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日常
主要包括数据异常的排查和融入专项,做专项分析并负责KPI、埋点、指标体系等。
一、数据异常排查
- 数据波动较大,原因:1.数据本身有问题,业务本身有问题
- 数据异常排查的前期准备:(背景,某App的DAU低于1000w)
- 业务理解
- DAU代表什么行动的DAU,是进程中的还是打开App,还是必须有主动行为
- 指标口径
- 安卓还是所有系统?
- 当前数据产出过程
- 这一千万目前是由哪份日志做了哪些清洗计算出来的
- 业务理解
- 异常排查步骤:
- 判断是否异常
- 亲自去看数据
- 时间轴拉长去看近期异常(3个月)还是历史异常
- 看和该指标关联的其他指标或其他核心指标是否也异常
- 找到关键人物(产品/数据),提前沟通
- 最大概率法则归类
- 假期效应:开学季、暑假、四大节、当地节日
- 热点事件:常规热点(世界杯)、突发热点(爆款IP)
- 活动影响:双11、618、公司层面的活动
- 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监管、快递实名
- 底层系统故障:数据传输、存储、清洗有问题
- 统计口径:业务逻辑更改、指标计算方式更改
- 判断是否异常
- 闭环
- 持续跟踪后期数据是否再次异常
- 记录、沉淀、文档化
- 邮件化,在确认无误后再发送邮件给相关方,
二、融入专题
专题分析的三个特征:
- 有目标,紧贴KPI
- 有节奏:2~3周时间输出一份完整的报告
- 有闭环:所有报告说人话,做人事
实例:今日头条App新用户留存专项
项目背景:
2015 年今日头条 App 新用户次留、7 留(7 日留存)与竞品相比,留存均低于 5% 绝对值,并且新用户流失速度要高于竞品,因此要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产品运营优化,提升用户留存 5% 绝对值。新用户留存整体分析
工作:摸清数据现状,找到切入点,无需太注重细节。在项目前期,大家都较为困惑时,用两周的时间输出一份专题报告,把一些细节的数据体系出来。
寻找优化切入点,一般时1~2个
1.关键路径数据发现曝光 PV 到点击 PV 的 CTR 很低。
应细致分析:对于新用户,应该曝光什么,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曝光。
2.某个量大的二级渠道次留明显要低于其他渠道。
应进一步分析: 对于该渠道,用户的留存过低是因为本身渠道质量存在问题?用户已经安装竞品?当前产品设计与渠道用户不太匹配?同时高留存的渠道本身特征是什么?
切入以上两点,就已经能给产品运营不少建议了,再配合 A/B 测试,就能看到数据分析效果。
不断重复前面两个阶段,继续寻找其他切入点
除了寻找本身产品的切入点,需要同时进行竞品分析、营销活动分析、用户流失分析等,整个过程就是在不断地“试错”。每一次分析报告都要有能落地的点,并且真的落地了,这就是闭环,这也是优秀分析师最重要的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