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勤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一面面经
最近参加了华勤通信的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岗位的一面,整体面试形式是视频面试,时间大概持续了50分钟左右。面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自我介绍与项目经历、基础知识考察以及实际问题分析。
1. 自我介绍与项目经历面试官首先让我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重点突出自己在嵌入式Linux方向的经验。随后围绕我简历上的项目进行了深入追问,包括做过的驱动开发项目、移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例如,他们关心我在内核适配时如何调试,是否遇到过设备树配置不生效的问题,如何定位驱动和硬件之间的匹配错误等。
2. 基础知识考察这一部分是面试的核心,主要集中在Linux驱动开发和操作系统的基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
- Linux内核的模块机制,
insmod
、modprobe
、rmmod
的区别。 - 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区别,以及如何注册一个字符设备。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中常见的函数接口作用,例如open
、read
、write
、ioctl
等。- 驱动与应用层之间的通信方式,除了字符设备文件外,还会提到
procfs
、sysfs
等机制。 - 中断处理流程,包括顶半部和底半部的区别,常见的实现方式如 tasklet 和工作队列。
-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区别,以及
copy_from_user
、copy_to_user
的使用注意点。
此外,还问到了内存管理相关的知识,比如 kmalloc
与 vmalloc
的区别、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DMA的使用场景。
嵌入式八股文专栏:https://www.nowcoder.com/creation/manager/columnDetail/mPZ4kk
3. 实际问题分析面试官给了一个场景问题,要求我说明如果一个外设驱动在加载时提示找不到设备节点,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以及调试的思路。我从设备树配置、驱动的 compatible
字段匹配、内核配置选项以及硬件连线等方面进行分析,面试官会不断追问细节,考察思路是否清晰全面。
最后,还考察了C语言的一些基本功,比如指针操作、内存拷贝函数的实现差异、volatile
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然不复杂,但非常基础,考察的是对底层的理解是否扎实。
总结华勤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一面的风格偏重基础和项目实践的结合。面试官不追求非常刁钻的问题,而是希望了解候选人对驱动开发的整体流程是否熟悉,对常见问题是否能快速定位和解决。建议准备该岗位的同学,重点复习Linux驱动框架、内核机制和常见调试方法,同时梳理好自己的项目经历,能够清楚表达问题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