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点调研随谈银行业基层发展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与银行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之受疫情三年来经济下行影响,银行业盈利空间和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而从招聘层面看,银行业越来越难留住基层员工,校园招聘人员的素质水平在总分行之间差距不断增大。种种因素导致未来对银行业整体的发展不太看好,而大行和小行之间因为风险溢价呈现出的“人员与资源错配”问题也亟待解决。总的来说,以我角度主要陈述以下几点问题,可能与未来考虑进入银行业工作的朋友相关:

一、业绩压力不可避免

入职省分、支行或者某些总行业绩部门,应该都会有一段基层轮岗实习期,正是因为这个东西产生了所谓的“真/假管培生”,这种现象在六大行等系统重要性银行中普遍存在,所以难以接受这种经历的同学还应多加注意。一般入职后前两年是传统站大堂、现金柜坐柜、写工作日志等,但也有敢于接受压力的朝着客户经理方向发展:外出揽存、外出揽对公客户放贷、处理总分行下发的各种处置任务、以及随政策环境背负的业绩指标;要说这么多事时间够不够用,那客户经理必然是整天手忙脚乱的,入职几年,碰上活动高峰期动辄五六百万的揽存目标或者动辄季度活动动辄十来户的对公目标,现在领导们都玩聪明了,揽存也是要看日均的、放贷也是要看时期余额的、开户也是要靠脑子的(哭晕在厕所)。

二、人员配置较为低效

在基层实习交流期做了一些基本调研,主要是关于团队业务系统和客户经理工作情况的,除了预料之中的压力大、任务繁琐杂事多等,还提到了人员配置问题。网点内部,主管、内勤行长应该算是最轻松的岗位,而做业务的柜台岗、客户经理岗则是相对累的(身心兼累)。比如在调研反欺诈属地行线索处置时,大多反映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做专门的事,自己处理线索和杂事基本占据半天多工作时间,客户经理作为业绩先锋理应专注在核心业务上。此外,系统更迭滞后、系统间操作效率较低,没有可供支持网点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设备、资源,更没有专人负责专长的职责划分紊乱,相信很多在银行基层工作的朋友都感觉受制于主管和内勤行长,许多工作也就不好开展。

三、竞争不合理缺秩序

比如从一个中等规模的分行来说,校招每一届新人在两三百人左右,随即其中大部分人被分配至各基层网点进行轮岗,抛开其中有一部分直接跑路(占比不小)剩下的能够最终进入机关工作的候选人只剩几十人耳,而这一批人就一定能进吗?也不一定,还得等机关坑位腾出或者业务扩量需要人进去才行。再谈到竞争激励,主要也是围绕着存贷任务,单笔业务因为业务种类的激励差距很大,例如做一户信用卡和做一户国际单;其实银行业这个竞争变得有些扭曲了,特别是对于不那么想做前台的年轻人来说,平时有任务积压,一遇到什么年度竞赛、季度冲销、节日推介等活动规定的业绩目标,更是感觉喘不过气。其实吧,这就是工作竞争与工作稳定之间的博弈。

四、2025前行业数字化转型几乎不可完成

询问过六大行其中某些行的朋友,也曾到具体网点看过,目前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上领先的还是大行,小行不断参考大行的经验在做一些转型前的布局,相信在2025年后银行业会发生一场可观巨变,也许传统巨佬们真能成为能冲击互联网行业的选手呢(这都是后话)。但说到底,个人认为这个目标短期还是不能实现,因为银行业拖着太多负债和基层网点前行了,尤其以农行、中行这种聚焦县域的银行为主,很难完成“自上而下”的制度改良。但大环境下的时代也会提供机遇,一旦预测完不成,也会刺激某些风控领域某些业务的兴起,一旦完成,那就真的是个全能选手碾压一切的存在,尤其是现在贯彻布局银行数字化的行业龙头建农工邮交,相信到时XX贷、助贷等乱象也会慢慢改善甚至消失。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水平有限全当随想随写。元宵快到了,预祝大家工作顺利、节日快乐!

#银行##2022届毕业生现状##我的求职思考##如何看待2023届秋招##入职感受#
全部评论
基层真是🐶都不去 来自六年裸辞的银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03 18:43 浙江

相关推荐

吐泡泡的咸鱼:我也工作了几年了,也陆陆续续面试过不少人,就简历来说,第一眼学历不太够,你只能靠你的实习或者论文或者项目经历,然后你没有论文,没有含金量高的比赛和奖项,只能看实习和项目,实习来说,你写的实习经历完全不清楚你想找什么工作?行研?数据分析?且写的太少了,再看项目,这些项目先不说上过大学读过研究生的都知道很水,然后对你想找的岗位有什么帮助呢?项目和实习也完全不匹配啊,你好像在努力将你所有的经历都放在简历里想表现你的优秀,但是对于你想找的岗位来说,有什么用呢?最后只能获得岗位不匹配的评价。所以你需要明白你想要找的岗位要求是什么,是做什么的,比如产品经理,然后再看你的经历里有什么匹配的上这个岗位,或者对这个岗位以及这个岗位所在的公司有价值,再写到你的简历上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1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