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坑惨了的“秋招圣经”,你信过几条?🤡
牛油们,秋招走到现在,真是听遍了各种“为你好”的建议。但有些话,听着挺有道理,一做就废,纯纯搞心态。今天必须当一回“秋招反矫达人”,跟大家款款而谈,吐槽一下这些“正确的废话”。🧐
首先,必须把“做你自己”拉出来游街。 第一次听到,感觉好真诚、好有力量啊!但面试官问你缺点,你难道真说“我懒,爱拖延”吗?这不叫真实,这叫自杀式面试。🤦♂️ 真正的“做自己”,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展现出你专业、靠谱、能与团队协作的那一面,而不是把所有的棱角和不成熟都暴露无遗。面试是一场专业的演出,不是情感倾诉节目。
再说说“海投就完了,广撒网总能捞着鱼”。 这话听起来很踏实,但实践起来就知道多痛苦。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填几十份一模一样的简历,到最后连自己投了哪家都记不清。结果呢?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接到一个完全不感兴趣的面试,去了也是互相浪费时间。后来我才明白,秋招不是比谁投得多,而是比谁的目标更清晰。花一下午时间,精心研究一两家公司,为它量身修改简历和自我介绍,效果远胜于无脑海投一百家。你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它用在刀刃上。
还有那个经典的“等考完研/公再准备秋招也来得及”。 这简直是最大的陷阱!说这话的人,可能根本不了解现在秋招的节奏。等您考完试回头一看,秋招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大量优质岗位早已名花有主。春招是什么?那是秋招的补录,是“神仙打架”的次级战场,机会和质量都不可同日而语。考研考公和秋招不是单选题,每天抽出半小时刷刷招聘信息,投几家心仪的公司,这叫给自己留条后路,是战略,不是三心二意。
最后,那些让你“实习经历要多元化”的建议,也得辩证地听。如果你的目标是技术岗,却堆砌了一堆销售、运营的实习,HR只会觉得你方向不清,缺乏专注。深度永远大于广度。在一段相关的实习里深耕,写出你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带来了什么价值,远比一堆“打杂”经历有说服力得多。
说到底,这些“没用”的建议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听起来省力又正确。但秋招这条路,终究得我们自己一步步踩坑、一步步总结才能走出来。
大家在秋招里还听过哪些“坑爹”建议?快来评论区当我的互联网嘴替! 💬
祝我们都能早日上岸,拿到心仪的Offer!💪

查看12道真题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