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那年,导员不批假
想当年,秋招那阵儿,专业课还没上完,学分还够嗑够,学校还要考勤,但是我想上岸,我想拿Offer……回忆下,当年与导员过招的一幕一幕……大四上学期,一边复习考研,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推介会。倒霉的专业课,电子线路老师去深造,愣是把一个大三就应该修完的学分,拖到了大四上学期,因为是专业的“硬骨头”课,严格5%的挂科比,简直是丧心病狂啊,也不知道系里教务处的老师们,成天想点啥……
我就是想请个假,干点正事儿
学校里成天呜呜泱泱的推介会,就像是菜市场兜售剩菜一样,卖力的吆喝着
我溜达着走过一个个菜摊,看着他们摆在摊前或大或小的屏幕里,极力美化着自家产品的那些宣传片
心想,就不能学学人家电影广告片么,木有半点吸引力
我也心想,好公司,那会上赶着到学校招人啊,一定是给保卫处塞红包了,来我们学校忽悠廉价劳动力呢
于是乎,我成了少有的,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异类:不去学校的招聘会,专门去大厂门前,争取面试机会
很自然,逃课,请假,和导员博弈,跟专业课老师逗哏,就成了那段时间的常态
请假
那年,还不兴线上面试
一水儿的线下面,还特别流行那种圆桌会议,大厂用一种极具优越感的方式,给出一个专题,让一帮愣头青自己选角色,刺激我们争先抢后的变现自己,然后面试官,像极了奴隶主点评奴隶一天劳动成果,对这个人批评一下,对那个人认可一下,参加面试的我们,瑟瑟发抖,哪怕依据表扬,甚至没有批评,就成了对我们最大的奖赏。
可想而知,这种面试方式,面试过程的时间耗费,再加上面试后,我们自我神经恢复的时间,累加起来,每次面试,都得小半天,甚至遇到面试官临时晚来,一天的时间就溜溜没了
因为经常性的哥导员请半天,实际一天不在校
碰到专业课,导员一定不批假,就只能去专业课老师那哭诉,表达,同学A答应分享笔记,同学B课后可以帮助学习,甚至极力表达自己会利用另一门专业课的晚自习来补齐今天落下的课
很多时候,专业课老师,倒是仁慈,从来不拦着。对下一句:期末,其他同学考60算及格,你得考70啊,去吧,去吧……
我能说个啥?还是觉得专业课老师要比导员好很多
考研还是就业
希希松松的面试了几个大厂,从开始无比期待有个能拉平房租的Offer就行,到了后来,开始翻身奴隶把歌唱,开始调Offer,就像翻牌子似的
有了Offer后,又开始想着,要不要聚焦考研,还是提升下自己
毕竟,工作只要找,还是有的,只不过是工作内容和薪资不一样罢了,现在想想,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废话
有比较好的读研机会,或者自己的专业,比较适合读研继续Get些高逼格的生存技能的话,还是读个研比较好
读书的三年,比大学一毕业就懵懵懂懂的去职场被洗洗涮涮,那日子,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
大厂还是小厂
这几年,大厂的吸金能力越来越强,吸人能力也更上层楼
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大家肺腑的分享下
能大厂,一定不小厂
除非是前沿科技的创新企业,这种小厂,可以去,啥活都干,接触的工作多,视野宽,能够从0~1跟一个项目的收获,对后续的职场发展,帮助超级大
否则,就去大厂,成熟的打法,产品方法论,运营SOP,研发规范,疯狂的营销管理,百变的市场策略,以及人与人沟通过程中,让你在一遍遍被虐中的迅速成长,都是财富
嗯,巨大的财富
看薪资更得看发展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点
这个太正常了,第一个薪水,是价值评估,也是加薪的起点
同时,大家可能更需要关注,你求职的岗位的发展前景
钱多,但是拿不了几个月,项目就停了,公司就黄了,出现了职业空档期,岂不更不合适
钱多,但是没有持续提升的空间,一眼看到3、5年后,可能还是重复的高强度劳动,其实还不如找一些有挑战,能成长,能发展的岗位机会
最后,秋招相比春招,大家可以相对更为从容些,挺好的,不用太心焦。不过还是需要处理和找工作和学业平衡的问题,祝牛客ers们,秋招顺利,拿到大厂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