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如何准备产品面试

之前有更新过两篇文章,一篇是从面试官角度的拆解,在牛客网上得到了不少人的点赞收藏:当PM参加面试时,面试官在想什么,另一篇则是不同面试问题的回答思路分享产品面试通用方法。这次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下,在我们公众号 7 月底开始的系列文章:如何准备产品面试中的项目经历问题?,从问题准备的角度给到同学们一些建议

我们在公众号持续更新岗位解读、产品能力提升评估的系列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我们也在将诸多产品专家的经验与 AI 技术相结合,发布到我们的产品平台,提供热招岗位模拟面试,专业的能力评估和评价反馈(即将发布),欢迎各位体验试用。与市场上的培训机构不同的是,这些评价反馈都是经过我们一群产品专家不断打磨的结果:对比豆包更专业务实,对比社媒上的培训机构更经济、便捷,I 人也可以在表达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优势,定向提升差距。

以下是正文

第一步,还是要先优化简历,修改方法详见秋招求职| 写产品经理简历必知必会

如果有机会参与实战面试,那接下来就是重点准备简历中提到的和产品有关的项目问题。

项目经历是每场产品面试一定会问到的问题,也是大多数秋招产品求职者最容易准备的问题类型,但至于怎么准备,有如下四步:

一、筛选重点经历

简历上有的无论是实习经历,还是校园经历、科研经历,都有可能被问到。因此挑出 2-3 段经历重点准备是必要的。如果有时间,全部经历都可以准备。

在准备的优先级上,实习经历,尤其是有上线效果回收的需求最为重要,其次是其他有量化结果的经历内容。

二、准备四类问题

按照需求生命周期,一般要准备这四大类问题

1.为何而做:

  • 你做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 这个项目是解决哪些人在什么场景下的问题?
  • 原先是怎么解决的(旧体验),你是如何调研得出的结论?
  • 原先的解决方案里有哪些问题?
  • 你做这件事是为了解决原先旧体验里的哪些问题而做的?

2. 怎么做的:

  • 实现方案上有哪些反复推敲的地方,你是如何做的?
  • 方案选择上有哪些可以用 ai 协助解决/提效的地方?如果用了是为什么,如果没用是为什么
  • 项目过程中有没有风险,如果有你是怎么控制风险的?
  • 项目过程中遇到资源冲突是怎么解决的?
  • 项目过程中是否需要 ab 实验?
  • 如果不需要 ab 实验是因为什么,如何控制上线的风险?
  • 如果需要 ab 实验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3. 结果如何:

  • 项目的量化效果是怎样?最终效果是否达成了最初的目标?
  • 如果达成了目标,未来的天花板会在哪里,为什么?
  • 如果没有达成目标,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怎么规划未来动作的优先级?

4. 复盘反思:

  • 整个过程你觉得最有挑战的地方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 整个过程你觉得有遗憾的地方是什么?未来会怎么做去改善?
  • 整个过程你觉得最有成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成就?
  • 整个过程验证了你对用户/场景需求的哪些假设。哪些数据能证明?

以上问题仅为示例,根据岗位和简历内容,具体问题的问法和粒度可能不同

三、手写逐字稿

看再多的面经和面试题,不如自己写逐字稿!

除了项目经历从开始到最后的平铺直叙外,上述的问题都需要做出提前的准备,以便应对不同公司面试官给出不同角度的问题。

在写逐字稿的过程中,你可以重新结构化的梳理整个项目。

很多网上的公众号会教你按 Star 法则梳理逐字稿,但这里特别提醒,很长的一段内容介绍,从面试官【听】的角度来看,会过于分散,不便抓取信息。那逐字稿应该怎么写会更好呢?

一切面向听众的视角,让他更快抓取信息。

项目介绍:

  • 有明确结果的:我负责的是XXX 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服务业务 XX 目标来做的,这个目标拆解下来有三个问题,A、B、C。因为我的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 A 问题
  • 无明确结果的:我负责的是XXX 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我们在现有市场里,XX 场景 XX 用户会存在这三个问题 A、B、C,而市场同类产品均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做了这个项目来尝试解决 ABC 三个问题

项目过程:从三个维度表述,方案选择项目管理(风险控制、信息对齐)、上线前指标数据回收(看什么数,怎么对比效果)

项目结果:直接说结果,量化结果、未来规划

最后做一段话总结,把介绍、过程和结果串起来,加强面试官记忆。

四、面试训练

写再多的逐字稿,都要张口练!

就好像看了再多道理也不如自己实践是一样的

如果你的简历和实习经历很好,可能会有非常多的面试机会,强烈推荐实战练,练完之后要及时复盘,理清答题思路(复盘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很好,可以去培训机构找人 1v1陪跑,但是现在培训机构水很深,需要你用心看清:如果是 HR 教你如何准备面试,对于产品岗位来说建议跳过,因为大多数专业面都至少是产品岗位。如果是大厂产品,你可以了解下具体的工作情况,如果 5 年内,那这样的辅导者面试人数不会超过 100 人。5 年以上的话,可以问问具体做过哪些知名产品,如果没有的话也建议不要去,容易误人子弟。

再如果,你和当初的我一样,只是普通人,产品面试机会屈指可数,那你可以试试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推出的新平台

我们在公众号持续更新岗位解读、产品能力提升评估的系列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产品经理##非技术面试记录##牛客创作赏金赛#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牛客28501546...:后面三个勾勾是自己手绘的吗
腾讯开奖371人在聊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
1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