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出分的那一天,我__
#

高考出分的那一天,我__

#
43041次浏览 400人互动
死去的记忆突然攻击我!高考查分出分的那一天!是否还记忆忧新?你高考出分的那一天是喜剧还是悲剧呢?用你的回忆带我们穿越回那个18岁的夏天吧~
此刻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热门 最新
我不是天赋型选手,只是撑了十二年
高考出分的那天,我没有哭,也没有笑。手机屏幕上跳出的那个数字,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波澜壮阔,却像一道闷雷,在我的世界里缓缓滚过。十二年的求学生涯,从农村的土路一路走到城市的水泥地,我不止一次幻想过那天的场景:我会不会激动得落泪,会不会兴奋到跳起来?可真正那天来临时,我却只是平静地点开网页,读完分数,默默放下手机。我是12年上的初中,一个县城的县中,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五点五十准时跑操,六点零五开始早读。晚上九点半放学,回家后再复习、写作业,常常要到十一点半才能躺下,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高中上的是省重点,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尖子生聚集在一起,竞争更加激烈。学校晚自习延迟到了十点半,回家后依然要学习,接近十二点才睡,每天的睡眠变成了五个半小时。在那里,每年都有听说某个学生因压力过大选择了极端的方式,那些沉重的消息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校园,而我们都低着头,只敢在深夜崩溃。在那样的环境中,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父母却对我没有过高的期望给我压力,他们只希望我能“考个一本”,这句话我听了很多年,几乎成了我脑海里唯一的目标。等到分数出来,我高出一本线近50分,不算耀眼,但足够圆满。对我来说,这是努力与命运达成的一种和解。那一刻,仿佛十多年压在身上的压力,在一瞬间找到了出口,不是泪水,而是彻底的沉静。那天之后,我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庆祝,只是难得地睡了一个午觉,没有人来打扰,没有梦,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我终于可以不再设闹钟、不再数睡眠时间、不再靠咖啡续命,终于可以把“高考”从背上卸下,像卸下一块沉重的石头。后来我录取上一所省内不错的大学,城市很大,人生也开始走上新的轨道。回望那年夏天,高考出分的那一天,就像一次告别,告别了过度压抑的青春,也告别了那个不敢停下来的自己。
blitz@0725:22届,那很幸福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从天坑文科到大二腾讯的经历
现在已经实习两周啦,感觉跟正职没啥区别了hhh,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叭鼠鼠23年高考在安徽省排7500多,为了冲院校调剂了个末流985的行政管理专业p3是我当时的志愿表,当时心灰意冷,天塌了,看p4p5。但是最终反正想着分数也没有亏,还赚了不少,就没有复读嘛(当时真的很幼稚)(但是这个决定并没有错,因为我遇到了我想保护一辈子的女孩)到了大学,就开始了解转专业的政策,然后得知大部分工科专业都只要求高数和大英两门比较优秀即可,所以也是开始有针对性的准备,当时还没想好转什么专业,想着不管转什么专业都是要读研的,不然找不到工作然后大一因为只需要认真学两门课嘛,其他科也是水水就过去了,所以时间比较多,做了一些家教的兼职,攒了很多钱,谈了一个女朋友,把照片贴p1p2啦,这样她更开心hhh(直到今天在一起已经565天啦),经常周末去周边城市玩,大一过的十分潇洒呀哈哈哈最后也是成功转专业成功啦,见p6,稀里糊涂选了软件工程专业,实际上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去年的九月份上了自己的第一节程序设计课,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然后开始昏天黑地黑马程序员。。。因为教的是cpp,所以我学的也是cpp。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一些专业课不是很喜欢,而且真心觉得对就业也没用,比如数模电,我不理解为什么软件工程要学这个,然后在去年的12月我在网上收集了一些信息之后了解到本科也只能很好就业的,推翻了我之前的认知,后面就开始疯狂摸索,收集信息,每天的两道算法题,二月开始准备项目,一次次面试的磨练,到了四五月我已经如入无人之境,即使面试没过也不是因为聊的不行,而是终轮的排序,大部分面完都有offer最终,在努力和运气的双重加持下,我如愿进入了我半年前还想都不敢想的大厂实习,现在回头望去,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灿。我想我开始的并不算早,所以送大家一句话,流水不挣先,挣的是滔滔不绝。
炫哥_:写得好认真,求点赞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三本吊车尾→大厂Offer:我的“笨鸟”逆袭路
