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促思考与成长
思考是循序渐进的,像剥洋葱,一层一层逼近问题本质。
当完成100%后,再去对比第一次写出来的文档,一定是“天翻地覆”地改进。
成长是分阶段的。对于不同阶段的经历都会有不同的体悟,每一阶段的体悟是同级增长,突飞猛进是从一个阶段进阶到更上一阶段,成长与体悟是以指数级增长的,所以当我们留意到突飞猛进的进步时,往往都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会站在更高一层角度去看问题。
写作是阶段性成长最好的解释。
大部分人写作的状态无非是从满腔热血、决定坚持定期记录到最后放弃写作。
放弃的原因:
- 真的坚持不下去
- 陷入写作瓶颈:前期能言之有物,但是后期不知道还能写什么?
- 内容没有深度:写了几篇文章后,对内容质量不满意,流水账、没有深度,与一开始就想写出非常好、有深度的文字愿景相差很多,不知该如何才能写出有细腻、深邃的文字,停滞不前
上述三个原因不是三个独立、互不交叉的“圆”,三者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联着。第二、三点是坚持不下去的其中原因,同时也对坚持写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第一点:“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的去做!”只要坚持就超过了一半的人数。把写作养成一种习惯,前期就是最低成本地促成记录的习惯,后期更高层次抽象思考记录的文字。第二点:写作过程中光输出、没有输入是不可行的。这种情形很容易陷入写作的瓶颈,并且写出的内容没有深度。输出倒逼输入时一种不错的方法,在各论坛、社交媒体记录、输出能收获积极、正向的反馈。第三点:①写作不是做菜。做菜需要把全部食材、调料准备好才能开始,但是写作不需要想得很清楚才能开始写,可以从生活一点一滴记录开始,慢慢进阶到对某一个问题深度思考。②写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本身就是结构化表达的过程,边写边梳理、完善思考的框架与体系。同时,结构化表达促进我们将一个问题想清楚、想全面。③文字没有深度,可能是对一件事没有反复、重复地思考。思考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多角度思考可以拓宽问题的边界。思考多了,点成线,再成为面,最后思考面定会是纵横交错的。
在产品工作中,写作是结构化表达,那么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在写产品需求文档时也尝试结构化表达,让看的人能快速知道我要表达的意思,至少从自己的思维切换到了读者思维,希望降低沟通成本。同时,结构化表达促进我们将一个问题想清楚、想全面。
欢迎评论区交流~
祝大家秋招offer up up
#实习##职场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