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校园恋爱正式结束了

昨天答辩结束,回来的时候收到了她发的分手消息。

其实我早就预想到了,她是湖南的,我是河北的,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爸妈不愿意她离家太远,我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弟弟,家里的经济状况不算特别好,我一直都想早点出来工作为家里分担。

之前我俩聊过一次。我拿到了字节的offer,毕业之后我肯定是要去北京的,她妈妈让她回老家,她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回去。在她提出来之前,我从来没做过这个打算。我想的是我俩都留在北京一起打拼,以后攒点钱,找一个宜居的城市养老。在我的规划里,从来没有去湖南。

其实我们的这段感情在一开始就受到她爸妈的阻力。

但也许是校园的日子太安逸了,即便她爸妈一直以来都反对,但是我俩从来没放在心上,或者当做没看见。从大一到现在,这四年我们几乎没怎么吵过架,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参加秋招、一起在图书馆写论文,我最最最焦虑的时候也是她一直鼓励我!前几天520,我还在想,遇到她自己真的是很幸运,感觉想做梦一样!

但现在,好像梦好像要醒了。

我给她买的毕业礼物还没送出去……

#好好告别我的学生时代##毕业季等于分手季吗#
全部评论
去北京打拼的你,会遇到更匹配 “奋斗节奏” 的战友;回老家的她,会找到更符合 “安全感需求” 的伴侣。校园恋爱的退场,是为了让彼此在 “现实服” 里,遇到更适配的 “人生插件”。
470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8 15:19 陕西
互相成全也好过未来因为这件事闹矛盾,只是对牛友失去这么一个契合的伴侣感到伤心了
11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8 14:37 北京
还好我没女朋友,没有牛油的烦恼。 同时呢,我也没志杰offer, 哭一个
78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8 20:24 北京
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此后人间多宽敞,南来北往不遇卿。鼠鼠看不得这种,我是恋爱脑
2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0 08:41 浙江
能短暂的走过一段时间,照耀之后彼此或繁华或寂寥的人生,也已经不负彼此的爱了
2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8 22:29 浙江
你是河北,他是湖南,你们去湖北不就好了,糊涂啊
1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0 14:16 浙江
话别说太满。互联网压力很大,几个月后或者一年半载之后下班时身心俱疲的你或者周末无聊一个人走在北京街头时,会想起她的,会质疑自己的人生决定
1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1 17:46 山东
兄弟能谈上这样的女友也是值了
7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0 10:52 湖南
深有体会,刚拥有同样的经历,我江西,她黑龙江,我比较恋爱脑,所以在抉择的时候我比较犹豫。一个是前途,一个是爱情! 我一开始的想法是折中,于是我拼命去想折中的办法以及实现!可是哪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在我犹豫痛苦许久后,她提了分手! 现在我找工作失败,走上了考研路。冷静下来后,我明白了:"爱情是会变的,但前途永远是你的!奔赴前途,对的人自会站在你的前途的道路上!去nm的恋爱脑"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现在回毫不犹豫选择前途!!
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08 11:34 黑龙江
看了很多遍,她是一个很好的女生
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0 09:56 江西
你们的经历很像一部电视剧,叫《值得爱》,只不过剧里的女主跟着男主去了北京打拼,但最后还是分手了,太虐了,不过好在是开放式结局
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8 19:16 广东
我和我女朋友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很难解决的那种,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8 18:36 陕西
兄弟,这是一个很好的女生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09 17:13 吉林
说白了你们仍旧是把感情换成了一场交易,不公平的情况下自然就合作终止了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1 23:31 山东
多年以后,一场婚礼让你看见了好久不见的她,无数的会议占据了你的脑海。她向你走来,你有很多的话想说,但堵在胸口,最后压缩成了一句,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0 20:23 北京
你们这种校园式恋爱本来就没有几个能走到婚姻,纯粹就是在同学面前耍个酷而已,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就小孩过家家似的,人家比现实多了。你现在这结果也挺好,人生道路上给给你上的第一课,加油吧向前看。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30 12:04 湖南
蹬过了不就完了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9 18:00 湖北
等赚了钱把她追回来吧,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业为主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9 17:01 陕西
这就是青春啊,美好而苦涩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28 19:44 云南
悠悠天地间,不死会相逢
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05 19:52 北京

相关推荐

读研三年,本人发表了多篇AI方向的高水平论文,斩获多个竞赛国奖,最终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些听起来“高光”的标签,本应是含金量十足的背书。但真正走上求职路时才发现,它们的实际效力远不如一段实习。企业HR不会细看你在某个期刊或者会议上发表了什么(除了算法岗),只会问你有没有实战经验、做过哪些项目、能不能立马上手。而对于大多数研究生而言,项目经验局限于实验室,远离真实业务环境——导师不允许出去实习,甚至为了保证论文产出,会明确禁止其参与实习,直至毕业前夕(女友的课题组,人均发表五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Top,1篇三区,1篇北核,1篇EI会议,同时软著和专利也不计其数,可依旧被导师PUA“这些成果还不够,不再多发一些,怎么和外面那些92的同学竞争”。可实际上,方向小众没有落地价值,研三下仍然还在为导师写本子发专利,最终在就业求职中饮恨,两位同门在春招五月才找到一份月薪仅6k民办本科的工作…,至今该课题组就业率依然不足30%)。这是当前很多研究生面临的共性困境:导师看重的是你的科研产出,企业看重的是你的实战经验。学生夹在中间,谁都得罪不起,但谁都讨好不完。读研的我们,明明在领域里努力钻研,却在求职时输给了一个实习经历;我们被论文Deadline追着跑,却换不来一个简历中的项目经历。或许在未来,高校的培养机制能更灵活些,导师的要求能更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而不是一味压榨“科研成果”。学术和就业,确实不应该是对立的选项。很多同学不是不努力,只是被迫努力的方向,似乎总要对抗现实。
Noe1017:我只看到了一个导师压迫下的顺民。
牛友故事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01
8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