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1节:用户增长常用术语及理论(上)

很多新人都有这种感受:相对其他运营岗位来说,用户增长运营显得有些生涩、高门槛。

主要原因是用户增长运营涉及的底层术语、理论,在大部分运营实习生、乃至运营新人的实际工作中都很少出现。

本节内容,旨在从术语、理论层面,带大家认识用户增长工作(用户增长运营,简写为“用户增长”,下同)。

由于用户增长的业务不同,用户增长关注的数据指标也有所不同,本节将重点挑选通用的术语及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一、LTV

LTV(Life Time Value),即 生命周期总价值,指用户从进入到流失的整个周期中为企业产生的价值。

举个极端的例子,你下载某音乐app,花了 12 块钱开通付费会员,又花 6 块钱买了一首付费电子专辑,听完后你就卸载app,再不会使用该app了。

在上述的例子中,你为该app产生的LTV就是18块钱。

在现实中,用户不太可能这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安装、注册、付费、卸载的全流程,也不可能就在app中只消费一次就扬长而去。

LTV可以衡量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大多数用户增长在增长试验中重点关注的指标。

1.1 如何让用户产生增量LTV?

从图中可以看出,LTV对应的是曲线向下的面积,为了让面积更大,一方面需要让延长用户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用户消费的价值——一是提升用户的消费频次,二是提升用户消费的单价。


举个实际的例子,一家网红酒店需要提高LTV,那么首先需要用户在酒店住更多天,然后这个过程中,最好还能让用户不断选择升级住更贵的房间。

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面临的增长问题更为复杂,但是围绕LTV去拆解,能让我们不会偏离基本目标。

二、HVA

HVA(High Value Action),即 高价值用户行为,指那些能帮助我们显著提升LTV的用户行为。

举个例子,你很喜欢的歌手在某音乐app出了新专辑,你花了 6 块钱买了一份,听完很过瘾,你发现可以继续购买赠送给好友,于是你又花了 18 块钱买了 3 份送给 3 位好友。

在这个例子中,你本来只会产生一次付费行为,因为一张电子专辑再好也不可能买 2 次。

如果我们仔细深挖,你并不仅有自己听歌的需求,你还有社交需求——”向朋友安利自己喜欢的歌手“。

”向朋友安利自己喜欢的歌手“就是我们所说的HVA,当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功能(赠送好友专辑),完美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向朋友安利自己喜欢的歌手),就能让用户顺理成章地再次付费,并产生自发性传播行为。

2.1 如何找到HVA?

从用户出发,分析用户存在的需求,梳理用户基于需求产生的行为,然后就能找到HVA。


然后提出你的HVA猜想:”让用户产生动作A,就能直接或者间接提升LTV“。

在反复测试验证后,你可以建立一套HVA的用户路线图,让用户从一开始就按照你的想法行动。

比如,某社区团购app给每个新用户若干数量、面额不等的限时优惠券,并予以首单免配送费,可以显著提升新用户转化率。接下来按时间节奏,通过push等渠道触达老用户,给老用户发券、免单等运营动作,进一步完成老用户召回、复购等,从而提升LTV。

三、ROI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即投资回报率。ROI= 利润 / 成本,指业务的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率,用来评估业务的经营效率以及发展空间。

使用 ROI ,我们能更准确地判断一项业务或者策略的可持续性营收能力,从而决定后续是追加投入还是减少甚至取消投入。

举个例子,我们认为短视频是接下来的用户增长流量洼地,向部门申请了100万预算搭建短视频团队,1年后短视频业务为部门带来200万的营收,那么“搭建短视频团队”这个运营策略的ROI就可以粗略估算为 2 ( ROI = 营收 200 万 / 成本 100 万 = 2 )。

3.1 如何根据 ROI 判断业务?

一般情况下,ROI 大于或等于 1 是我们预期理想的状态,代表我们能赚到比投入还多的钱。

当 ROI 小于 1 时,也不完全意味着业务或者策略的失败。在特定情况下,比如抢占市场的时期,是可以接受一定周期内 ROI 小于1的。

这时我们就需要判断短期的 ROI 偏低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的营收?接下来的 ROI 是否有提升空间?我们有哪些可行的提升 ROI 的方法?提升需要多长的周期?

这些都是大概的方向,具体的情况,你需要结合业务实际去展开思考。


四、A / B test

A/B test,即AB测试,指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下,测试A、B两个方案对同一类用户的影响,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将A、B两个方案的变量因素控制在1~3个。(此处的定义可能与学界有所出入,因为运营的工作实际中很难做到像科学实验般的严谨)

4.1 如何开展 AB测试

举个例子,我们认为“周一到周五期间,相比于12点,20点是给初中生推送消息的黄金时间,能提高我们的转化效果”,于是我们就该设计两个方案:

A方案,选定同一地域的 10000 名初中生用户群体,在周一到周五期间,12点推送转化消息,监测转化效率

B方案,选定同一地域的另一批 10000 名初中生用户群体,在周一到周五期间,20点推送转化消息,监测转化效率


在这个测试中,主要变量为推送时间。有同学可能困惑,为什么两个方案中的用户人群不算另一个变量?

