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入职体检卡桥本氏甲状腺炎吗?非常纠结如果开奖了接不接offer #华为求职进展汇总#
全部评论
请问楼主接了offer体检了吗,我也是有一样的问题,现在特别担心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3-04 18:55 山西
这是可以治疗的吧,又不是传染疾病,我是亚临床甲减,吃优甲乐控制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12-13 14:42 江苏

相关推荐

搬运-Xhs兴职人很多人在刚刚入职时,都曾经历过“蜜月期”。但随着时间推移,加班变多了,成长变缓了……一些新人滤镜褪去了。最近笔者访谈了数十位入职满一年的新人,看看他们的感受,也许能给初入职场者一些启发。1)感觉氛围依然Nice“我们科室一半以上都是年轻人,大家很愿意回答新人的需求,很愿意去解答新人的问题”。“同事间的相处比较简单,没有勾心斗角,就事论事,工作说工作,人际交往比较轻松,不会很负担。”中兴氛围友好,分析下来主要是因为“以师带徒”的文化传承。中兴对金牌导师的关注度非常高,每年不仅有正儿八经的评比,还会荣登荣誉墙、拿奖牌得奖金,还可以获得总裁亲自颁奖的机会等等。其次就是业务发展相对平稳,不会刻意追求“狼性”等恶意竞争,前辈们对新员工表现出的耐心和友好可以说非常宝贵。2)成长焦虑初步显现虽然这些新人普遍认可了公司的入职培训,课程设置,转正答辩培养等,但很多人也开始展现出了对于个人成长的焦虑。“有段时间我觉得工作分配给我有点琐碎,没有成长性,会担心自己做的工作不太重要,是不是危险了,心态其实不是很好,担心是不是领导觉得我没有培养价值了。后来就熬过去了,发现那段时间他就是没有什么新任务可以给我做。”“温水煮青蛙”几乎是所有职场新人在一家企业里共同的担忧,特别是校招入职的同学,高度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性、未来的跳槽价值感等,这种焦虑不仅仅出现在普通校招同学身上,甚至SSP也可能会出现。但职人觉得,成长本身就是动态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一条笔直向上的直线。有停滞感、有短期迷茫、无所事事都再正常不过,用长期主义的心态去对抗短期焦虑,其实是从新人到成熟人的必经之路。3)比专业更重要的是心态“一定要完成心态上的转变。如果只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方式,在我们这行会过的很累,为什么活多钱少?但是如果在公司的前五年时间当成学习和储备的过程,找到立足的机会,就会觉得很快乐,很充实。”“学校和公司最大的区别是学生可以自己从1到100去做一个研究,但在公司比较成熟的体系下是从50到51,所以要让自己的眼界更open,不要钻牛角尖。”作者发现,受访的新人中,在大家的学历、专业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在对话中表现出积极心态的,通常都是“S青睐者”(月度、半年度考核中的绩优者)。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很大的共同点是善于发现同事和领导身上的亮点,并且为己所用。自我认可是常态,认可他人才是真能耐。
中兴通讯成长空间 78人发布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七月中入职,到今天刚好22天。期间上了17天班,还加了2天的入职培训。培训刚结束的第二天我就被直接安排进项目,连看文档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干中学”的节奏——而这,还是一个我此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之前的实习主要是做纯软件测试,而现在是软硬件结合的测试。ROS、Ethercat、IMU、RGBD、伺服电机、各类传感器控制……对我来说简直是一脸懵,完全处于“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好学与主动请教”是融入团队、上手工作的最快方式。因此,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便积极去询问相关开发人员。有的开发非常友善且高效——能快速定位问题,并发来详细的解决方案,甚至在远程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专门跑过来帮我处理(有的开发工区离我足足200多米,需要下14楼再上17楼,真的很感激)。但也有相反的例子。某位开发,我遇到三个问题找他帮忙,结果三次都被草草搪塞,问题一个也没解决。为什么我会反复找他?因为操作文档就是他写的,而他的文档不仅步骤混乱、缺乏逻辑,甚至有些关键步骤直接一句“此操作较为基础,不予介绍”就略过了……我来了一周不到,就优化完了三份操作文档,因为不优化,第一次干的人根本看不懂最近一次测试中,我遇到🤖运控无法启动的问题。因为这台机器人装配方案与前几台不同,我便根据文档作者找到了他,附上了详细日志和问题描述。他只回了一句“需要更换环境设置”,但具体如何更换、在哪个容器的哪个配置文件中操作,却一句没说。我继续追问,能否具体说明一下。他的回复是:“可以去问豆包,软测不能不懂这些。”说实话,我当时直接愣住了。一个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完全没接触过机器人系统底层的校招生,面对的是公司自研、网上查不到任何文档的复杂系统,你让我去问豆包?后来,我靠自己翻了整整七八十页的Ros和Ethercat操作文档,又对照了好几个测试流程文档,才勉强摸索出了解决方案。原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了,结果今晚主管突然开会,说:“以后测试这边遇到问题,先在内部交流,确认无法解决再去找开发。有些开发爱打小报告,喜欢直接在有领导的大群里阴阳怪气。有些人就爱抓住你的小把柄来恶心你……不过我们测试也要强势起来。没有说明文档的提测、缺陷验证,直接打回去。项目上出现的问题直接在项目群里说,别私聊开发,免得扯皮。”听完我当时真有点绷不住了。原来,还有这种人。你文档写得一塌糊涂,不让问问题也就算了,还背后给人捅刀子?部门之间再怎么“博弈”,也不该把“为难新人”当做手段吧。每天都是在摇人Call人的路上,遇到问题,需要摇到系统、通信、结构或者装配来对应解决,测着测着,一台🤖就整到晚上十点
你讨厌什么样的同事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