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变味了

#国企秋招,你投了吗?#
今年国企难度陡然增大,深有感悟,前几年双非都能进的国企,现在必须要985本硕才能进,和前几年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而且进去之后待遇还一样,985进去还要跟着双非多学多看,并不是学历歧视,只是觉得很滑稽。而且现在国企向着考公靠拢,还需要考申论和行测。目前我所接触的国企大部分都要研究生学历,本科基本上没有机会,甚至有的国企面试官直接说想招研究生……
今年秋招难度极大,互联网进不去,国企也没机会,难道只能沦落为考公大军了?曾今,大家都去互联网赚钱,实在进不去还有中小厂,再不济也能去国企混混日子,现在……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今年秋招开奖季,朋友圈和牛客网仿佛分裂成两个世界:有人晒出“SSP批发价”,配文“终于上岸”;也有人默默截图“白菜价”,自嘲“不如回家种地”。作为在秋招浪潮里呛过水也捡过贝壳的过来人,今天想抛开情绪,聊聊校招薪资背后那些没人明说的规则。曾几何时,一份校招offer的含金量体现在清晰的数字和实在的保障上。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学会了“包装艺术”——把月薪、年终奖、绩效、各类补贴和传说中的“长期激励”打包成一个华丽的总包。乍一看年薪四五十万,细算下来月base勉强过万,剩下的全靠“行业惯例”“部门绩效”这些悬浮在空中的变量支撑。HR和你谈未来时眼神真挚,但当你追问年终奖具体系数,只会得到一句“看整体经营情况”。这像极了一场豪赌,赌的是行业不下行、部门不裁员、领导不打低绩效——而赌注,是年轻人最宝贵的应届生身份。说到底,我们在意的从来不是绝对数字的高低,而是清晰、公平与尊重。年轻人抗拒的不是“白菜价”,而是“混沌价”——说不清构成、道不明规则、看不到未来的报价。我们期待的是公司能坦诚相待:月薪多少、年终如何计算、晋升路径怎样。一份明码标价、内部相对公平的offer,远比一个充满想象空间却落地成谜的“总包”更让人安心。秋招是职场的第一课,它教会我们的不只有技能,还有如何辨别诚意与话术。愿大家都能拿到那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选择——毕竟,工作的意义,不该是一场拆盲盒的冒险。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