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用户行为闭环培养用户习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确定理想频次
理想频次是希望习惯用户能达到的产品使用频次。即假设用户养成了产品使用习惯后的理想频次是多少?是每天1次,还是每周1次或者2次还是3次。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来预估产品的理想频次。
定性:通过定性分析产品解决的什么样的问题来估算理想频次。
用户使用这个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候什么?
用户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频率是什么?
比如饿了么解决的是用户需要在外点餐的需求,那么点外卖的理想频次可能是每周至少3次。
定量:通过定量分析长期留存用户的频次来估算理想频次。
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产品的长期留存用户,
分析长期留存用户的使用频次,并预估产品的理想频次。
2 找到习惯型用户
在确定了产品的理想频次后,下一步需要在产品的用户中找到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用户群,并努力增加这个用户群的体量。
判断用户是否是习惯型用户的两个核心的条件就是:
这个用户至少是使用产品一段时间的老用户;
这个用户使用频次已经达到了理想值。
为什么一定要是老用户呢?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用户阶段的用户使用频次往往是高于全阶段的用户平均使用频次。并且新用户阶段的行为数据并不稳定。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参考。所以应该选取至少度过新用户的留存期后,使用频次依然保持理想频次的用户作为习惯型用户。
3 习惯用户行为分析
在找到习惯型用户后,需要分析这类用户的相似行为,并从中找出最有可能养成习惯的行为和路径。如何找出习惯型用户共有的“行为”和“路径”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用户是谁?用户特征是否存在不同点?
用户有哪些相似的行为?是否存在高频率或者具有周期性的行为?
完成这些行为需要经过什么样的路径?路径的节点有哪些?完成节点的难易度分别是多少?
完成这些行为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区别?
4 设计行为闭环
针对习惯型用户的共有行为,梳理出用户完成这些动作的路径,找到路径上的所有关键节点。检查是否需要优化对应的行为闭环或者设计新的行为闭环。通过行为闭环,重复刺激用户,让用户不断经历路径,最终形成习惯。
1 确定理想频次
理想频次是希望习惯用户能达到的产品使用频次。即假设用户养成了产品使用习惯后的理想频次是多少?是每天1次,还是每周1次或者2次还是3次。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来预估产品的理想频次。
定性:通过定性分析产品解决的什么样的问题来估算理想频次。
用户使用这个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候什么?
用户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频率是什么?
比如饿了么解决的是用户需要在外点餐的需求,那么点外卖的理想频次可能是每周至少3次。
定量:通过定量分析长期留存用户的频次来估算理想频次。
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产品的长期留存用户,
分析长期留存用户的使用频次,并预估产品的理想频次。
2 找到习惯型用户
在确定了产品的理想频次后,下一步需要在产品的用户中找到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用户群,并努力增加这个用户群的体量。
判断用户是否是习惯型用户的两个核心的条件就是:
这个用户至少是使用产品一段时间的老用户;
这个用户使用频次已经达到了理想值。
为什么一定要是老用户呢?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用户阶段的用户使用频次往往是高于全阶段的用户平均使用频次。并且新用户阶段的行为数据并不稳定。无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参考。所以应该选取至少度过新用户的留存期后,使用频次依然保持理想频次的用户作为习惯型用户。
3 习惯用户行为分析
在找到习惯型用户后,需要分析这类用户的相似行为,并从中找出最有可能养成习惯的行为和路径。如何找出习惯型用户共有的“行为”和“路径”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用户是谁?用户特征是否存在不同点?
用户有哪些相似的行为?是否存在高频率或者具有周期性的行为?
完成这些行为需要经过什么样的路径?路径的节点有哪些?完成节点的难易度分别是多少?
完成这些行为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区别?
4 设计行为闭环
针对习惯型用户的共有行为,梳理出用户完成这些动作的路径,找到路径上的所有关键节点。检查是否需要优化对应的行为闭环或者设计新的行为闭环。通过行为闭环,重复刺激用户,让用户不断经历路径,最终形成习惯。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