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我们组的好绩效只给嫡系"

前言

初入职场,身份将从学生转变成正式的职场人,因为对身份转换的迷茫,所以最近阅读了不少关于职场的博客和书籍。

对于公司的运作,管理的本质以及绩效的本质这些事大概有一点自己的认识了,下面打算用比较轻松的方式和大家聊一聊绩效这个事。

认识绩效

先让我们想一想,绩效的本质是什么?

假设,现在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手底下有五百个员工,员工的每月薪资中位数为1W5元,把员工各种福利以及公司各类开销都算上,每天你都需要支出大几十万,没错,你每天一睁眼就"烧掉"了几十万,换成是你,你慌不慌?

那么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想着从员工的劳动中把这个钱超额的赚回来,不然你就亏钱啦!!如何提供员工的效率,让他们更具有战斗力,项目更容易出结果呢?

这就需要提到"绩效"这个工具了,公司对绩效的定位就是工具,它的作用就是:激励员工,调动积极性,完成公司设置的战略目标,从而替公司盈利。

为了更容易的对每位公司成员打出绩效等级,于是所有公司纷纷引入了各种绩效管理工具,现在国内最常见的绩效管理工具应该是KPI以及OKR361/271制度。

KPI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衡量公司、团队、个人绩效的标准。简单来说它就是要量化员工的产出,把所有的目标都列出来,然后最后看实现情况进行具体的打分。

比如一个销售人员今年的KPI是卖出去200W的单子,一个HR的KPI是今年帮助十几个部门完成人员变动,一个部门的KPI是今年做成1000W的项目等等。

OKR

OKR(Objectvi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它的出现其实是为了解决部分工种,无法使用KPI度量绩效的问题。比如一些偏创意性的工作,如开发,风控等等工种,他们的工作成果通常用KPI是不太适配的,难道要看开发实现了多少个需求来判断他的产出吗?难道要看风控人员处理了几个负面新闻来判断他的产出吗?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国内的很多公司都引入了OKR这个工具。

O是指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这个通常定下来之后是不会进行改变的。

KR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是可以变化的。比如O为提升一个老项目的性能,那么KR可能是重构代码,切换更高效的中间件,搭建集群,使用分布式技术等等,因为公司内部是不断在变化的,战略可能在变化,你的上级、上上级的想法可能在变化,所以KR实际上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可能在定OKR的时候,你和上级确认了某某事情的优先级非常高,但是实际上通常是一个季度定一次OKR,到了季度末OKR结算的时候,因为经过了一个季度的变化,你手里的那个事情的优先级就降下来了。

361/271

361/271制度也是一种绩效管理制度,通过员工绩效等级进行划分,将员工分成三等,30%为优秀,60%为良好,剩下的则为待改进/待淘汰等等。现在随着公司制度的发展,也开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通常是团队成员轮流背1,因为一次背1通常不会被直接劝退,而是导致奖金福利上的一些打折。如果是上述提到的政策性背1,那么这个背1的同学可能还会在其他方面被奖励,比如部门奖金,产品奖金等等。所以偶尔我们能看到某位同学绩效很差,但是又能拿到杰出奖励的魔幻情况。

如何打绩效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在企业中我们具体绩效其实是绩效分,这个分数由多方面汇总最后由你的leader给出,绩效分与271排序综合,最后你能看到的就是你的绩效等级,大公司通常将绩效分为五个等级。

而我们的绩效分的构成主要是由下个部分组成的:

硬业绩

这个是最容易拿到的部分,也是绩效的占比大头,即你这个绩效考核期内做了多少活,出了多少成果,有没有按时、保质保量交付等等。

通常来说你做的事情在部门里面越核心,这部分分数越高;完成的情况越好,这部分分数也越高。

自评

自己给自己打分,切勿太高或者太低,太高或太低都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我的自我认知出错了。

360环评

找部门内的几位同事或者其他部门的合作人员对你进行一个打分,部分公司可能还硬性要求提出来你的优缺点等等。这部分在绩效中的占比不同公司不太一样,总的来说占比还是挺高的。

上级主观调整

最终的绩效分除了上述的三部分之外,还会有一个上级主管调整的部分,有人可能会想:这不就不公平了吗?上级肯定会给嫡系的分数调高,把边缘者的分数调低呀

是的,上述情况肯定会出现,因为公司并不追求绝对的公平,还记得我们上面提到过的绩效作用吗?

绩效的本质就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绝对的公平并不是绩效的目标,公司鼓励管理者主观打分,这是因为管理者最后担责,如果最后部门的整体效率很低,那么公司会找谁的问题?肯定是你的管理者。

如何拿到好绩效

和上级对齐,保持适当的沟通频次

我们在上文中也提到过,公司内部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手里事情的优先级、方向随时都可能变化。因为你的领导也有领导,你领导的领导也有领导,他们之间也会不断交换想法、进行对齐,最后可能就会做出一些方向上或者策略上的改变。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尤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上级对齐,确保自己做的事情的方向没有出错,自己认识的项目优先级没有出错,只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对齐频率,那么在上述问题发生的时候,你的上级是一定会点醒你,帮助你回正的。

那么具体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沟通频次比较合适呢?

这个没有定论,大体上的原则是能聊就聊,没话聊就算了,汇报的频率最好是上级找你的频率*2,这样能够让他实时掌握你的进度,也不至于汇报频率过高从而提升沟通成本。

注意自己身上的tag

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上的标签,这些标签是基于我们平时工作表现,由别人给我们打上的。比如能不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做好所有事情?能不能够高效的进行沟通?会不会带着情绪工作?平时对同事的态度怎样?

这些都决定了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就是给我们打上的tag。

我们要注意的是平时工作表现一定要做好职场形象管理,不要让合作的人给我们打上负面tag,比如不靠谱、不友善、沟通能力差、情绪化等等,因为一旦标签形成了,那么就很难进行扭转,并且这些标签决定了我们绩效的360环评部分,如果做的比较差的话基本就和好绩效无缘了。

目标管理

因为公司时刻在变化,所以目标的优先级、最终效果、具体实时情况都会变化,这个就需要我们做好目标管理,比如预期最终效果为盈利1000W,那么最终效果具体为盈利800W可不可以?最近公司在降本增效,那么增长性目标还做不做?做的话优先级是否需要降低?

结语

作为成年人,与其抱怨“好绩效只给嫡系”,不如审视一下自身有没有做到拿“好绩效”的这些基本条件,如果上述提到的部分你都能做的很好,并且表现出了高潜力和高意愿,管理者依旧不愿意给你高绩效,那么他一定不是个合格的管理者。

#实习##那些我实习了才知道的事#
全部评论
绩效这东西具体到每个组都是不一样的,有些组是轮流背星轮流拿好绩效,有些组好绩效一直是固定的人,新人必背星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1-24 11:53 广东

相关推荐

23 37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