己错在哪,现在把这些坑列出来,希望其他实习生别再踩!
首先,错在 “只堆过程,没给结果”。我在报告里写 “花 2 小时整理用户反馈”,却没写 “整理出 3 类核心问题,其中‘页面卡顿’反馈占比 40%”。职场里没人关心你 “做了什么”,更关心你 “做成了什么”“产出了什么”,没结果的过程都是白费功夫。
其次,错在 “没有逻辑,想到哪写到哪”。我的报告一会儿写数据整理,一会儿跳去会议记录,一会儿又说下周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后来才知道,好的报告要像 “串珠子”:先写核心结论,再用数据支撑结论,最后说下一步计划,逻辑要顺得让别人一眼看懂。比如写项目报告,应该先点明 “本周项目进度滞后 10%”,再分析 “滞后原因是 XX 环节耗时超预期”,最后给出 “下周优化方案”,这样才清晰。
最后,错在 “没站在看报告人的角度想问题”。我以为把细节写全就好,却忘了 mentor 要拿着这份报告跟领导汇报,领导需要的是 “关键信息”,不是 “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像领导问 “饭吃了吗”,你不用答 “早上吃了包子,中午吃了米饭,晚上打算吃面”,直接说 “吃了,一切正常” 就够了,职场沟通要 “抓重点”,别做 “话痨”。
后来我按照这些思路重写了报告,mentor 看完没再批评,还说 “这次有进步,知道抓重点了”。现在回头看,当时哭确实有点小题大做,但也多亏那次批评,我才明白职场和学校不一样,没人会慢慢教你,得自己主动悟 “职场规则”。
如果你们也有被 mentor 批评的经历,别觉得委屈,把批评当成 “纠错提醒”,改完就能进步!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们第一次被批评是因为什么呀?
#你被mentor骂过吗?##实习的内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