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揭秘!同一份外卖,拼好饭为什么更有性价比?

外卖大战打到现在,有人已经审美疲劳了。

“天天卡我大额券,多发一点是会怎样!”

“奶茶要喝吐了,为什么感觉饭没有便宜多少?”

“喝到体重涨了5斤”“尿酸都给我喝高了”

狂薅各种1分钱奶茶咖啡之后,渐渐有人回过神来:怎么全是奶茶咖啡?今天蜜雪冰城,明天霸王茶姬,后天库迪。虽然京东外卖对奶茶还挺大方,但一直这么喝也不是个事,一日三餐,吃饭才是正经事。

直到这时,不少连券也懒得蹲的“佛系用户”引起了关注:吃饭需要那么麻烦吗?拼好饭上大把和京东外卖同源的商家,餐品价格一样低。互联网上,也有越来越多人比价发现,京东外卖的巨额补贴把奶茶咖啡价格干下去了,但很多早就入驻了拼好饭的餐饮店,反而一直保持了一个挺优惠的价格。

玩梗归玩梗,拼好饭的忠实受众,居然一直过着和外卖大战时差不多的日子。

那么问题来了,拼好饭的便宜真的和网上说的一样有猫腻吗?十块钱的拼好饭和天天领券的京东外卖到底有什么差别?我们用两个平台点了几份来自同一家店的外卖,测试一下到底谁才是真的“便宜大碗”。

实际评测:

京东品质堂食VS拼好饭,谁更好用

拼好饭一直是互联网热梗常客:“疑似拼好饭吃多了”“拼好饭涨价就老实了”。虽然有些人带着恶意,但拼好饭便宜、性价比高这件事,倒是没有人否认。

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这次测试,分别点了两份来自连锁品牌的外卖和两份来自最容易出问题的街边店的外卖——是的,虽然京东外卖强调自己是品质堂食,但其实大部分连锁店在拼好饭上也一样开着,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别。

另外,我们还选了中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试试不同时间的配送会不会受影响。

首先,来看看不容易踩雷的连锁店的表现,我们选择的是袁记云饺和塔斯汀,中西结合。

袁记云饺和个体户做的云吞水饺相比,算是比较“高贵”的品牌(重点在后一个字),但是我们发现,上了拼好饭和加入外卖大战后,十块钱也能搞来一份双拼云吞,性价比陡然上升。而我们这次选择的是新品鲜虾黄鱼饺十个,经典白灼口味。

一开始我们就发现,这份高级新品在拼好饭上定价18.8元巨款,而在京东外卖则是16.8元。不过真正下单之后,才发现京东还得另加2元包装费——最后价格打平了,但包装并没有任何区别。而餐品本身,不出意外的一模一样——甚至连白菜都是同样的两三片,送达时间也几乎就是前后脚。这一轮双方打平,不过点京东外卖需要注意包装费和运费,因为它是单独计算的。

而到了塔斯汀这一轮,差异突然就变得巨大——我们选择了汉堡+翅根+可乐的经典组合,拼好饭实际标价和到手价是不会有差别的,为9.9元。然而,京东外卖这一份餐品在使用了10元优惠券之后仍然需要18.9元——等于一份袁记或者两份拼好饭的塔斯汀。这一度让我们觉得,不会发过来是两个大小完全不同的汉堡翅根吧。

实际情况证明这种担心完全多余,因为仍然是毫无差异的连锁店出品。唯一的差异可能是出餐顺序原因,晚了一分钟下单的拼好饭比京东外卖晚了几分钟送到,但还是在预计时间之内。

其实袁记包饺子的大姨告诉我们,餐饮的分量这些东西都是品牌总部管理的,门店只负责做好发单就行,不会有人特地花心思就为了针对更便宜的那一方。至于为什么有时候价格差别那么大,单纯是因为平台优惠不同,拼好饭一直都比较便宜,而京东外卖则是最近领券的风比较大,但也看最后的综合价格来比谁更有性价比。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茶饮领域。一杯库迪的生椰拿铁在两个平台都是4.9元,不过拼好饭可以6.9买一杯潘帕斯蓝生酪茉莉拿铁,京东外卖需要11.99元;一杯联动活动的灵珠生椰拿铁在京东标注到手价10.99元,加上打包费和运费减掉优惠券变成14.69元,而拼好饭直接就是14.8元。

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给我发大额券,但优惠绑定大额券,必然意味着不是平等面对所有人的。京东外卖在补贴到位时可能更具优势,而拼好饭是不讲次次“0.01元”,却有稳定的优惠价,不需要反复蹲券。

我们也查看了一下,拼好饭最近上新的爆品一口价活动(塔斯汀、库迪的套餐就包含其中),其实已经包含了很多连锁店的套餐。拼好饭平台上的连锁餐饮品牌已经超过5000个。仅从这个方面而言,似乎品质堂食很难成为两个平台的区分点——都是品牌连锁店的情况下,谁又能比谁更品质?

所以想要稳定高性价比的一日三餐,拼好饭一直在闷声省钱,难怪不少用户对外卖大战不为所动。

连锁品牌到街边小店:

谁的品质堂食更可靠?

