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落星河 level
获赞
242
粉丝
131
关注
0
看过 TA
37
南京大学
2020
产品经理
IP属地:未知
暂未填写个人简介
私信
关注
2020-12-18 17:15
南京大学 产品经理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们经常会讲到场景,要还原场景。那么,一个完整的场景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呢?不同的书籍、资料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根据我的经验以及相关资料的参考,用场景7要素就可以把一个场景给还原,给讲清楚,场景7要素分别为:1. 用户也就是用户是谁,使用者是谁,可以是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类人,比如:小王,创业者,产品经理。2. 环境可以是时间,空间、地点等约束条件。比如:星期一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公司的销售办公室内。3. 时机也就是触发用户产生目标的事件或者是影响用户行为变化的环境。比如:今天上班,明天周末就要放假了;昨天还是大太阳,今天就下雪了。4. 目标也就是用户产生的目标,比如:明年年底前写完一本书,今天中午午饭吃火锅。5. 动作也就是为了实现目标,采取的一系列动作。比如:打开电脑,打开文件,开始打字;拿出充电器、插上电,给手机充上电。6. 载体就是和什么样的载体发生了互动;比如:手机,电脑,村委会门口的宣传栏。7. 任务通过一系列动作,完成了任务。比如:炒好了一个菜,爬上了山顶。场景7要素,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在某一个环境下,出现了某一个时机,然后某人带着某个目标,通过某个载体,采取一系列的动作,最终完成了任务。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0-12-12 21:36
南京大学 产品经理
通过用户行为闭环培养用户习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 确定理想频次理想频次是希望习惯用户能达到的产品使用频次。即假设用户养成了产品使用习惯后的理想频次是多少?是每天1次,还是每周1次或者2次还是3次。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来预估产品的理想频次。定性:通过定性分析产品解决的什么样的问题来估算理想频次。用户使用这个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候什么?用户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频率是什么?比如饿了么解决的是用户需要在外点餐的需求,那么点外卖的理想频次可能是每周至少3次。定量:通过定量分析长期留存用户的频次来估算理想频次。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产品的长期留存用户,分析长期留存用户的使用频次,并预估产品的理想频次。2 找到习惯型用户在确定了产品的理想频次后,下一步需要在产品的用户中找到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用户群,并努力增加这个用户群的体量。判断用户是否是习惯型用户的两个核心的条件就是:这个用户至少是使用产品一段时间的老用户;这个用户使用频次已经达到了理想值。为什么一定要是老用户呢?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用户阶段的用户使用频次往往是高于全阶段的用户平均使用频次。并且新用户阶段的行为数据并不稳定。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参考。所以应该选取至少度过新用户的留存期后,使用频次依然保持理想频次的用户作为习惯型用户。3 习惯用户行为分析在找到习惯型用户后,需要分析这类用户的相似行为,并从中找出最有可能养成习惯的行为和路径。如何找出习惯型用户共有的“行为”和“路径”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用户是谁?用户特征是否存在不同点?用户有哪些相似的行为?是否存在高频率或者具有周期性的行为?完成这些行为需要经过什么样的路径?路径的节点有哪些?完成节点的难易度分别是多少?完成这些行为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区别?4 设计行为闭环针对习惯型用户的共有行为,梳理出用户完成这些动作的路径,找到路径上的所有关键节点。检查是否需要优化对应的行为闭环或者设计新的行为闭环。通过行为闭环,重复刺激用户,让用户不断经历路径,最终形成习惯。
投递饿了么等公司10个岗位 产品经理的日常思考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0-12-12 21:32
南京大学 产品经理
触发T:当用户动机和能力都具备了,触发就是指促使用户立刻行动的诱因。降低用户的行动成本的关键:化简:针对用户路径,进行减法操作,把无关用户目标的环节全部去掉,简化路径至最简。用户使用的产品越简单,对用户的消耗则越少,用户完成整套用户行为路径的几率就会越高。清晰:通过清晰的文案和设计,去掉用户在完成整套用户行为路径的障碍和认知负担。 酬赏:对用户采取行为的反馈酬赏的来源:20世纪40年代,詹姆斯·奥尔兹和彼得·米尔纳研究中偶然发现,动物大脑存在一个与欲望相关的特殊区域。依据动物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发现了大脑中的愉悦点,***、美食、物美价廉的商品等都会对大脑中的这个区域产生刺激,从而驱使我们采取下一步行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奥尔兹和米尔纳的实验中导致大脑产生波动的并不是愉悦本身,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布莱恩·克努森通过研究发现,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并不是酬赏本身,而是渴望酬赏时产生的迫切需要。酬赏主要有三种类型:社交酬赏:源自我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产品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取的人际奖励。猎物酬赏:源自用户对于猎物的渴求,促使着前进。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自我酬赏:源自用户被目标驱使着去完成并享受这个过程。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掌控感、成就感。为何选择多变的酬赏,而不是固定的酬赏?通过心理学的研究,用户如果能够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就不会产生喜出望外的感觉。当用户习以为常的因果关系被打破,用户的意识会再度复苏,新的特殊事物激发了用户的兴趣并吸引了用户的关注,使用户对产品进行持续不断的使用。
投递米尔等公司10个岗位 产品经理的日常思考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0-12-12 21:31
南京大学 产品经理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2020-12-12 21:29
南京大学 产品经理
什么是使用习惯?是我们打开手机首先看下微信是否有新的消息,是我们吃饭就要先拿起筷子,是我们下意识做出的行为,完全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完成的事情。在我们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之前,首先要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整个产品的用户留存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不断的提升用户留存,保证用户的活性。那么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就是其中重要的,也是最强大的留存机制。它的目的是让用户按照一个合理的使用频次,重复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并逐渐成为用户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如果产品让新用户仅完成一次关键行为的体验,是无法形成用户的使用习惯,不足以带来用户的长期留存。所以需要产品通过合理的手段不断触发用户重复完成多次关键行为,养成习惯,才更有可能带来长期留存。要抓住新用户留存期,培养用户习惯?虽然培养用户使用习惯贯穿整个留存阶段(新老用户留存),但切入的时机点应从新用户留存期就开始推进。因为在新用户留存阶段时:留存曲线处于振荡期,也就是斜率较大,并未达到平稳的状态。每相邻的两个时间段间的用户流失速度快,代表了此阶段用户流失的可能性最高。用户接触产品的时间较短,用户对产品的尝试还处于兴奋期,对探索产品的兴趣较大,登录频率较高,因此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培养用户习惯。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