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和公务员,都是我的来时路
2024年1月,大四的寒假。我刚经历完一场混乱的考研,又在阳康初愈的疲惫中,又进行了另一次尝试——考公。
彼时,我从寒冷的南京回到南方小城的家中。因为口罩而推迟的省考,恰好在我眼前敞开了报名入口。父母说,去试试吧。
我说,好。
窄门独行,一次公务员的短暂试探
专业的天堑
没想到,第一步“报名”,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我的本科专业是水利下的一个冷门分支。这导致在整个省的招录岗位里,我能报的不超过五个。再综合地区、性别等条条框框一筛选,最终竟只剩下两个岗位可选。
我看着计算机、法学、中文那些热门专业动辄成百上千的岗位,只能苦笑。那一刻,我从未如此希望自己学的是土木工程——土木虽然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乐子专业,但它的岗位是真的多啊。同属一个大类,为何考公就偏偏划出个水利,还将路走得如此之窄?
但现实如此,只能接受。既然报了名,那就考吧。
枯燥的修行
我买了本行测试卷,每日做一套。分数随着练习,渐渐好看起来,也比考研数学好做多了。
但另一边的申论却始终让人摸不着头脑。我终于理解为什么考公需要报班了——比起高考的议论文,申论才是真正的八股。模仿一种体制内的独特文风不是简单事,在没有个人风格的框架里,还要写出言之有物的内容,这太难了。
不知道如何动笔,也没人帮我批阅,看到真题就开始打哈欠,于是申论的备考就变得潦草无比:每日抄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关注几个申论博主,积累些材料,就算完事。
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周多,我就上了考场。更可笑的是,考试那天,我才第一次真正动笔写下一篇完整的申论。
这样的备考自然没有人报希望。然而结果却有点意外——离进面试,居然只差一名。
考场后的顿悟
“你要是再认真准备一下,不就进面试了吗?”“明年再考,就能上了吧!”
父母的鼓励在我耳边响起,我却感到索然无味。
经此一遭,我由衷地敬佩那些能备考数月乃至数年的朋友们。于我而言,这场备考对我的个人成长毫无提升,每日就在两个科目里来回倒腾,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或许,能否忍受这种枯燥,本身就是体制筛选人才的第一道关卡。
所以很遗憾,我被淘汰了——它不要我这种三分钟热度,耐不住寂寞,没有“乐子”就活不下去的人。
但这段经历,也让我彻底想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我不适合考公,那条路与我的天性相悖。
第二,我必须逃离我的本科专业,去找一条别的出路。
大四下学期颗粒无收的春招双选会,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大厂巡礼,在互联网浪潮中寻找自我
去年九月,我如愿跨专业上岸,也终于拥有了能通过大厂简历关的敲门砖。
1. 初探与创伤
11月,我在一个二十几人的校友企业开始了第一次实习。这并非一次愉快的经历——在寒冬中单程光骑行就需要半小时的通勤,加上压抑痛苦的工作内容,让我在两周后发起了高烧,最终仓皇跑路。
这次经历,让我对小厂产生了巨大的PTSD。虽然知道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小厂,但我已不敢再去轻易尝试。于是,我放弃幻想,开始全力备战暑期实习。
2. “大观园”奇遇
今年4月,我收到了小红书的Offer。
在那里的三个月,我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眩神迷。我跟着非常nice的导师,接触到了企业级的开发流程、前沿的技术工具,眼界被前所未有地打开。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感和获得感。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生活。超级丰富的文娱生活,还有骇人听闻的物价,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没错,我是土包子捏)。人或许确实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在这样的城市拼一把——我开始有这样的想法。这里的信息非常的丰富,换而言之,能让我见识更多的东西。
与之对等的是留在这里的代价——在小红书的3个月我几乎没攒下一分钱,光是租房就拼尽了全力,恩格尔系数高的离谱。“只有进大厂,才可能在这多留一会儿吧。”我觉得很草。
3. 温暖
8月,我又入职了深圳的Shopee。本来是想趁着暑期实习的余温未散而尝试一下,为秋招作准备,却幸运地收到了这里的offer。未曾想,这里的技术氛围和人文关怀好非常的好。我认识了许多厉害的大佬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彻底改变了对深圳这座城市的看法。实习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走完了整个秋招流程,Mentor和Leader不仅没有为难我,反而给予了我极大的理解和支持。真是中大奖了啊。
更难得的是每天都能见到家人。我家是深圳周边的一个小城市,我没有选择在深圳租房 ,而是每天通勤3小时住在家里。虽然通勤很久,但是每天早上能和家里人一起出发去上班,晚上又能团聚,这久违的家庭温暖对中学就开始住校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谢谢虾皮,能给我这样的一个机会。
终章:我的选择,我的路
这半年的实习除了让我长胖了10斤,还让我坚定了一件事:
至少在当下,进入大厂,就是我最好的选择。
在这里,我能在中国最富活力的城市生活,能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技术与资讯,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跟着一个时代性极强的行业一同奔涌向前——这实在太有意思了。
更无法令人拒绝的是这里的薪酬。它比我留在传统行业翻了两三倍,为我的人生节省了数倍的时间。
这份选择,让我在年轻的时候,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我能在更短的时间里,积累更多的资本,去支撑我未来更多的想法,去探索人生更广阔的可能性。
#大厂VS公务员你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