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厂约面后,我应该突击哪些内容?
一句话总结:
大厂前后端面试突击,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核心结论是:技术突击抓 “精准匹配”,心态调整抓 “消解未知”—— 临时突击只能小幅提分,真正决定发挥的是心态和对核心内容的掌握。
技术突击:48 小时精准发力,不做无用功
突击的核心是 “对接面试场景”,而非从零学新内容。这个阶段就真的是临时抱佛脚了,不以真的学习到知识为目标,主要目的是消解自己内心的紧张感。
- 快速复盘简历技术点逐行梳理简历上的技术栈(如 Java/Spring、Vue/React)和项目,明确每个技术点的核心原理(比如 HashMap 实现、React 生命周期),避免被问 “你用过的 XX 是什么原理” 时卡壳。
- 针对性刷面经 + 算法题去牛客搜目标公司 + 对应部门的面经,提炼高频面试题(比如字节某后端团队常问分布式锁、前端常问虚拟 DOM),优先刷这些题;算法题聚焦中等难度的高频类型(数组、链表、二叉树),不用啃难题。
- 提前 “落地” 表达逻辑,有朋友就和他模拟面试,没有朋友就把项目经历、业务逻辑用文字分点写下来(比如 “项目目标→我的职责→技术难点→解决方案→成果”),避免面试时思路混乱;面试时强制自己分点回答,让面试官快速 get 重点。
- 做好面试复盘,准备面试时开启录音,方便后续复盘遗漏的知识点;不用背太多细节,重点是能清晰阐述核心逻辑。我一般都会用飞书的妙记来处理我的录音。他会转成文字版本,不用一遍一遍听自己的录音,也可以更快速的定位到节点。
- 火速了解一下AI,学几个能短暂吹牛逼的AI经验。因为现在公司都比较看重AI经验了,这个日常就要积累。但有的时候可能你就是还没学到能吹牛逼的章节,那就赶紧在网上看一些框架级别的内容。比如Spring AI,就跟着视频深挖一个点,也就花两三个小时左右。火速掌握一个比较深入的点方便吹牛逼。
心态调整:比技术突击更重要的 “加分项”
上面说的技术类的基本都是片汤话了。在大厂多轮面试,每轮面试一个多小时的背景下,临时突击有啥用?底蕴这玩意靠突击是没办法加深的。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调整心态比突击技术更重要。
- 用信息消解未知恐惧,去脉脉搜面试官背景,或找对应公司同学了解面试官部门业务,甚至看看面试官的照片 —— 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关注什么,能大幅降低陌生感;提前摸清部门业务,也能让沟通更有共鸣。
- 正视面试官:他只是 “同行 + 打工人”面试官不是 “裁判”,只是帮公司筛选 “能一起干活的人”。他的观点不一定绝对正确,遇到分歧可以礼貌探讨,不用畏畏缩缩;你和他的核心诉求一致:高效判断彼此是否匹配。
- 重构面试认知:把 “闯关” 变成 “成长机会”不用纠结 “过没过”,大厂面试本身就是免费的 “能力体检”—— 面试官的提问会帮你发现知识盲区(比如没吃透的底层原理),哪怕失败,这些收获也能帮你应对下一次面试。
- 气场比 “完美回答” 更重要,面试时落落大方、自信表达,哪怕某个问题不会,坦诚说 “这个知识点我目前没深入研究,后续会补充学习”,也比紧张到语无伦次更讨喜。
总结:
面试的核心不是 “表现得完美”,而是 “清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把突击的时间用在 “精准对接面试场景” 上,把心态调整到 “平等沟通、拥抱成长” 的状态,发挥自然不会差。
本质上来讲,不要给这个面试赋予太多的意义就好,很多同学总会觉得这个面试不通过自己就怎么怎么样的,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他只是你漫长人生中的一次小节点而已,你的未来还会有无数次面试。你哪怕翻我前面发的经历,也会发现我挂过很多小公司,但这也不影响我现在进字节跳动。
咱也不追求狂砍十几个Offer。像面试这种事情,你就赢一次就完事了。所以不要害怕面试,只要不断尝试,就总会成功。
最后:
我是程序员牛肉,目前就职于字节跳动。文章来自我的学习笔记《小牛八股》。目前正在完善中,估计今年八九月份会写完。提前放出来一些文章引引流。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代码之外的生存之道。欢迎订阅我的专栏(目前免费),后续也会持续更新。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的话,就送我朵花花吧。
#双非有机会进大厂吗##我发现了面试通关密码#从双非到美团实习,再到字节跳动。 一路踩过多少坑无需多言。我的目标是把我曾经踩过的坑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生活不止有代码。代码之外,亦是更加广阔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