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出身的我,为何死磕AI大厂?

#大厂VS公务员你怎么选#

半夜我关掉第32家公司的投递页面,妈妈的微信又弹出来:"隔壁王阿姨女儿考上公务员了,你也回来试试?"
我盯着屏幕,想起上个月老家同学聚会——曾经成绩不如我的发小,在街道办拿着5000块工资,劝我"别折腾了,稳定最重要"。
但我还是选了大厂。

不是因为热血,是因为算清了一笔账。
钱的问题,就是命的问题
AI大厂应届生年薪30w起,公务员全包10w出头

这不是3倍差距,是10年差距。
去年亲戚突发脑梗,ICU一天8000。我去陪同站在医院走廊,第一次意识到:普通家庭没有试错成本,必须尽早让自己值钱。

25岁进体制,40岁可能月薪8000;25岁进大厂,30岁前攒下100w不是梦。这100w意味着:父母生病不用众筹、买房不用掏空六个钱包、孩子教育有更多选择。

秋招时我投了快40家,前期简历没有回复。

后来一个学长建议我优化简历结构

把项目经历转化成"数据+动词+结果"的格式,比如"优化模型推理速度提升40%,降低GPU成本15%"。改完后面试邀约明显多了,最后拿了4个offer。

学长当时推荐了个叫泡泡小程序AiCV简历王,我试了下确实比自己瞎写强,尤其是AI岗位的关键词匹配。不过核心还是得自己理解业务逻辑)

技术圈的"出身论"最弱
体制内看资历关系,大厂只看代码能跑不跑得通。
我组里有个同事,三本计算机,但LeetCode刷了800题、GitHub开源项目3000+ star。入职一年就带核心模块,年终奖比985的还高。

这种"能力本位"的公平性,是小城市永远给不了的。

AI大厂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能接触到改变世界的东西。 我现在做的CV算法项目,可能明年就会落地到千万用户的产品里。这种成就感,比在窗口盖章强太多。

逃离小城的唯一船票
老家公务员月薪5000、房价6000,深圳大厂月薪3w、房价8w——但我还是选后者。

为什么?
因为小城市的天花板太低了。你能接触到的人、项目、资源,决定了你的上限。

我一个高中同学在老家当老师,工资稳定但每天困在人情社会里:孩子上学要托关系、评职称要送礼、连看病都得找熟人。 他跟我说:"你在外面再累,也比这里自由。"

大城市的AI产业集群,意味着:跳槽机会多、技术迭代快、人脉含金量高。 这些都是用钱买不到的资产。

大厂不是终点,是跳板
很多人劝我:"大厂35岁就被裁,公务员干到退休。"
但我的plan是这样的:
25-30岁:在大厂积累技术+人脉+本金(目标200w存款)
30-35岁:可以选技术管理、跳去AI创业公司当合伙人、或者做独立咨询
35岁后:手里有技术、有积蓄、有行业认知,进可攻退可守
公务员的plan B是什么?几乎没有。

体制内最可怕的不是稳定,是一眼望到头
等你40岁想出来,发现自己除了盖章啥也不会。
求职后期我做了个技能盘点,发现自己深度学习框架只会PyTorch,多模态、强化学习都不熟。后来针对性补了一个月,终面时技术广度明显比其他候选人强,最后拿到了字节AI Lab的offer。

(这个思路也是简历优化时发现的——有些工具会提示你"该岗位要求XX技能,你的简历未体现",倒逼我去查漏补缺)

我不是鼓吹大厂有多好,而是在为普通家庭的孩子争取"用努力换机会"的权利。
如果你有背景、有资源,体制内确实是更优解——稳定、体面、社会地位高。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父母没人脉、家里没矿、只有一台电脑和一腔热血,那AI大厂就是让你最快翻身的地方。

2025秋招已经开始了,给还在纠结的学弟学妹几个建议:

别听亲戚劝 — 他们的认知停留在10年前,不理解AI行业的红利期

简历要量化 —"负责XX项目"改成"优化XX指标提升X%",HR才会捞你

提前做技能盘点 — 对照JD查缺补漏,别等面试被问懵

多投大厂 —哪怕只是为了练手,面试经验本身就是财富

最重要的:
不要让"稳定"成为你不敢拼的借口。25岁的你,输得起。#牛客AI配图神器#
全部评论
名字说一下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10-20 17:29 广东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牛客41406533...:回答他在课上学,一辈子待在学校的老教授用三十年前的祖传PPT一字一句的讲解,使用谭浩强红皮书作为教材在devc++里面敲出a+++++a的瞬间爆出114514个编译错误来学这样才显得专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