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实习没有数据产出怎么“编”?硬核干货收好
数据驱动业务是互联网运营岗的最主要工作方法,也是衡量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但实习中可能遇到不接触核心业务,或岗位不是数据向,导致没有量化结果产出的问题。但简历和面试中我们要直说没有量化成果吗?当然不可能,不许这么老实。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创造”一些数据成果。
一、创造数据指标
或许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不涉及数据,但这个岗位、部门其他的同事肯定有涉及的,我们就“偷师”来用。
对于直接接触数据的运营岗位,例如数据运营、电商运营、广告运营、用户运营等,这些岗位本身就有很多数据指标,有些是重要的,有些是相对不重要的,选择关键数据即可。那么什么是关键数据?一是需要根据岗位,例如电商运营GMV、GPM、ROI很关键,用户运营DAU、留存、LTV很关键;二是看你的上司、同事关注什么数据,什么数据提及频率高,那什么就是关键数据。
对于不直接接触数据、或者说数据指标比较少的运营,比如内容运营、社区运营等,会接触的数据可能只有曝光量、点赞量、评论量、新增关注等,那就需要扩充数据指标来建立体系,一般就是转化率和比值,例如曝光点赞率、曝光关注率等,以及曝光点赞比、点赞评论比。
二、创造数据使用场景
有了数据指标,接下来就是创作使用数据的业务场景。对实习生来说最可行的就是数据日报、周报。即便mt没有布置,我们也可以自己做,把每天的数据拉出来,对比分析,通过数据去思考业务,比如数据提升/下降了,对应业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又比如思考在业务中,哪些数据是更关键、对业务调整决策有重要意义的。
如果是mt布置有写日报的任务,那最好了,但不是做完就完事,还要多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报?是否和可优化的地方?如果mt人好的话可以多和mt交流想法。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多主动做一些事情,虽然我们实习生做的可能是浮在业务表面的dirty work,但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是数据驱动,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就容易挖到数据层面了。实习的产出不仅仅是mt布置的任务,我们利用公司业务,自己完成的成果也是产出呢。
#牛客激励计划##实习如何「偷」产出?#干货向,互联网运营岗工作思考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