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不焦虑 level
获赞
134
粉丝
7
关注
37
看过 TA
594
中国传媒大学
2025
数据分析师
IP属地:北京
独立强大,自信乐观
私信
关注
关于实习能否学到东西,我的观点是:关键取决于你的主动性和实习环境,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实习都是值得的成长机会1. 能学到什么?硬技能:行业专用工具(如财务用ERP、设计用PS/AI)办公软件高阶技巧(Excel函数、PPT逻辑搭建)软技能:跨部门沟通、职场邮件写作、会议记录要点时间管理(多任务处理能力)行业认知:了解行业运作链条(比如电商实习能接触选品-运营-物流全流程摸清岗位真实工作内容,避免“想象偏差”2. 学不到东西的常见原因被动等待:只做“打杂”工作且不主动提问公司问题:缺乏带教体系,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自我设限:认为“实习生不该插手核心业务”3. 如何让实习价值最大化?主动争取:每周向导师要1个新任务(比如“能让我试试整理数据分析报告吗?”)旁听会议时记录业务逻辑,会后整理疑问请教同事建立复盘习惯:每天下班前记录“3个学到的新知识+1个待解决问题”拓展人脉:主动约同事午餐,了解他们的职业路径(很多人愿意分享经验)4. 现实建议如果发现公司完全不给学习机会(如纯跑腿3个月),尽早止损换实习即使琐碎工作也有价值:整理发票→了解财务流程数据录入→熟悉公司数据库结构总结:实习就像自助餐,能拿多少取决于你端盘子的次数和勇气。保持主动,最差的结局也是排除了一个不适合的行业,这本身就是收获,记住,一定要主动!!!
你觉得实习能学到东西吗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秋招是应届生求职的黄金期,竞争激烈但机会也多。想要高效备战,必须 提前规划、精准准备、主动出击。以下是分阶段攻略,帮你稳扎稳打拿下offer:一、前期准备(6-8月)1. 明确目标行业选择:结合专业/兴趣/前景(如互联网、金融、快消、国企等),多和学长学姐聊真实工作状态。岗位匹配:技术岗(编程/算法)、非技术岗(运营/市场/管培生)所需技能差异大,切忌海投。举个栗子:想投互联网产品经理,就优先刷《俞军产品方法论》,而不是盲目学Python。2. 简历打磨STAR法则写经历:“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S),搭建XX模型(T),实现次日留存率提升15%(A),获得公司创新奖(R)”量化结果:用“提升30%”“节省20天”代替“负责”“参与”。一页原则:非技术岗重点写实习/项目,技术岗突出竞赛/代码仓库。3. 技能补缺技术岗:LeetCode刷300+题(重点高频题)、熟悉Git/SQL,项目复盘。非技术岗:学基础数据分析(Excel+SQL)、练Case分析(推荐《Case in Point》)。通用技能:PPT制作(学会用MECE框架)、职场英语(至少能读懂英文邮件)。二、秋招实战(8-10月)1. 信息搜集渠道:公司官网/公众号、牛客网、应届生论坛、校内就业网。时间表:大厂7月就开提前批(如腾讯“犀牛鸟计划”),国企9月后密集启动。内推:找学长/领英/知乎私信求推荐(话术:“您好,我对贵司XX岗位很感兴趣,能否请您帮忙看看简历?”)。2. 笔试/面试笔试:行测:练公务员题库(图形推理、数字规律)。游戏化测评:如宝洁管道题、四大情景判断。群面:角色选择:不做无脑Leader,计时员/总结者更容易出彩。话术模板:“我建议用XX框架,大家觉得可以补充吗?”单面:高频问题:“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结合自己对岗位的理解回答,“你的缺点?”→ 说真实但可改进的点(如“有时追求完美导致加班”)。3. 心态管理投递量:50-100份是常态,被拒后立刻复盘(录音回听哪里卡壳)。备选方案:主攻大厂同时,投2-3家保底公司(如银行/国企)。三、收尾阶段(10-12月)1. Offer对比关键维度:薪资(注意税前/年终奖)、城市落户政策、晋升体系(有无管培轮岗)。避坑:签三方前问清违约金、试用期时长。2. 反向背调看准网查加班文化,问HR:“团队最近半年离职率如何?”私下联系在职员工(话术:“想请教下您日常的工作节奏?”)。3. 过渡期补技能:考PMP(项目管理)、学Tableau为入职做准备。实习:如果拿到offer但入职晚,可申请短期实习熟悉业务。四、血泪经验不要等! 很多同学9月才开始准备,错过7-8月提前批(hc多、竞争少)。差异化:所有人都说“学习能力强”,不如讲“3天学会PS做出2000赞海报”。细节控:视频面试时摄像头要对准眼睛,背后打光,别让面试官看你鼻孔。秋招是场信息战+体力战,每天固定2小时投递+复盘。最痛苦的时候,往往是离offer最近的时候,坚持住!