有感而发想分享一段我真实的、磕磕绊绊的大学经历。这不是什么逆天改命的神话,只是一个普通“笨鸟”努力扑腾翅膀的故事。起点:失落与迷茫我的高考成绩,说实话,不太理想。最终去了一所三本院校,甚至在报道那天,看着校园,复读的念头还在脑子里打转。那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隐隐的自卑,我懂。转折:遇见“贵人”与找到方向很幸运,入学不久,机缘巧合下遇到了同专业的师兄。是他,把我领进了嵌入式开发的大门。从那一刻起,我的大学轨迹开始改变。大一:疯狂啃C语言,捣鼓51单片机,再到STM32... 大一的暑假;鼓起勇气跟师兄组队参加了电子设计竞赛。结果?省二。 说实话,其实是自己学艺不精拖了后腿,但师兄非但没嫌弃,反而鼓励我,拉着我又参加了工科赛,这次我们拿到了省一!这是我人生第一个像样的奖,它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原来努力,真的能被看见。成长:单飞与挫折师兄毕业后,我开始自己找队友,继续参加各种比赛:挑战杯、智能车、机器人... 过程绝不轻松。队友磨合、项目卡壳、熬夜调试、比赛失利... 挫折是家常便饭。但也正是在这些“摔打”中,技术一点点提升,心态也慢慢磨砺出来。后来,也幸运地拿到过一次国二。那时候,看着简历上越来越多的奖项和项目,年轻气盛的我,天真地以为“技术够硬,工作不愁”,学历的阴影似乎淡了。现实的耳光:秋招的至暗时刻然而,今年秋招提前批,现实给了我狠狠一巴掌。海投接近700家公司,简历石沉大海是常态,好不容易有面试,也常常止步于初筛或一面。那两个月,是我心态最爆炸的时候。每天都在焦虑、自我怀疑中度过:“是不是当初就该复读?”“这些比赛经历真的有用吗?”“三本的标签,真的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吗?” 曾经的自以为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碎了一地。 我深刻体会到,学历,很多时候确实是第一道难以忽视的门槛。转机:抓住机会与脚踏实地就在最低谷的时候,我投了CVTE(广州视源)。说实话,在很多人眼里,它可能不算好的选择,甚至可能不是大厂。但对我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公平竞争的机会。我全力以赴地完成了笔试、几轮技术面试,再到实习考核。最终,我拿到了校招Offer。这家公司作为起点,在很多大佬眼里可能不高,但对我这个三本毕业生来说,是现阶段最好的认可和起点。它证明了我大学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也非常清楚,这只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学历是起点,但不是终点。它确实会带来阻力,尤其是在求职初期。但**它不能定义你的上限。关键在于:找到方向(像嵌入式之于我)、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抓住每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机会、并且永远保持学习和谦卑。如果你也高考失利,正在或即将进入三本院校,请不要自暴自弃:1.  接纳现实,但不要认命。学历起点低是事实,但大学四年是你可以奋起直追的宝贵时间。2.  尽早找到方向。无论是技术(编程、设计、新媒体)、还是其他领域,找到你感兴趣且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深耕下去。“专精”比“泛泛”更有竞争力。3.  实践!实践!实践!比赛、项目、实习... 这些是弥补学历短板、证明你能力的硬通货。不要怕失败,每一次尝试都是积累。4.  感恩“贵人”,但更要靠自己。我很感激师兄的引路,但后面的路,终究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5.  心态放平,脚踏实地。不要像我曾经那样眼高手低。起点低,意味着你可能需要付出更多,从更基础的平台开始。不要嫌弃任何能学习和成长的机会。6.  求职时,广撒网,但也要有策略。认清现实,调整预期,同时不放过任何可能的机会。每一次笔试面试都是经验的积累。最后:三本不是人生的判决书。它可能意味着起点更低、道路更曲折,但绝不意味着终点注定黯淡。只要你目标清晰,愿意付出,持续努力,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在希望和绝望的缝隙里,哭干了整个夏天
高考那两天,我烧得迷迷糊糊,卷子上的字都在晃。心里知道砸了,但又忍不住存着一丝侥幸。出分那天,大清早就醒了,心跳快得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坐在电脑前,手指冰凉,一遍遍刷新那个卡得要命的查分网站。不敢看,又忍不住不看,手心全是汗。分数跳出来的那一刻,心里居然“咯噔”一下——好像…还行?比预想的要好不少!那瞬间,像溺水的人猛地吸到一口气,浑身的血都热了,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又仔细看了好几遍。可这口气还没喘匀,紧接着公布的分数线,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分数线比往年猛蹿了整整30分。 我那点“还行”的分数,被这暴涨的线狠狠甩在后面,只够得上一个普通的一本。希望刚冒了个头,就被硬生生掐灭了。整个人懵在那里,屏幕上的数字变得模糊又刺眼。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声音在响:“完了,全完了。”后面三天是怎么过的?记不清了。只记得眼泪像开了闸,怎么也停不下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窗帘拉得死死的,不想见光,不想说话。饭端到床边也没动过,好像哭干了所有的力气,也哭掉了整个夏天的光。那种铺天盖地的失望和委屈,像潮水一样,把人彻底淹没了。但好在,我并没有就此灰心,很快就振作起来,健身、社交,让自己积极迎接新生活,整个大学都过得很精彩,也成功考研上岸了一个不错的211,所以嘛,人生无大事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玩命加载中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