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 8/7
今日个人总结 8/7-14:56
今日多云转晴,现在是下午2点56分,做一下今天上午的总结:
- 上午主要回顾了实习和项目中的一个点: 以人为本的用户画像
- 看了一下ES,了解了一下底层原理和代码
- 找了个开源很简洁的项目看了下
- 复盘昨天的知识点
- 完成公司的工作任务
其实如果只做了这些,其实算不上复盘和总结,只是在学习和复盘的时候,豁然开朗了,知道了我为什么喜欢开发,喜欢在编程和学习的秘诀,其实我也一直没搞懂,为什么,我学习编程,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总是会很开心,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在阅读——用户画像,用户特征构建的时候我理解了
我们其实并不是讨厌学习和编程,也不是排斥进步和成长,只是没有什么动力和鞭策,让我们能够自主并且从这个学习中获得收获,也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任何事的意义,实习,做项目,学习编程,实现算法,好像最终指向的都只是毕业的一份工作,高薪,氛围,技术前沿貌似成了我们一直追逐执着的一个目标,当然,有这么一个目标是可以理解的,程序员谁不是希望能够找到高薪工作。
但是,其实从一层阶梯到100层阶梯到路有99层阶梯,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步是你为什么想走,以及为什么要走的一个关口,你从第一层其实就能看到第100层,但是很多人卡在了这一步,一是没勇气,二是这个关口需要你的积累,像是一个选择,但是我发现,这个关口其实筛选并不难,你不知道你的第一个关口是在哪,因为每个人进入的关口都不一样,你无法去确定你的关口好坏,即使到现在,我也还是搞不明白这条路的好坏与否,很多人只是从自己当前的处境,去推测这条路的坏处,也根据现在自己的处境,去设想这条路的好,人其实是带有主观意识的,无法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就从踏入这个关口的第一关开始吧,从我们的项目,实习以及在校期间的时间来讲起吧
你做的项目是为了什么,你参与的实习是什么?你有想过你为什么这样做吗?
很多人其实就是卡在了什么个阶段,进退两难的阶段,一方面在互联网看到别人的高薪工作,看到别人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然后一方面在自己的安乐窝或者在自己的实习公司的不如意去设想,想着好好准备八股,项目和实习去参加秋招。没错,就是我自己。我为什么想去大的公司,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了钱,为了好的工作,为了什么。其实都是设想,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你无法去用你当前的设想去幻想未来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其实也没办法去回想和认为自己过去很傻。
说重点吧,其实项目和实习,讲究的其实都是实用性,你为什么设计开发这个软件,这个软件的设计开发与目前流行的软件有什么区别,场景区别在哪,使用的人是谁,受众群体是谁,为什么使用这个技术,为什么有这个业务需求。这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为什么我们需要它,它为什么被我们开发,我们为什么使用这个技术,这个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的劣势,你做过什么尝试,你得到了什么成果。其实我们有时候会忽略它,以为做了就可以写上去了,但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项目,实习,技术的可行性,这个实用性,我们所做的一切软件和业务,其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主,我参与的这个实习的个性化,为什么需要开发,就是为了留住用户,提高商品流转和企业盈利,为什么我们需要构建用户画像,为什么我们需要去开发用户的行为算法,为什么需要去构建它,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去加快商品的流转,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就是通过你的个人兴趣爱好,去推荐这个领域的商品和东西,这是我们为什么开发的初衷,为什么需要它,它解决了过往靠商品堆积和热度排行的一个以物为本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为什么美团京东淘宝因为一个外卖大战搞的如此夸张,烧掉了几千亿,就是希望,用户的留存率,用户的存在就是一个源源不断的金钱,谁更能让用户的需求和兴趣被保存和进行分析,谁越能根据用户的行为特征构建出相应的福利,相应的用户画像,这个画像越精准命中当前用户的行为和兴趣爱好,谁赚的钱就越多,对于目前互联网的膨胀,手机已经是普遍了。
所以重点其实就是,无论是自己做的项目和实习,其最终都是为了服务特定的群体和人员,去实现用户的体验感,这是我们的个人项目为什么无法被量化,觉得含金量不高的存在了,技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看你的项目带来的留存率,你的使用率,你的盈利手段,你为什么可以被承认,你的受用群体的体验感如何。
所以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今年会喜欢编程和开发了,我把它当成了我与用户,与使用群体对话的一个方式,我发现其实我做的每一个小步都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认可,这是一种认同感,我喜欢带着我们学校宿舍小组的人一起开发,因为我能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它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它让我的每一步其实都是能感受到的,所以我能一天都在电脑前开发,甚至去看那些底层原理,去设想,去用我看小说的那股劲,去幻想与用户之间的对话,与面试官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所以,其实看起来很无厘头,但是就是感觉很容易让人上头。
#实习如何「偷」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