投递腾讯等公司8个岗位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应届生身份成为许多毕业生求职时的关键筹码。这一身份确实带来了独特的政策红利:企业校招专门面向应届生开放,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为应届生保留大量名额,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也对应届生更为宽松。然而,过度依赖这一身份,甚至将其视为求职的唯一优势,反而可能成为职业发展的隐形障碍。应届生身份的优势:政策倾斜与机会窗口1. 校招专属通道:大型企业、国企、金融机构等通常通过校园招聘吸纳新鲜血液,应届生可借此进入竞争较小的优质岗位。2. 考公考编优势: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应届生可报考的岗位远多于往届生,部分岗位甚至仅限应届生。3. 落户政策便利: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应届生落户放宽要求,而往届生则需满足更严苛的条件。应届生身份的局限:短暂有效期与能力错配然而,应届生身份的有效期通常仅1-2年(部分政策延长至3年),若在此期间未能找到理想工作,或仅因“保留身份”而拒绝就业机会,可能导致:竞争力下降:企业更看重实际经验,长期空窗期会让简历失色。职业规划模糊:部分毕业生因执着于“应届生身份”而延缓就业,错失行业积累的最佳时机。心理压力增大:身份过期后,求职竞争环境更激烈,容易陷入被动。理性策略:利用身份但不被身份定义1. 把握窗口期,但不盲目等待:优先争取高成长性平台,而非仅为“保留身份”拖延就业。2. 提升“去应届生化”能力:企业最终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身份标签。实习、项目经验、技能证书比“应届生”头衔更具说服力。3. 长线思维:身份是短期跳板,职业发展是长期马拉松,需持续学习、适应行业变化。总结:应届生身份是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可借势突围,过度依赖者可能反受其困。与其焦虑身份过期,不如尽早建立核心竞争力,让职业发展不受限于任何“标签”。
如何看待应届生身份?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那次实习快满两个月的时候,我负责的一个小任务出了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数据格式搞混了,改一下就能解决。但我的+2领导(平时几乎没交流过的那种)突然把我叫到小会议室,关上门说:“你来公司都快两个月了,怎么连这种基础事情都能做错?”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平静,没有骂人,但那种居高临下的失望感直接让我破防了。我低着头不敢吭声,手指死死抠着笔记本边缘,脑子里疯狂循环:“我真的这么差劲吗?两个月了还像个废物?”回到工位后,我假装去洗手间,躲在隔间里偷偷哭了十分钟。最憋屈的是我甚至没法反驳。因为人家确实没爆粗口,说的也是事实,但这种“轻描淡写的否定”比挨骂还难受。那一刻疯狂想立刻写离职邮件,连“因个人原因”的借口都编好了。后来才懂,这种PUA式打压是某些领导的惯用手段:不教做事,只等出错,再靠失望语气让你自我怀疑。现在回头看,真想穿越回去拍拍当时的自己:哭什么!他连你每天在干嘛都不知道,凭什么judge你?还有就是在职场上,我们一定不要玻璃心,管他人说什么,我们干好我们自己的活就够了,别让工作影响我们的心情,学会在心理上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衷心建议各位做好副业,为自己的生活留份保障(当然,家庭情况好的当我没说),裁员时才不会手足无措慌慌张张。与诸位共勉,加油!
实习最想跑路的瞬间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要是真能不考虑钱和现实问题,我最想干的就是当个旅行记录者——不是那种打卡景点的旅游博主,而是慢悠悠地晃荡,把路上遇到的人和故事都装进镜头和本子里。比如:在西北某个不知名的小镇,蹲在早点摊边上看老板炸油条,顺便听他讲怎么从河南一路闯到这儿,一待就是二十年;跑到云南的寨子里,跟晒辣椒的老奶奶学两句方言,再把她家挂在墙上的老照片翻拍下来;或者干脆在某个三线城市的夜市混半个月,把卖炒粉的夫妻、摆地摊的大学生、蹲在路边喝啤酒的出租车司机……全拍个遍。我不想拍那种“绝美风景+精致生活”的网红视频,就想记录真实的东西——那些粗糙的、有点乱的、但特别鲜活的生活片段。可能是一个小孩蹲在菜市场门口写作业,可能是修车铺的狗懒洋洋地晒太阳,也可能是火车站里两个陌生人因为晚点聊天,结果发现是远房亲戚……这些瞬间太小了,小到没人会特意去记,但拼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人间啊。当然,现实是这种活儿根本养不活自己,但要是真能靠这个吃饭,我肯定天天扛着相机到处溜达,见人就唠,走哪儿算哪儿。累了就随便找个青旅住下,把白天拍的东西剪成视频或者写成小短文,不追求流量,就留给以后自己看——或者给那些同样觉得“生活不该只有上班下班”的人看。(其实想想,现在手机这么方便,谁都能当记录者。差的大概不是设备,是那份停下来看世界的耐心吧。)
不考虑薪资和职业,你最想...
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关注他的用户也关注了: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