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去私企卷的几种结局(3)—中小企业之间游走

过去十几年,我确实亲眼见到许多起点低的人靠着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红利来个"翻身把歌唱"的,什么网吧管理员、高中毕业变成互联网大厂企业高管之类的传说。
那时肉眼可见的所有公司都在缺人,只要是跳槽,涨职级、涨薪资、更大的平台这几个好处中至少总会有一个。
但从近几年收到的简历来看,除了技术快速成长期的前面3、5年,后面跳槽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公司没了、项目没了等,能找到一个好环境慢慢刷薪资、刷职级的机会越来越少。
游戏、小说里经常提到几个字:"开局一个碗",然后主角奇遇不断,意志坚韧,最终走向辉煌的巅峰。
但在现实中,这个逻辑越来越不成立。
所以,大多数起步在中小企业的人以后就都被锁定在中小企业了,后续的履历也几乎全是在综合情况相差不大的企业之间,或者不同城市之间来回跳。
尤其是大龄码农为了安家定居,从一线向二、三线城市跳槽的时候,因为二、三线城市的机会更少,还会出现公司段位大幅下滑的情况。比如,从平安、电信运营子公司这类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跳到二、三线城市去个亚信、万达信息这样的软件开发商那里。

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
大多数软件技术人员的事业发展不是持续的螺旋向上,而是毕业之后螺旋向上发展几年,随着做的项目越来越多而技术不断提升,然后平缓地跑几年,在同等段位的公司之间跳来跳去,等到30多岁时开始走下坡路。

这个系列文章的前两篇其实都都是在讲那些进入大厂的软件技术人的终局,他们可以去国企,也可以去中小企业靠着自己的大厂光环卷别人。
因为事业的发展讲究一个保持延续性的基础之上去挖掘小机会,所以开局越高越大,后面才会有越多可以腾挪选择的空间。起步是大厂,不行了还可以降维打击去小厂卷那些学校、学历、视野、专业技能不如我们的人。
而现实中大部分人开局就是一个几个、几十个码农的小作坊,或者几百号码农的中小公司,在行业越来越卷的今天,后面沿着小厂、中厂、大厂逐步向上跳这条路径能走通的概率已经越来越低了。
对这部分来说,年龄大了之后也就不存在降维,除了毕业前几年的技术上升期,到后面就会发现天花板给锁得死死的。
大家意识到"发展的天花板被锁死"这件事的时间段各不一样,比如:
有的是大三找工作时就发现自己不受待见;有的是大四参加校招发展简历筛选过不了;有的是毕业3、5年跳槽时发展知名企业投了都没响,猎头都不怎么搭理自己;有的是在30岁时突然发现自己20多岁时的梦想毫无实现的希望。

不去大公司就没有活路了吗?当然不是。
我一个同学在北京奋斗了七、八年,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回西安定居,找了一家做终端设备的企业,待遇是之前他在北京待过的那家中小互联网的一半,但却能6点准时下班,工作复杂度也远不如互联网那么高,因为是toB市场的偏硬件公司,业务又比较稳,开发团队的流动性很低,他已经待了4、5年了,并且打算一直持续待下去。
所以说,中小企业也有小而美的,只是碰到的概率比较低。
我这些年社招面过的候选人来看,大多数人都是待上2、3年就跳槽,一问原因,项目关闭、公司跑路、工资倒挂、氛围不好、岗位调整,各种原因都有,总之就是没有办法静静地干活、晋升、涨工资,想在专业领域方向上好好卷上几年都没有机会。
至于待遇方面,单就社保、公积金、年终奖、晋升机制这几样,就已经筛掉了大部分中小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腾讯云智、华为OD、数字马力这样的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站点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这几家企业放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这样的城市真的不算什么,但放到西安、武汉、重庆、长沙、郑州,却会成为当地知名企业,那都是靠同行衬托。

另外就是软件技术人员在乎的年龄问题,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其实不是问题。
头部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领域之所以那么内卷,核心还是不缺钱、业绩要求高,因此候选人扎堆往里钻,公司招人也是掐尖,最喜欢工程师25~30这黄金5年。
但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按部就班地接需求,维护好系统就行,不需要卷价值、造轮子,不需要加班,也不需要多深的专业度,只要企业开的价格你愿意来、干得了,企业不会在乎年龄,甚至经验丰富一些能搞定的问题更多,年龄大一些对自己的认知更清楚,稳定性也更高。

不过呢,市场上所有东西都标好了价格,这样的工作也就不要奢望能拿到远超其它岗位的待遇了,比如:
去年一个小兄弟拿到北京郊区一家工厂的信息技术部offer,包吃包住,宿舍离工厂很近,前端、后端、C#之类的都要搞一搞,从来没有加过班,但月薪只有7千,且没有公积金。
珠海格力虽然是知名企业,其实在软件技术领域只能算中等企业,近两年发了很多嵌入式、算法岗位的offer,有入职的同学跟我反馈,不加班不裁员、吃饭有食堂、住宿有公寓,但是待遇方面同等岗位比大厂月薪低一万,涨工资也难,以后想跳槽选择空间也很有限。
东方电子在烟台当地算是知名国企了,干电力行业的项目好多年,业务稳定性很好,但是软件技术人员招的不多,面试很水,进到里面也不算核心岗位,在烟台每月1月出头的工资不算低,但待久了就锁定在里面出不来了,如果还想以后能随便跳槽,那就基本不可能。
缝纫机领域的龙头企业"杰克科技"在杭州有1、2百号软件团队,双休不加班,制造业绝对不卷,但信息化部门招的软件工程师月薪只有1万。

