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不焦虑 level
获赞
131
粉丝
7
关注
37
看过 TA
570
中国传媒大学
2025
数据分析师
IP属地:北京
独立强大,自信乐观
私信
关注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应届生身份成为许多毕业生求职时的关键筹码。这一身份确实带来了独特的政策红利:企业校招专门面向应届生开放,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为应届生保留大量名额,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也对应届生更为宽松。然而,过度依赖这一身份,甚至将其视为求职的唯一优势,反而可能成为职业发展的隐形障碍。应届生身份的优势:政策倾斜与机会窗口1. 校招专属通道:大型企业、国企、金融机构等通常通过校园招聘吸纳新鲜血液,应届生可借此进入竞争较小的优质岗位。2. 考公考编优势: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应届生可报考的岗位远多于往届生,部分岗位甚至仅限应届生。3. 落户政策便利: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应届生落户放宽要求,而往届生则需满足更严苛的条件。应届生身份的局限:短暂有效期与能力错配然而,应届生身份的有效期通常仅1-2年(部分政策延长至3年),若在此期间未能找到理想工作,或仅因“保留身份”而拒绝就业机会,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企业更看重实际经验,长期空窗期会让简历失色。职业规划模糊:部分毕业生因执着于“应届生身份”而延缓就业,错失行业积累的最佳时机。心理压力增大:身份过期后,求职竞争环境更激烈,容易陷入被动。理性策略:利用身份但不被身份定义1. 把握窗口期,但不盲目等待:优先争取高成长性平台,而非仅为“保留身份”拖延就业。2. 提升“去应届生化”能力:企业最终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身份标签。实习、项目经验、技能证书比“应届生”头衔更具说服力。3. 长线思维:身份是短期跳板,职业发展是长期马拉松,需持续学习、适应行业变化。总结:应届生身份是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可借势突围,过度依赖者可能反受其困。与其焦虑身份过期,不如尽早建立核心竞争力,让职业发展不受限于任何“标签”。
如何看待应届生身份?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那次实习快满两个月的时候,我负责的一个小任务出了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数据格式搞混了,改一下就能解决。但我的+2领导(平时几乎没交流过的那种)突然把我叫到小会议室,关上门说:“你来公司都快两个月了,怎么连这种基础事情都能做错?”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平静,没有骂人,但那种居高临下的失望感直接让我破防了。我低着头不敢吭声,手指死死抠着笔记本边缘,脑子里疯狂循环:“我真的这么差劲吗?两个月了还像个废物?”回到工位后,我假装去洗手间,躲在隔间里偷偷哭了十分钟。最憋屈的是我甚至没法反驳。因为人家确实没爆粗口,说的也是事实,但这种“轻描淡写的否定”比挨骂还难受。那一刻疯狂想立刻写离职邮件,连“因个人原因”的借口都编好了。后来才懂,这种PUA式打压是某些领导的惯用手段:不教做事,只等出错,再靠失望语气让你自我怀疑。现在回头看,真想穿越回去拍拍当时的自己:哭什么!他连你每天在干嘛都不知道,凭什么judge你?还有就是在职场上,我们一定不要玻璃心,管他人说什么,我们干好我们自己的活就够了,别让工作影响我们的心情,学会在心理上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衷心建议各位做好副业,为自己的生活留份保障(当然,家庭情况好的当我没说),裁员时才不会手足无措慌慌张张。与诸位共勉,加油!
