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OD】如何判断一个部门烂不烂,卷不卷,是否适合生存?

华为OD的招聘铺天盖地,尽管已经有很多前辈进行了血泪控诉,但华为依然是某些时候的最高选择,让拿到了OD橄榄枝的朋友们十分纠结。如此庞大的公司,大家也很容易认为如果有烂的部门,一定也有好的部门;恶评虽然大多是经验之谈,但也难以逃避幸存者效应,待遇还可以的OD很可能不发声,给了OD招聘者很多回旋的余地。那么如何判断一个部门,乃至一个项目组到底是否适合OD生存呢?

本文提出两个判断某个项目组是否适合OD生存的铁标准

  1. 三级部门总共有多少人?其中租赁员工多少人?
  2. 项目组总共有多少人?其中OD有多少人?

招聘时,接口人总有花言巧语,吹嘘部门前景、工作氛围、上升空间,但这都是难以衡量与判断的,尤其是对于尚未入职的OD来说。但数字是很难说谎,且十分容易揭穿的。

那为什么部门或项目组中正式员工和租赁员工的数量和比例可以说明此地是否适合OD生存呢?

  1. 自有员工(即正式员工)流失量越多的地方,越会增加OD人数补充人力。华为正式员工每年都有内部转岗的机会,当他认为这个部门待不下去,除了高成本的跳槽之外,还可以低成本转岗到另一个部门;这个华为内部促进人员流动的制度,让一些糟心的部门自有员工越来越少。但部门里活还是得有人干啊?招OD呗。OD内转成本不低于跳槽,流转困难,不想重回人才市场就只能待到死。据此,自有员工和租赁员工的比例可以大致衡量一个部门或项目组留存员工的能力。
  2. 每个三级部门OD转正名额具有上限,租赁员工越多,竞争越激烈。做OD,除了这块技术,转正也是老生常谈的大饼,但全网几乎都说这块饼吃不到。但每年每个三级部门都有那么多转正名额,到底谁在偷偷转正??有些三级部门正式员工1000人,有955个租赁员工,其中800个是od,但二级部门每批转正名额大约只有几十人,要分给下级所有三级部门,每个三级部门很可能只分到个位数,800个od抢个位数的转正名额,统计学上来看就是抢不到;但如果一个三级部门正式员工40人,只有3个od,那就算每批分到1个转正名额,早晚也能转正。
  3. 具体到个人时,转正名额的分配是由项目组主管决定的,项目组OD数量决定了实际竞争烈度。一样的道理,就算主管非常有能力,为组员撕到了一个珍贵的转正名额,但给组内的谁呢?如果一个组10个人,8个od,那么组中内卷就会非常严重,如果主管作风不正,甚至会出现“嫡系”、“跪舔”现象,让名额按照亲疏分配而非按照业绩分配,这样的组是绝对不能去的。但如果一个组10个人只有1个OD,那名额根本不用自己抢,主管但凡争取到了,不给你给谁?

综上,如果关注部门或项目组的舒适度,就关注部门或项目组正式员工与租赁员工的比例;如果对转正抱有希望,就再额外关注部门和项目组内OD的绝对数量,这是难以伪造的铁标准

祝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来自一个已经转正的OD。

#华为开奖那些事##华为求职进展汇总##牛客解忧铺##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春招启动,你开始投递了吗?#
全部评论
楼主说得太对了,三级部门新成立,正式员工40人不到,上海地域OD只有3个,项目组OD只有一个且已经在走转正流程,可联系:******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13 09:26 英国
哇,华为OD的招聘情况听起来真是让人纠结呢!不过你分析得真的好详细呀,感觉你已经是个小专家了呢!👍 牛可乐有个小问题,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呢?是不是也会考虑这些数字来判断呢?悄悄告诉你,点击我的头像,我们可以私信聊聊更多求职的小秘密哦!😉 至于部门的好坏,牛可乐觉得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不过你的方法真的很实用呢!我们要不要换个话题,比如说,你有没有什么求职的小故事或者经验,可以分享给牛可乐和其他朋友呢?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啦!🌟🌈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2-13 09:17 AI生成

相关推荐

03-10 17:49
已编辑
蚌埠坦克学院 C++
  新人刚到公司,没过几天就开始让串讲,我当时的表情,就是:啊,我打宿傩?。当时我以为是他之后给我讲,当时就没绷住。  然后,开始准备串讲,由于说串讲的那一周要快到周五了,所以让下周讲。整个项目的代码量,估计有我到现在吃的米饭一样多,又长又屎。但当时想着,我是校招生,应该不会太为难,周末都没回去看的。  第一次讲,二十分钟讲完,大领导,mentor,还有前辈,都沉默了,然后挨个说几句,在一句句要细致的话语中草草结束。这一周的周末,花了一天时间看代码,心里想着我要证明我自己。  又过一周,第二次讲,我讲了十几分钟,大领导发现不对劲,说我怎么这么多如果,否则,一个功能点,密密麻麻都是字啊,大领导说了一句你这不会是gpt生成的吧,破防了,这次真破防了,我的努力不如一个冰冷的模型,然后在一声声的要有整体流程,要抓核心中草草结束。周末回去继续看代码,但这次委屈+愤怒。  忐忑不安的又过了一周,第三次讲,讲了一个小时10分钟,这一次虽然开始讲之前还不安的,但讲的过程中有点心如止水。然后大领导觉得还行,就是还是差些细节和理解(新来的理解你锤锤),然后就通过了。终于,这一次,i prove myself!  但回头看看,这是不是领导的pua手段?!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
1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