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重新看第一场面试:当人生第一次遇上疫情
作为即将毕业的23届研究生,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面试,发生在本科考研结束后的那个春天——2020年春招期间。
要说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面试”,因为准备不充分、业务不熟练,其实没啥好说的,那就索性同大家分享下我的“第一波面试”初体验吧🤣🤣🤣
疫情原因,考研成绩的公布被无限制地推迟,天天都被焦虑环绕,不得不开始思考“万一没上岸就得找工作”的问题,意识到自己一份实习经历都没有,真要找工作的话就GG了😥😥😥
第一个给面试机会的是字节跳动。
纯纯好人卡了,属于是
接下来相继面了联想、vivo、小米等公司,有产品岗、运营岗,也有一些前后端的技术岗(真的有去翻邮箱确认)
选定了产品经理/产品策划/项目经理岗,作为之后求职的目标岗位
终于在3月底,遇到了一位和我聊得特别投机的前辈,给了我人生中第一份实习的机会,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求职路上的第一位Mentor。
他在面试时问过的3个问题,一直印象很深刻:
- 为什么想来咱们这种小公司而不是去大厂?
- 你的毕业设计做出来对行业有什么用呀?
- 真的是想来实习吗?
我回答:
1. 因为我之前没有实习经历,这种情况下去大厂不太现实,他们似乎都是需要直接能上手干活的实习生,而小厂可能还会给我一段时间来学习磨合。(内心OS:我也想去啊,他们不要我呀)😶
Mentor作为曾经供职百度的员工,他当时说“可能现实和你理解的恰恰相反,大厂一般会有更多资源去培养一位职场新人,而小厂资源相对较少”。过了两年,我对此的看法是:大厂在培养应届实习生/新员工上确实会投入更多的资源,但是对非应届的日常实习生培养上,我还是持原来的看法。
2. 解释了一遍本科毕设的内容(当时肯定是一顿乱答),应该是完全没回答到他的点上。😰
Mentor也就是半问半自我理解地接话,帮我圆着回答,逐渐在交流中找到了我本科毕设的“行业价值”。现在回看,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的“价值点”,以及“这个价值点是否真的有价值?”,甚至是“这些价值是否可以推广”……绝对是一名好的PM在第一时间就应该弄明白的事情。
3. “真的很想”。🤩
不论是Mentor还是我,还是各位,应该都很明白都一份实习的意义所在:帮助摆脱“找实习—要有实习经历—要找实习”的致命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