当然,如果大家要是认为市场上的中小企业都这么风平浪静,肯定就跑偏了。
就拿杭州这个"卷都"来说吧,去年面试过一个候选人,近一年时间都有周末加班,平时还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干到晚上8、9点。
还有我认识的一个大厂出身的创业团队,在未来科技城办公,招人时都直接跟候选人讲清楚,我们是996,受不了可以不来。

所以说,中小企业并不是绝路,但很可能是一条不稳定的路,在同等段位的中小企业之间游游走走,这家倒了换下家;也可能是一条躺平的路,待遇低、技术杂、没有深度;还可能是一条事多、钱少的路。
不管是学校差学历低的双非本科生,还是背着房贷被裁员的大龄码农,想在这行里混口饭吃是没问题的,远高于其它行业的平均薪资还是能保证得了的。
只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不是一条舒服路,其实换个视角来看,从古至今又有哪个时代有普通老百姓舒服的日子可以过呢?除非是像日本那样变得低欲望。

春节临近,终于把"码农去私企卷的终局"这个系列的第3篇给补上了,这篇文章真正介绍小企业的篇幅其实不多,我却在开头用了大量篇幅来打压大家的预期。主要是因为行业发展到今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里不会再有光荣与梦想,只有几条不同特点的平凡人的路。

马上就要写完这篇文章,想讲的都完了,我却有些情绪低落,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11年的一个周末晚上我跟女朋友躺在床上看电视剧,当时有一个情节讲到韩信投奔刘邦而没有得到重用,他找刘邦进言却发现无法取得信任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韩信在房间里徘徊了很久,最后拿起桌上的剑开门离去。
电视演到那一刻,我想起刚刚过去的那一年每天加班到半夜干项目、被主管PUA、被公司裁员、跑遍北京城去面试的经历,突然就get到了韩信心中的那股愤懑、迷茫、焦虑,以及最后决定离去时的孤注一掷。于是我忍不住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把坐在旁边的女朋友吓了一跳,她问我怎么了,我流着眼泪说,如果萧何最后没有去把韩信追回来,韩信以后真的就走投无路了。
电视里爱讲英雄落魄的故事,但英雄再落魄,我们却都知道他们总会发光的,而现实中更多的是有屠龙梦的少年在长大后发现自己只能拿锄头种地,然后一天天的,理想、热血慢慢消磨掉,直到最后浑浑噩噩。
全部评论
你这有点倒果为因了。小公司普遍招的都是低学历低能力的,当然后续也很难有三级跳的。如果稚晖君一开始就在智元机器人,后面再跳到华为很难吗?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2-06 10:35 北京
“有的是大四参加校招发现简历筛选过不了”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3-26 19:32 陕西
互联网前端干到30稳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6 15:39 广东
“有的是大四参加校招发现简历筛选过不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3-26 19:31 陕西
211本科应届生去京东金融科技做客户端开发了,有啥指导吗大佬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3-03 11:51 山东
泪目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2-26 13:51 江苏
楼主,应届生去数字马力,后面还有机会跳槽去大厂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2-06 09:09 河南

