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软件技术人员在就业城市选择上的一些建议
软件技术领域就业方面来说,北方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北京、天津、西安。
西安是西北几省人中心的省会,再加上学校多、学生多,奇卷无比。
天津是我在软件技术领域就业机会的地域分布系列文章中分析过的,挂着直辖市名头,但当地没有知名私企,外地私企、国企的研发中心也很少,选择挺少的,具体可以参看这里。
因此,北方人,尤其是东三省和山河四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软件技术人员,在就业时的圣地只有一个,就是北京。
北京的就业机会不用多说,单单一个互联网行业容纳的码农数量就是上海、深圳之和,再加上北京有着密集度最高的大型国企,而这些国企要搞数字化,98家大型央企几乎清一色的设置数科子公司。
但是,软件技术人员在北京的就业机会从不缺乏,但北京这座城市却让大部分人都充满了不安全感:
当大家开始考虑婚姻、生育、孩子教育时,要连闯"高房价"、"户口"这两关才能有一个确定性地未来,难度级别全国独一份。
毕业进国企拿到北京户口的人每个月看看自己卡里到账的工资,再看看周边的房价,会绝望;毕业进私企的人即使拿再高的薪资,奋斗上8~10年勉强能上车买房时,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未来要在哪里高考。
眼下新增人口跌得厉害,在中小学阶段只要别去碰西城、海淀那些热门区域,即使没有户口,孩子上学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疼的是高考。
怎么解这个问题呢?
有人在环北京河北地区,像燕郊这样的地方定居,也有人在天津落个户口作为兜底方案,毕业那个城市高考难度也是easy模式。
也有人不愿意让北京的高房价大幅削弱自己的生活质量,选择定居天津,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老婆在天津小学当教师,他每周的周一早上坐高铁来北京、周五晚上坐高铁回北京,平时家里临时有点急事,高铁很方便,2、3个小时也能赶到家。
事实上不止是北京有大量的人这么干,沪深同样如此。
每周五下午、周天晚上沪杭、杭金高铁上人满为患,上海、苏州之间的更是直接打通了城际铁路。
我周围就有多年前在杭州定居的码农,最近两年经济形势不好,杭州不好找工作,跑到上海去工作,周末回杭州。
但江浙沪、大湾区这两个都市圈比京津高出一大截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纵深足够,即使不在上海、广州、深圳,都市圈中也有其它城市可以选择,比如,上海附近的杭州、苏州、宁波,以及广深附近的东莞、佛山、惠州、珠海等等。
上海、广州、深圳附近是一圈的全国百强县,而北京附近是一圈曾经的贫困县,至少在软件技术领域的就业上,北京对周边城市是吸附而上海、广深与周边城市却是联动。
今天的中国已经从过去的"城镇化"发展到"都市圈化",即,过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一、二线城市直到县城人口都是增长的,而现在却是人口像省会城市和都市圈集中,尤其优质就业更是在都市圈中才有高密集度。
我曾经写过一系列文章分析软件技术领域就业机会在全国各城市的分布,除了北方的京津,江浙沪的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大湾区的广州、深圳之外,也就武汉、成都、西安还有少量就业机会,其它城市像长沙、重庆、郑州、济南、青岛、沈阳、济南之类的区域中心城市就业机会十分少。
基于以上逻辑,软件技术人员就业时建议优先选择以上几个都市圈中的城市,尤其是江浙沪、大湾区这两个最顶级的都市圈,民营经济发达,普通人就业机会多。
想在一线卷可以去上海、广州、深圳,想去二线WLB可以去杭州、苏州、宁波、南京、惠州、珠海等。
即使想去国企,因为有大量私企在分流就业人口,跟我们PK的人也少很多。
我们从一个家庭角度来看一个城市是否家居时,会发现除了就业机会之外,也就是教育、医疗、消费、自然环境、政企办事这几个维度。
教育、医疗这两个话题太大,这里不展开。
消费方面,有网购、本地商圈基本能覆盖90%以上,一线核心城市才有的大型演唱会、剧院等低频次需求其实并不是刚需。
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江浙沪还是大湾区,都可以吊打北方城市。
政企办事方面,江浙沪和大湾区的政府服务意识极强,是真的可以做到"最多跑一次"。
以上,是一个在软件技术领域从业十几年,走南闯北待过不同城市的老码农根据自己实际生活、工作体验给大家的城市选择建议,仅供参考。
宏观分析往往无法帮助微观的问题决策,随时欢迎私信沟通。
#牛客在线求职答疑中心##牛客解忧铺##城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