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内推-OPPO内推码

OPPO 测开面经

昨天在等某小厂面试时候,突然接到oppo电话,聊了两句直接就开始问八股了,可能要人要的比较急,没有通过hr约时间。询问内容主要是java的八股,记录如下:

1、接口和抽象类的概念,定义以及区别。

2、synchronized关键字,能够修饰什么,修饰方式的作用

3、什么是单例模式,回答中有提到会减少性能消耗,有揪着这个点继续问,为什么会性能更好,这个是主要目的吗?不同的单例模式实现方法之间的性能差别(没回答出来)

4、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之间的区别,为什么一个线程安全一个不安全

5、volatile关键字

6、原子操作

7、Java 的反射机制

8、sql truncate关键字

反问:

工作内容,有无转正机会

分享工作实体验~

1️⃣起床⏱️ 7:00起床 7:20火速出门赶班车 挤地铁的罪是受不了一点 2️⃣八点半到公司🙌🏻 健身30分钟🏋️敲打一下身体 早餐一般选择23楼的肠粉➕鸡蛋 但早上23楼早高峰电梯太捞了 根本没法用 徒步上33楼回工位 再次运动 备选早餐呢就是麦麦 避开23楼 3️⃣开始工作(工作不宜拍照) 简单说说main job 1.游戏素材审核&广告配置上线🪧 这一步呢咱就是打螺丝🔩 一整个是流程化重复性的工作 一天大概会有几十条内容需要做 耗时:2-3h 2.提需求单&统计数据📊 这一步螺丝感弱一些 要发挥一些文字表达想象力和数据搜索分析能力 (说人话就是编辑文案和指标对比分析) 耗时:1-4h 3.开会💼 这一步挺有意思的哈哈哈 看同事们汇报工作,battle 最常听的一句话“我下来和你对齐一下” 这里感受到职场最真实的一面但也学到很多东西 工作的目的 任务的优先级 kpi达成度 原因分析 服务生态的理念 商业化模式 关键指标… 耗时:2h (周五除外,周五一天4h起 4️⃣干饭&休息 午餐🍱:11.30-12:00 遛弯🚶:12:00-12:20 午休🛌:12:30-14:00 晚餐🥣:17:40-18:10 早去吃饭真的很爽 人少不排队 吃完早点休息 btw楼下三个商圈根本吃不完 5️⃣下班🚶🏻‍♂️ 下班早的话去公园散个步🎡喝杯茶看看海 回到家就九点多咯 洗洗睡觉🛌 总结一下: 本职工作偏执行 但学习的地方很多 文件资料 会议 mt 网课,闲下来就疯狂偷学知识 环境和伙食没得说

OPPO 2026 届寻梦(可转正)实习招聘正式启动

【招聘岗位】AI/算法类,标准研究类,软件类,硬件类,产品类,设计类,工程技术类,销售服务类,品牌策划类,采购类,综合职能类(同学们可同时投递 AI 实习生专项与寻梦实习招聘,每位同学最多可申请2个岗位,我们将优先根据第一志愿进行简历处理)

【工作地点】东莞、深圳、成都、上海、北京、西安、南京、重庆

【福利待遇】极具竞争力的薪资+制化培养体系+多样化发展机制;在岗实习满2个月的寻梦实习生可参与转录用答辩,答辩通过者可获得转录用offer,毕业后可正式加入OPPO。公司没有设置固定的转录用比例,优秀的同学都有机会通过实习获得校招offer 

【内推链接】https://careers.oppo.com/university/oppo/campus/post?shareId=9377

【内推码】24DS1137(内推简历优先筛选,加速流程推进)

留下岗位和姓名缩写~我会帮你跟进大家投递完可以在评论区打上姓名缩写+岗位,我来确认有没有内推成功喽

#内推##牛友职场人脉来了#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在AI产品设计中,Agent(智能体)和Workflow(工作流)是两种核心范式,分别代表了智能化与流程化的不同方向。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一、核心区别二、Agent的核心特性三、Workflow的设计逻辑四、协同关系五、选择决策要点具体来说:1. 定义与功能:   - Agent:自主决策实体,能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动作   - Workflow:预定义的任务序列,按照固定流程执行2. 执行方式:   - Agent:动态响应,根据输入和环境变化自主调整行为   - Workflow:线性执行,严格遵循预设步骤3. 灵活性:   - Agent:具备学习适应能力,可处理未知情况   - Workflow:静态结构,变更需要手动修改流程4. 决策能力:   - Agent:内置决策逻辑,可实时评估选择最佳路径   - Workflow:无自主决策,完全依赖流程设计5. 复杂度:   - Agent:通常包含状态记忆和目标导向行为   - Workflow:侧重任务编排和顺序控制6. 典型应用:   - Agent:聊天机器人、自动驾驶、游戏AI   - Workflow:数据处理流水线、审批系统、CI/CD流程7. 错误处理:   - Agent:可自主尝试恢复或寻找替代方案   - Workflow:依赖预设的错误处理分支总结:Agent是“大脑”,Workflow是“骨架”,二者结合可构建从灵活到稳定的AI应用光谱。未来方向是通过低代码平台降低两者融合门槛,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的统一。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