相关推荐

不愿透露姓名的神秘牛友
06-20 20:30
工作没了,落户没了,什么都没了
梦想是成为七海千秋:是因为什么原因呀,如果是因为导师恶意卡你就和他爆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实习之前: 跟了个再常见不过的嵌入式小项目——用STM32F4做个温湿度监测仪,说是“开发”,其实更像拆零件拼积木。对着数据手册啃寄存器配置,勉强搞懂了GPIO怎么翻IO口,HAL库怎么初始化串口;跟着例程改了改ADC采样,勉强能从传感器抠出点数据;做分页显示?其实就是串口发指令,让LCD屏一行行滚着显示温湿度数值。碰着bug就抓瞎:传感器数据乱跳,以为是代码问题,在Keil里下了二十多个断点,单步跟踪寄存器状态,最后发现是面包板电源接触不良;串口收发乱码,对着示波器看波形,折腾半天才想起没配波特率时钟树;想加个低功耗模式,翻遍参考手册改了电源控制寄存器,结果芯片直接罢工,折腾到实验室快关门才被学长提醒“没开唤醒源”。刷B站看到别人用AI写代码,想着“这玩意儿能救我”,下班路上就搜“STM32 AI辅助开发”,下了三四个插件,装完发现要么识别不了HAL库语法,要么生成的代码跑飞,最后还是得翻数据手册——跟原来没差别。实习之后:满脑子想着“终于能接触点‘高级’项目了”,结果入职第一天,导师扔来个需求:“基于STM32H7的新开发板,实现电机FOC控制,下周出原型。”盯着开发板上的H7芯片——跟之前用的F4架构差了一截,寄存器位宽都不一样;HAL库版本升级,好多函数名都变了;连串口调试助手都连不上,提示“端口被占用”,折腾半小时才发现是虚拟机抢了COM口。对着需求文档发懵:矢量控制?PID参数整定?以前只玩过开环PWM调速,现在要搞闭环反馈,公式推导看得头大;查社区论坛,帖子大多是“STM32F1跑FOC”的老帖子,H7的资料少得可怜;改了三版代码,电机要么抖得像筛糠,要么直接烧保险丝,导师扫了眼代码:“中断优先级没配对,你当这是51单片机?”半夜蹲在实验室啃面包,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突然有点恍惚:“是不是我太笨了?别人都能上手的项目,我怎么连基础配置都搞不定?”好了,矫情到此为止。后来才明白,嵌入式这行哪有什么“酷炫项目”?不过是新人踩过的坑比代码行数还多。我们刚接触新平台时,连寄存器地址都记不住,看数据手册像看天书,焊个杜邦线都能连反;被硬件工程师吐槽“原理图都看不懂”,被测试同事抱怨“代码没注释”——这些都太正常了。公司招你进来,不是因为你多厉害,是因为他们相信“普通人也能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实习不是考试,没必要追求“完美交付”,你该做的是:拆开发板时多拍两张引脚图,调不通时多问一句“是不是电源问题”,被骂了就记笔记下次避开——这些“笨功夫”,才是嵌入式工程师的生存法则。别总盯着“我要学多少新技术”,也摸摸自己焊坏的开发板、改秃的代码、熬红的眼睛——这些才是你成长的证据。上一个十年,我们在课本里背“嵌入式系统”;这一个十年,我们在焊锡味里,把它变成自己的手艺。之前:跟了个再常见不过的嵌入式小项目——用STM32F4做个温湿度监测仪,说是“开发”,其实更像拆零件拼积木。对着数据手册啃寄存器配置,勉强搞懂了GPIO怎么翻IO口,HAL库怎么初始化串口;跟着例程改了改ADC采样,勉强能从传感器抠出点数据;做分页显示?其实就是串口发指令,让LCD屏一行行滚着显示温湿度数值。碰着bug就抓瞎:传感器数据乱跳,以为是代码问题,在Keil里下了二十多个断点,单步跟踪寄存器状态,最后发现是面包板电源接触不良;串口收发乱码,对着示波器看波形,折腾半天才想起没配波特率时钟树;想加个低功耗模式,翻遍参考手册改了电源控制寄存器,结果芯片直接罢工,折腾到实验室快关门才被学长提醒“没开唤醒源”。刷B站看到别人用AI写代码,想着“这玩意儿能救我”,下班路上就搜“STM32 AI辅助开发”,下了三四个插件,装完发现要么识别不了HAL库语法,要么生成的代码跑飞,最后还是得翻数据手册——跟原来没差别。实习之后:满脑子想着“终于能接触点‘高级’项目了”,结果入职第一天,导师扔来个需求:“基于STM32H7的新开发板,实现电机FOC控制,下周出原型。”盯着开发板上的H7芯片——跟之前用的F4架构差了一截,寄存器位宽都不一样;HAL库版本升级,好多函数名都变了;连串口调试助手都连不上,提示“端口被占用”,折腾半小时才发现是虚拟机抢了COM口。对着需求文档发懵:矢量控制?PID参数整定?以前只玩过开环PWM调速,现在要搞闭环反馈,公式推导看得头大;查社区论坛,帖子大多是“STM32F1跑FOC”的老帖子,H7的资料少得可怜;改了三版代码,电机要么抖得像筛糠,要么直接烧保险丝,导师扫了眼代码:“中断优先级没配对,你当这是51单片机?”半夜蹲在实验室啃面包,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突然有点恍惚:“是不是我太笨了?别人都能上手的项目,我怎么连基础配置都搞不定?”好了,矫情到此为止。后来才明白,嵌入式这行哪有什么“酷炫项目”?不过是新人踩过的坑比代码行数还多。我们刚接触新平台时,连寄存器地址都记不住,看数据手册像看天书,焊个杜邦线都能连反;被硬件工程师吐槽“原理图都看不懂”,被测试同事抱怨“代码没注释”——这些都太正常了。公司招你进来,不是因为你多厉害,是因为他们相信“普通人也能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实习不是考试,没必要追求“完美交付”,你该做的是:拆开发板时多拍两张引脚图,调不通时多问一句“是不是电源问题”,被骂了就记笔记下次避开——这些“笨功夫”,才是嵌入式工程师的生存法则。别总盯着“我要学多少新技术”,也摸摸自己焊坏的开发板、改秃的代码、熬红的眼睛——这些才是你成长的证据。上一个十年,我们在课本里背“嵌入式系统”;这一个十年,我们在焊锡味里,把它变成自己的手艺。
你以为的实习VS真实的实...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38
30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