也有人说了,连锁店肯定没问题,拼好饭上的商家和京东外卖也不会有区别,他们都有监控有规范,连包装都是统一出品,所以我们直接选性价比高的套餐就行了。那些街边、小区附近的个体户呢?

其实街边小店一样会选择双平台入驻。我们也特别选了经常吃的这类店,实测后发现品质堂食的重点并不在平台,而是在商家。就拿猪脚饭、烧腊饭、黄焖鸡这外卖“三剑客”来说:

我们选择的这家黄焖鸡,是非常典型的店主自己创业开店,就开在周黑鸭旁边。它的出品怎么样呢?我们的评价是还算良心。

配菜都是七选二,我们分别选了土豆+油豆腐和生菜+油豆腐的组合。下图左边为拼好饭,右边为京东外卖。可以看到,除了生菜体积比较大,两边似乎在包装和分量上没有区别。

不过我们本着严格测试的心态数了一下,左边的鸡肉数量是8,而右边是9,左边少了一块鸡肉和两块油豆腐,是店家手抖?我们觉得,这就是因为拼好饭更便宜,所以店家做了一点区分。因为一想到价格,就瞬间释怀了。

拼好饭只花了11.4,而京东外卖这一份减掉优惠券加上打包费和运费的价格是19.68。按照这个对比,我愿意自己去便利店买块鸡排加到拼好饭。

同理还有下面这一份烧鸭饭,这家店的出品比黄焖鸡标准很多,是分格装的餐品。我们主要对比烧鸭发现,左边拼好饭是7片烧鸭,右边京东外卖则是9片,不过左边刀工切得更厚一点。

而价格呢?左边10元,右边12.5元,右边还用了十元券。单算性价比,依然是拼好饭获胜。

而且,我们还在测试中发现,外卖“三剑客”也好,更多的个体店也好,入驻拼好饭的它们虽然不会强调自己是品质堂食,但和几十年来勤勤恳恳做生意的商家一样,有着自己的经营方法。选一个小区周围的好位置,做好门店布局,每天固定出餐。

这样的门店房租便宜,周边客源也多,连外卖小哥也在吃。在拼好饭平台上,一样能看到真实的门店、用餐和后厨环境,如果不放心,可以直接杀到线下一探究竟。如果有人单因为价格,攻击套餐“便宜没好货”,或许就连商家自己都不会答应。

毕竟对于商家而言,京东外卖强调的“品质堂食”,拼好饭强调的性价比,都是生意的手段。同店同品同质量,商家想做的是一门长期生意。就像我们想要的,也是一个长期、放心、有性价比的“网上食堂”。

补贴战背后:

谁的模式更可持续?

商家选择多平台经营,支撑他们经营的动力一定是收益。餐品的真实成本并不难算,但关于平台的门道却不少。就像京东外卖和拼好饭虽然都有便宜可捡,但背后逻辑却有差别。

京东外卖的核心逻辑是补贴。拼好饭虽有类似活动,但长期低价并不靠补贴,而是经典的“爆品带动销量”的策略。正是这一点,让不少商家和顾客都把它视为外卖界的“拼多多”。就连拼团逻辑,都是如出一辙。

具体来说,就像我们在点单页面所看到的那样,拼好饭的运作不依赖大额优惠券的日常低价,也不挑时间段,主打日常都低价。商家愿意为拼好饭发力,是因为拼好饭更像一种反向定制——商家往往只需要做好几个爆品,爆品是顾客日常最常吃的品种,点单频率高,拼团速度快,两者相遇瞬间促成交易,拉高了爆品的销量,也就摊薄了成本。

而对平台来说,高订单有了,平台除了做好门店透明度等方面的工作,还利用拼团的性质促成集中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最终,两个方面结合,顾客才吃上了既有性价比又有同样品质的外卖。这其实就是电商领域薄利多销的爆款策略。

这一点,其实商家感受更深。一家猪脚饭的老板告诉我们,外卖平台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自己有个店能出餐上了平台就咣咣来单子,做外卖是需要运营的。但很多个体户没有做餐饮生意的经验,怎么办?拼好饭就是这样一个帮商家积累运营经验的选择,初期可以薄利多销把门店名声打出去,因为是固定套餐出品,成本也好控制。

而到了后期,这样一个窗口就是长期引流的好帮手。比如,有的拼好饭商家可以线下自取再优惠,这样一算往往就成了最低价。

根据一些商家的开店时间推算,他们甚至是刚开店就上拼好饭,且一直未间断。拼好饭为商家提供了真实的引流作用和销量上的帮助,有的帮商家打开了局面,有的从微利产品做起变成了相对稳定的长期收入,也让商家有动力持续打造品质套餐,回馈消费者。

正是基于这种模式,商家、消费者和平台才形成了良性循环。相比之下,新的外卖平台要追赶这种效应,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只有可持续的模式,才能真正让我们一直吃上好外卖。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我说领不到券,我会直接打开美团拼好饭递给他:你要不试试这个?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5-22 14:01
牛客首席活动官
我推的MK:有一说一英语的那个是真的,我有个同学英语专业的,出去找一个和外贸相关的工作,hr问她是否过六级,她说没考六级,考的是专八,hr把她拒了还给她数落一通说这年头英语专业的六级都不过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