实习最想跑路的瞬间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要是真能不考虑钱和现实问题,我最想干的就是当个旅行记录者——不是那种打卡景点的旅游博主,而是慢悠悠地晃荡,把路上遇到的人和故事都装进镜头和本子里。比如:在西北某个不知名的小镇,蹲在早点摊边上看老板炸油条,顺便听他讲怎么从河南一路闯到这儿,一待就是二十年;跑到云南的寨子里,跟晒辣椒的老奶奶学两句方言,再把她家挂在墙上的老照片翻拍下来;或者干脆在某个三线城市的夜市混半个月,把卖炒粉的夫妻、摆地摊的大学生、蹲在路边喝啤酒的出租车司机……全拍个遍。我不想拍那种“绝美风景+精致生活”的网红视频,就想记录真实的东西——那些粗糙的、有点乱的、但特别鲜活的生活片段。可能是一个小孩蹲在菜市场门口写作业,可能是修车铺的狗懒洋洋地晒太阳,也可能是火车站里两个陌生人因为晚点聊天,结果发现是远房亲戚……这些瞬间太小了,小到没人会特意去记,但拼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人间啊。当然,现实是这种活儿根本养不活自己,但要是真能靠这个吃饭,我肯定天天扛着相机到处溜达,见人就唠,走哪儿算哪儿。累了就随便找个青旅住下,把白天拍的东西剪成视频或者写成小短文,不追求流量,就留给以后自己看——或者给那些同样觉得“生活不该只有上班下班”的人看。(其实想想,现在手机这么方便,谁都能当记录者。差的大概不是设备,是那份停下来看世界的耐心吧。)
不考虑薪资和职业,你最想...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职场中总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比如领导总爱在下班前临时安排工作,还特别喜欢口头交代不留证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打工人头疼的问题。1.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口头禅""这个方案今晚改完就行""明天早上我要看到结果""你先做着,有问题再说"2. 打工人的真实遭遇明明是按领导说的做的,第二天却被告知"这不是我要的";加班到深夜改的方案,领导一句"我没说过要这样改"就全盘否定。最气人的是,这些重要指示往往都是在走廊、电梯里随口说的,连个聊天记录都没有。3. 为什么领导喜欢这样?一方面可能是工作习惯问题,觉得小事没必要正式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留余地,方便随时调整说辞。但不管什么原因,最后背锅的总是执行的人。4. 聪明打工人的应对之道(1)重要事项一定要确认可以这样说:"领导,我把您刚才说的要求整理了一下,您看是不是这些?"(2)养成留痕的好习惯邮件、聊天记录都是好帮手,关键节点一定要有书面确认。(3)学会适当"甩锅""这个修改是根据昨天会议讨论的方向做的""这个决定是经过您同意的"5. 给领导的建议其实这样口头交代的工作方式效率很低,容易造成重复劳动。建议领导们:重要事项发邮件或信息确认关键决策做好会议记录给下属明确的工作指示说到底,职场沟通最重要的就是清晰明确。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保护好自己,这才是专业职场人的生存之道。大家还有什么应对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职场吐槽大会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一、领导们的黄金时间管理学1. 精准卡点术17:58分:有个小事情要讨论下20:25分:这个方案客户突然要改周五17:50:周末辛苦下,周一要用2. 经典话术大全很快的等于至少3小时起步简单调整等于重做三遍起步不急等于今晚必须交相信你的能力等于准备通宵吧3. 行为心理学分析白天摸鱼,下班前突然灵感迸发把临时起意包装成紧急重要用辛苦一下掩盖管理失职二、打工人真实心路历程第一阶段:愤怒又来了!故意的吧!明明可以白天说的!第二阶段:自我怀疑是不是我效率太低?难道其他同事都能按时完成?第三阶段:麻木机械回复好的收到默默取消约会安排熟练打开外卖软件三、高阶应对策略(亲测有效)1. 预防性沟通每天16:00主动汇报进度提前预告今天约了医生巧妙使用正在处理您上午交代的XX任务2. 时间管理反制这个需求完成需要6小时,您看是今晚熬夜做还是明早9点给目前手上有A、B、C三个任务,您看哪个优先级最高需要协调设计部配合,但他们已经下班了3. 健康警示法最近体检报告显示颈椎问题严重医生建议避免熬夜正在吃需要定时休息的药物4. 证据保留技巧养成邮件确认习惯重要沟通保留聊天记录建立工作台账记清派活时间四、深层原因剖析1. 管理能力缺失不会合理规划工作节奏缺乏时间预估能力习惯性拖延症患者2. 职场PUA套路测试服从性模糊工作边界制造能者多劳假象3. 畸形的加班文化把随叫随到当敬业用牺牲私人时间表忠心以能熬夜为晋升标准五、终极生存法则1. 设置心理止损点每周最多接受1次临时加班拒绝非工作时间的非紧急任务学会说这个时间确实有困难2. 提升职场能见度定期汇报工作成果让领导清楚你的工作量建立高效不熬夜的人设3. 发展第二技能学习时间管理课程考取专业证书拓展副业可能性4. 保持身心健康设置工作手机勿扰时段培养运动习惯定期心理咨询六、职场清醒认知1. 不是所有紧急都真紧急2. 好员工不等于随叫随到3. 健康才是最宝贵的KPI4. 职场是长跑不是冲刺总结:下班前派活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惰性,学会优雅地应对这种职场陋习,是每个打工人的必修课。记住,你的时间值得被尊重,你的生活不该总是为别人的临时起意让路。保存好所有加班记录,这些都是未来谈判的筹码
职场吐槽大会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