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技术岗社招面试思考(1):关于方法论、小故事准备和职业规划

前情提要:主包毕业正式工作快两年了,有跳槽的念头,也想看看外面就业市场有没有雨,所以最近在投简历面试,记录一下面试的心得体会和思考。

1、方法论、底层逻辑>执行

比起执行层面的工作流,社招面试更看重方法论和底层逻辑的考察。在近期的一次面试中,有被面试官直接问到:你说的都是工作流,怎么怎么做,有没有在工作中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方法论,去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取到了效果的。

主包认为这些问题考察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有没有进行思考和总结,假如迁移到其他项目、遇到同样的问题要怎么做?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去应对这一系列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需要知道底层逻辑是什么,搞懂逻辑才可以有方法论,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逻辑和依据是什么。这点在对执行层面的详细提问中会体现,面试官通过追问执行的细节和依据,去考察我们到底了解这个问题的底层逻辑与否。例如主包在面试中被问到怎么确定推广的目标人群,其实答案就是用户画像,目标人群的依据就是用户画像,面试官就一步步追问怎么找人群?怎么知道是有效的人群?在制定策略的环节如何知道人群方向就是正确的?用户画像的方法论是什么?

2、面试小故事,模板化和日常积累都要

我看到一个理论,说一场面试只需要准备10个小故事就可以了。这和主包以前提到过宝洁八大问小故事是相似的(指路👉大厂非技术岗面试如何准备?简历是关键,不仅是写更要会“说”

但我觉得这些很模板化,换句话说不接地气,很多面试并不会像这样教科书提问,而是根据你的回答来展开提问,这时候模板化的小故事就用不上。但是!回答完发现还是自己经历中的事,所以还是可以提前准备的!

但准备方法需要变化一下,一是需要把宝洁八大问的关键点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比如我的简历中有关于规划运营策略的内容,很容易猜到面试中会被提问怎么做策略,那我就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和八大问中的计划性、目的性、创新性结合起来准备。

二是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特别的案例(好/坏)都可以随时准备成小故事,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案例印象更深刻,比模板化硬套的更好记。

3、职业规划:人在无数次选择中走向自己

其实主包面试也不是一定会跳槽,也是想通过了解其他行业、其他岗位,来思考当下的职业规划。当只有一个选择,答案只能有是和否,但很多时候问不出自己答案;但有了比较,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就能思考出偏好。比如直接问自己喜欢游戏行业?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加班时不喜欢,但想到自己是做游戏,感觉还挺不错,所以不好说;但有了多个选项后,比如在游戏、电商、汽车blabla中,那还是喜欢游戏。

不过我们这代人做职业规划也没什么用,规划的都实现不了,不过可以通过面试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喜欢的就果断避雷,喜欢的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万一有一天能成!

#面试经验谈##社招##面经##非技术面试记录##牛客激励计划#
求职、面试准备急救包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个人求职、面试经验分享,如果能帮上忙就太好了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评论
2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