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面试面经分享——简历与群面篇
最近刷抖音时经常看到一条消息: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然而很多企业今年根本不招人。再加上最近一年一度的春招也开始了,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产品经理面试求职里面的那些经验,顺便帮公众号引流了。
学历 | 本科:西部某985,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北京某财经211,专业企业管理 |
实习 | 五个月的国内顶级AI公司智能硬件产品经理实习 两个月的平安某子公司产品经理实习 |
技能 | R、Python、Tableau、Axure等 |
Offer | 实习公司Mentor高度认可收到了转正Offer 京东总部——物流管培生产品方向 阿里巴巴飞猪事业部——用户产品经理 |
(其实在之前,我本人一直是十分反感学习面经的,因为总有一种考试前偷偷看参考答案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同学在看了面经以后直接把人家的经历加以修饰说成自己的经历,我对这种行为是嗤之以鼻的。后来会去看面经,主要是两个原因吧,一是了解一下各个公司在面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问什么样的问题、面试流程是怎么样的,二是学习许多面试大牛在回答问题时候的思维和逻辑)
简历:反复修改,突出重点,用心
我的简历从我实习开始到秋招结束以前大概经过不下20次修改。因为对于我来说求职方向比较明确——产品经理,所以我的简历在修改过程中也都是围绕着所投递公司及其职位要求进行小幅度改动(可能有的同学会同时投递产品、运营、数据分析等多种岗位,对于不同的职位一定要因地制宜)。
在简历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条理,每部分的内容一定要使用标题、边框一些方式进行严格区分,方便面试官一眼看到他想要关注的内容。可以使用加粗的方式突出你想要表达的重点,比如你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优异的数据,但也要注意千万不要突出一些面试官不关注的东西,比如你的专业课成绩……群面:事先积累,任务导向,突出优势,团队合作
群面的题目一般有双方辩论、项目讨论、分析材料等多个类型。每种形式可能考察的侧重点不同,但我觉得考察的总体范围是差不多的。(对于已经有很多帖子说的群面角色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事先积累指的是你知识面不一定要很深,但一定要广,尤其是与这家公司相关的信息,这对于业务面和主管面试同样适用。可能群面中最尴尬的事情就是讨论的题目你不知道吧。记得参加百度暑期实习面试,讨论的题目是设计一个网文APP的核心功能,讲真,我从来没有看过网文,更没有用过网文APP,毫无经验,对这类用户需求也没有太多的概念,再加上那次面试犯了群面的大忌——不懂别瞎BB,且那时候还没有很好看的实习经历,所以自然就被淘汰了(不懂的时候可以采取的策略是:主要方案由团队成员出,自己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实施的细节观点,重在补充)。讨论一定要有团队内部明确一致的结果,这是讨论的目的。即讨论一定要有有价值的产出,给出的论据是有说服力的,是有新意的;项目是可执行的、细致的;材料分析结果是有材料数据和文字支撑的。我们原来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诸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等等,离开学校可就不是这样了,毕竟公司招你来不是为了让你看沿途风景来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产出,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所以一定要明确面试和工作一样——任务导向。突出自己的优势指的是你的经验或者专业能够为这个群面团队创造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或是价值,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在进行招聘的时候给我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能对团队进行补充的同学。在京东管培面试的过程中群面的辩论题目是“公司降低产品成本和做独有价值的产品应该首先遵循哪一个?(大概是这样)”。可能因为我专业的关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题目是在辩论公司应该采用差异化战略还是成本领先战略,所以我在团队里面也提出了这个看法,在后面的辩论过程中,我又使用了一些管理学和商业词汇以及例子反驳了对方的观点,比如对方说拼多多采用降低成本取得了成功,而我反驳降低成本是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拼多多的用户喜欢购买低价产品是因为用低价购买他们负担得起的东西是他们认为的差异化价值,是别的平台没做到的,之前能够一直维持到现在是因为采用了一些2VC的商业模式……我觉得这些可能为我增分不少。
结合上一条谈谈团队合作这一项。其实在我和团队提出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的时候,可能由于团队其他同学不是类似专业的原因,他们好像忽视了这一条信息,在辩论开始前内部准备一辩发言稿时里面并没有我这一条论点,所以我又提醒了一遍,原话是“我建议可以把这一条作为我们的一个论点”,结果是到正式一辩发言时还是没有加上这一条,所以后来我也没有在自己辩论的时候私自将这一条强行加上去,这里我的理解是既然大家是一个团队,那你的观点一定是要征得内部讨论通过才能对外发布的,如果说两次大家都没采用的的话,就没有必要强求大家接受你的观点了,即便你认为自己的观点没错、自己能力很强。有一种极端的做法是,最后的发言人从头到尾不怎么发言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到了他总结发言的时候哗啦啦说了一大堆之前不说的观点,这种人一般活不过群面,估计团队的其他人当时都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