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加班”祛魅了:不想拼命,只想准点下班
曾经,我以为加班是职场的通行证。谁认真工作,谁就加班;谁想升职,谁就得多待一会儿。办公室里的灯光成了拼搏的象征,加班成为一种看起来“理所应当”的文化。
后来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所在的部门,几乎每天都有人加班。他们并不是因为有任务压着,也不是因为有紧急项目,而是——大家都不走,所以也不走。项目早就做完了,文档也写好了,有的人就在工位上刷网页、点外卖、聊天,就是不愿意下班。
我曾问过其中一个同事:“你事情不是做完了吗?”
他回答:“是啊,但大家都还在,我也不能走啊。”
“那如果没人管呢?”
“习惯了,也怕被说不合群。”
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责任感,这是加班表演,是一种默契的内耗。
真正需要加班的情况我能理解,比如项目临近交付、突发故障等。但那些没有意义的“干耗着”,只会消耗精力,拖慢效率,把白天该做的事拖到晚上,慢慢地,人也变得麻木了,时间长了,工作也变得没有边界了。
我开始有意识地拒绝这种“表演式加班”。
每天早上安排好工作,控制节奏,中午不拖延,晚上准点走。有人说我太冷漠,不合群;但更多人会悄悄来问我:“你怎么做到准点走人的?”我会说:“把时间花在工作上,而不是工位上。”
加班不是错,但它不该成为一种常态,更不该成为一种表演。我不想用“耗着”来证明自己勤奋,也不想为了“看起来很努力”而赔上生活。
当我真的对“加班”祛魅之后,才发现,准点下班、保持效率、拥有清晰的界限,才是长期工作的真正底气。成长不是靠熬时间,而是靠把事情做对、做完、做出结果。
所以现在,我只想每天到点走。不拼命,不摆烂,只做该做的事,然后走出公司,把时间还给自己。
#我对___祛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