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计算机鼠鼠这一路的成长

最近在和朋友聊工作,他在当前的公司也已工作了两年,今年中旬成了项目owner,当时感觉是难得的机会,半年后,却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原因是:目前状态看不到长期的发展,能力和经验没得到提升,并不能很好胜任。

聊天之后,结合自己,我反推出:刚毕业的同学,建议按擅长和长期性方面去考虑工作。

其实职场真正意义上普适的成长路径只有一种,承担责任,并交付结果;在此基础上,持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并持续交付。除此之外的成长路径,要么是小众路线,很难复制。

借此,也和大家聊聊我的工作。

 

一、初入思朗,被一种“把事情做好”的氛围包裹

我不是一个喜欢用“热情”、“奋斗”这类宏大词汇的人。描述思朗的工作氛围,我更愿意用一个具体的场景:我入职半年后的转正答辩。

答辩前后用了两天。时间长短倒是不稀奇,稀奇的是我们项目组几位资深领导,那两天几乎都在场。但他们也不是来走个过场的,能明显地感觉到,各个领导是真心同我一起扎进了每一次汇报和讨论里。有时候为了一个技术细节,大家能你来我往争论半小时;某个实现方案好不好,也会反复掂量好几轮。

还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在我明明刚来没多久的时候,当时提的想法可能也还稚嫩,但坐在自己对面的前辈,可能都听得比我还认真。他们提出问题,是一针见血的,不是要难为,感受得到,大家是真心想帮我把思路理清楚。大家说“这个思路不错”的时候,能听出来,我得到了真的认可。

公司的氛围是在很多看似平常的时刻明白的。工作上不是谁听谁的,而是我们一起想把这件事做成。大家从上到下投入的状态,不是被kpi压着往前赶,更像是大家心里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一股劲把事情做成。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慢慢不怕“说错”了,真的出错了会有人帮自己兜着,对了有人为自己喝彩。我也就敢更放开地去想、去说了。

二、 小试牛刀,信任是比压力更有效的催化剂

和大多数技术公司差不多,入职集中培训了一个月,我就被安排进了项目组。现在回头想想,这种直接上手的方式,反而挺适合我,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比划没用,总得下水扑腾几下。

我拿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一个不算复杂但很重要的算法模块。说是不难,可对当时的我来说,也得埋头啃上好一阵子业务背景、梳理代码逻辑。好在导师一直在我边上(思朗的导师制是实打实的),每次卡住的时候,他总能点我几句,但从不直接替我动手。方向他帮你把握,但路得自己走的。

等到这个模块真跑起来、稳定上线之后,才慢慢体会到,收获的就远不止是一段能跑的代码,更珍贵的,是团队开始慢慢把更重要的任务交到我手上,从参与核心模块,到后来独立去和外部公司对接。这种信任不是开会说出来的,是在一件事一件事中自然发生的。

这个过程也让我想明白一件事,人在职场中的成长,大概就是从“被人安排”到“自己扛事”的转变吧。公司愿意给空间容错,团队也放心交托,这种被相信的感觉,反而成了推着自己往前走的最大动力。

 

三、挑战,在迭代中寻找“最合适”而非“最完美”

在思朗,我参与过一些算法的硬化设计工作。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中最大的技术难点,往往不是创造什么惊世骇俗的新算法,而是在现有的算法基础上,如何根据我们项目的实际资源,选择并实现最合适的方案。

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图像处理模块的优化。我们迭代了很多个版本,每一次都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基于上一次的结果进行微调。最大的复杂性在于,你不仅要考虑算法本身的效率,还要考虑它如何与上下级模块完美配合。就像组装一个精密仪器,一个齿轮的微小改动,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传动链。

那段时间,我和同事们一遍遍测试、讨论、再讨论,再测试。当最终版本达到预期效果时,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更让我自豪的是,听说这个模块后续会被集成到一颗芯片里,并可能通过卫星“上天”。

种种经历让我对工程师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是在象牙塔里找理论的完美,是在现实的一些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能参与这样的项目,会感觉个人的价值通过公司这个载体被放大了,自己做的代码,都可能在一个宏大的图景中发挥作用。

四、 成长,从参与到执行

回顾我工作的这段日子,非要说有什么清晰的成长轨迹,那大概就是从“跟着做”慢慢变成了“自己想着怎么做”。

刚进来的时候,做的都是技术活,其实心里还是挺没底的。幸好有导师带着,加上公司系统的培训,算是跌跌撞撞地入了门。那个阶段,我主要想的就是怎么把交代下来的任务踏踏实实做好,把公司的技术栈和项目流程摸清楚。

慢慢地,基础打扎实了,我开始独立负责一些算法模块。这时候,思考的问题就不太一样了,不再是单纯地“怎么实现”,而是得自己去想“为什么要这么做”,得去做技术调研,自己拿方案。这个过程,很锻炼人。

再后来,组里定期搞的技术分享会,成了我另一个成长的台阶。不仅听同事们分享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我自己也上去讲过几次。为了能够讲明白,得先把自己的思路理得特别清楚,这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复盘机会。不知不觉中,表达和沟通也会顺溜了不少。

回头看看,这条路倒不是谁提前给我画好,更像是在每个阶段,只要把眼前的事做好了,公司就很自然地把更值得尝试的机会交到你手上。

聊工作不能光讲技术上成长,生活中的保障,其实也同样重要。除了五险一金之外,公司还给我们交了补充商业保险。在研发节奏不慢的环境下,多这一层保障,心里确实会踏实不少。身体和状态好了,工作才能更专注。

五、未来这件事,边走边看

芯片行业这几年变化挺大的,大浪淘沙。思朗作为一家还比较年轻的公司,不仅能稳下来,还一直保持着往前冲的劲儿,我觉得这本身就挺不容易的。

就我观察,公司接下来的机会可能还是在通信和计算这类有积累的方向。现在芯片制程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AI 又带动算力需求爆发,国产芯片的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宽的。能在这样一个阶段,待在思朗这样的公司,跟着一起摸索、成长,我个人还是挺有信心的。

#思朗科技##思朗科技求职进展汇总#
全部评论
共勉,大佬[牛泪[牛泪]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10-16 17:21 江西

相关推荐

评论
31
25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