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面如何准备?接收这一份终极面试秘诀
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来到面试最后一关,打听一下居然是“高管面”,应届小白是不是被吓到呢?别担心,苯人有幸经历过三次“高管面”,想跟大家说:可以方,但是落落大方的方。
所谓“高管面”的高管,我估摸的定义范围应当是:公司的决策层,起码得是部门负责人以上,达到总监、副总级别的大人物。能有“高管面”的公司,多少也算是个大公司了。也就是说,这位高管,应当是你LM的领导的领导以上级别的存在。
那么“高管面”想考察什么呢?通常,应聘者的硬技能和软技能都在前边的面试中考察通过,来到这一关都是“合格者”。安排“高管面”,是让大老板把把关,看看合不合适。
什么是合适,什么是合格,可以参考下段永平大佬的这段话:
人才的合适性往往比合格性重要。
合格性指的是能力,合适性指的是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企业内部培养的人合适性强,有时候企业里某些岗位外来引进人才合格性好。合适性比较难培养,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很长时间也没用。而合格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合格性是可以通过培训提高的,合适性很难改变。
许多公司挑人时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问题,许多公司本身价值观就有问题,选人自然就困难了。不合适的人管理公司的风险很多时候是难以控制的,结果公司很可能就会垮掉。企业文化比较好的公司往往会更快发现问题,所以纠正的机会会大很多,存活下来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所以,高管面给面试者的感觉通常是“喝喝茶,聊聊天”,好像没什么技术难度,但莫名其妙就被拒了。有时是HC只有n个,但有n+1个人合格了,让老板把控一下哪个不合适;有时则是进入高管面的人都可以录取,让老板看看OK不。
又是“闲聊”又是考验合适度,“高管面”有什么独特的准备技巧呢?
(其实和追人差不多)
一、了解公司。
不仅是公司的业务范畴,而且还要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业务方面,除了公司官网上的基本概况,也要看看新闻。公司最近做了什么,行业最近又有什么新动态,国家出了什么新政策。求职生物医药的同学,一定要了解集采政策和防疫政策,真的每次都会被问。文化方面,可以通过公司的报道、高层的采访和发言中了解一二。要给高管制造一种“熟悉感”,我们之间是能说得上话的,他说的你能接上,你说的他能补充。
二、准备好自身的问题。
在“高管面”中真的很容易出现一些很虚的问题,比如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十年后的生活希望是什么样的。写作文也要升华主题,面试都来到最后一关了,当然也要上升一点高度。回答不要太浮夸,也不要太俗气,摆出一个“阳光开朗打工人”的人设就好啦。此外,还有一些家长里短的隐私问题可能会被问到,保持平常心回答即可。
三、多读书。
年轻人真的要多读书,这句话不是假的,因为我每次都会被问到“最近读了哪些书”!!!
一场我答了在看《宏观经济学》,boss就真的接着问我“那宏观经济学中对GDP的定义是什么?”一场我答了《乔布斯传》,boss问我觉得乔布斯这人有什么特别让我崇拜的地方或者讨厌的地方。一场我答了《金字塔原理》,boss让我讲讲金字塔原理是什么。哇哦,还好我是真的在读。
如果非要准备一下,建议大家读一些方法论的书,逼格和好学气质都能拉满,但前提一定是有在读书,而不是吹水。
四、不紧张不怯场,答不上来也不要方
聊天这件事是相互的,高管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聊天的氛围中,有的时候他问一个很高深的问题,可能是他把他正在面临的问题给问出来了,他并不是真正需要一个答案。应届生答不出高管的问题很正常。
有的人要自信,前边做了那么多对公司和行业的收集,你又有实力来到高管面,那按着你的思路分析一下,随便说两句并非不可。应届生是一张白纸,本就可以大胆发挥。当你说完答案,高管也该反应过来“噢,他还只是个学生”
另外,有的人要收着点,尤其是越紧张话越多的人,答不好的问题啰里啰唆讲多错多,最后还落个“你在教我做事?”的印象就太可惜了。
五、反问环节
反问环节不宜问太具体细节的问题,加班薪水具体干什么这些都不要问,这是后边HR面的事了。最好的反问,是在聊天中产生的。留心前边的聊天,总有一些你跟不上的地方,在反问环节求个答案,自然又用心。
但很多时候紧张得前边讲了啥后边都忘了Orzzzz 那么,从行业现状和国家政策入手,问一下公司的战略规划,未来打算在哪些赛道发力,总是不会出错的。
此外,别问完就当没事了,认真听boss讲话并表示赞同和支持,给老板点面子嘛……
其实来到这一关的人都非常非常优秀啦,即使落选了也不代表能力不行。不必追随权威,将高管面的结果视为成功与否标准;而是专注自身的感受和需求,高管评价你不合适没准也是帮你避雷呀,命运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