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提高用户离开产品的成本
大多数用户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并非是理性的,用户更换或舍弃产品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产品补贴给了用户的既得利益有多大,而是用户在产品中已经投入了成本有多大。
用户对产品投入的成本越大,对产品的依赖度就越高,越离不开产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即: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展望理论引申出的三个基本结论: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
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
通过结论,用户在面临损失时,更容易冒险,会将自己之前的投入的成本设定成为新的参照点。基于此,产品需要不断的提高用户投入的成本,让用户无法离开产品。
常见的投入类型为以下四点:
内容输出:如在内容类产品中,用户发布的动态,评论,点赞等行为。
社交关系:如在社交类产品中,用户的各类社交好友,粉丝,关注的达人等。
个人声望:如在社区类产品中,用户取得的成就,勋章,等级等。
行为习惯:如在各类产品中,用户养成的打车行为(滴滴),视频浏览行为(抖音)等。
大多数用户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并非是理性的,用户更换或舍弃产品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产品补贴给了用户的既得利益有多大,而是用户在产品中已经投入了成本有多大。
用户对产品投入的成本越大,对产品的依赖度就越高,越离不开产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一个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即: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展望理论引申出的三个基本结论: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
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
通过结论,用户在面临损失时,更容易冒险,会将自己之前的投入的成本设定成为新的参照点。基于此,产品需要不断的提高用户投入的成本,让用户无法离开产品。
常见的投入类型为以下四点:
内容输出:如在内容类产品中,用户发布的动态,评论,点赞等行为。
社交关系:如在社交类产品中,用户的各类社交好友,粉丝,关注的达人等。
个人声望:如在社区类产品中,用户取得的成就,勋章,等级等。
行为习惯:如在各类产品中,用户养成的打车行为(滴滴),视频浏览行为(抖音)等。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9-22 09:42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Java 牛客37185681...:马德,我感觉这是我面过最恶心的公司,一面是两个女hr,说什么实习前几个月属于试用期,试用期过了才能转成正式实习生,我***笑了,问待遇就是不说,问能不能接受全栈,沙币公司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0-13 16:17
上海科技大学 安卓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