理论上的确应该选择同一批用户,但实际中如果同时对同一批用户测试AB方案,可能存在互斥性,即用户被A方案提前转化,影响B方案的转化,那么结论就有失准确性。

于是我们选择同一地域的初中生,确保他们的行为轨迹大致相同,又分别以10000名学生的数量去规避极端样本造成的偶然性,这样一来,我们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AB测试对象的一致性。

在用户增长的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增长的稳定性,我们的增长猜想在未经验证前,都只能算假设,不能作为实际结论去大规模推进复制。

通过AB测试,我们可以快速验证增长猜想是否有效。

五、MVP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即最小可行性产品。这是一个产品经理常用的术语,但是也会高频出现用户增长的实际工作中。

现实中很多创意的产生只需一瞬间,产研的开发落地工作却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因此无法对每个创意都提供对应的产研资源支持。

MVP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一个初具雏形的最小产品,投放到目标用户,可以快速验证创意的可行性以及收益,从而判断是否值得大规模投入资源支持。

5.1 MVP的 2 个特点

MVP具有以下 2 个特点:

1、业务的底层逻辑初具雏形

2、针对目标用户进行实验

举个例子,我们认为”以奖励为吸引点,引导学生用户将0元课程分享给学生,可以提高0元课程的成单量和后续ROI“,但我们目前没有相关的工具。

为了争取到产研资源替我们开发一个分销工具,我们需要:

先明确分销业务逻辑,然后选定一群高活学生用户,通过app、公众号等渠道向他们投放相关活动规则和奖品介绍,并及时引导他们完成活动任务,最后通过监测这部分用户带来的0元课成单量和 ROI 数据来验证分销MVP是否可行。


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业务底层逻辑基本明确:”以奖励为吸引点,引导学生用户将0元课程分享给学生,可以提高0元课程的成单量和后续ROI“,后续如果有产研资源支持,也是基于这个逻辑进行迭代完善。

选定一批目标用户作为MVP的实验对象,可以保证测试参与度和结论的准确度,如果目标用户都不愿意参与,说明此业务方向可能偏离用户;如果目标用户都不愿意或者难以完成任务,说明业务有很大优化空间。

六、3 种用户增长策略

用点、线、面的思维来做用户增长,我认为是一个很形象生动且有效的思路。

点、线、面是几何学里的概念,是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

现在请想象,前面的术语(LTV、HVA、ROI、A/B test、MVP)分别对应一个又一个的“点”,当我们每做好一个点,用户增长的效果就会提升一点,但是始终是1+1=2的增长速度。


我认为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实现爆发式增长,这里就要引入到“线”的概念——用户增长策略,通过“穿点成线”,将增长方向聚焦,提升整个增长流程的效率。


经过总结,我认为有以下 3 种用户增长策略:


6.1 功能型增长策略

功能型增长策略,强调以开发一项或多项功能、工具来实现增长目标。

比如在外卖app中,每当用户下单后,就会收到一个分享红包的提示,如果用户将红包分享给好友,用户和被分享用户都能领到红包,一旦有用户使用红包下单,就能提升LTV。

功能型增长策略,优点在于投产使用后可以大规模提升效率,大幅节约人力成本。

缺点在于前期投入资源过大,需要多方配合,调研、开发、测试流程繁琐,如果没有成熟的调研和试验结论,还容易导致资源浪费。

6.2 漏斗型增长策略

漏斗型增长策略,强调梳理整个用户路径后,监测每个关键转化节点的效率,并针对性地展开优化提效,如果将其图像化,看起来就像一个漏斗。

举个例子,在某电商app,我们需要提升新用户的带来LTV,于是我们通过梳理用户路径:浏览商品聚合页>>进入某个商品详情页>>下单>>支付成功。


优点在于一旦建立起漏斗模型后,你可以快速清楚地定位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按照漏斗型增长策略,我们可以针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效,比如优化商品展示在聚合页的头图,增加吸引力,提升详情页的浏览量等等。

缺点在于无法突破顶端限制,比如上面的优化策略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效率上的提升,但是效果是有限的——假设整体就只有1000个人在浏览聚合页,我们无论如何优化漏斗,也只能减少各环节的流失量而已,无法突破1000个人的限制。

6.3 组合型增长策略

组合型增长策略,便是将漏斗型增长策略和功能型增长策略组合使用,将功能型策略作为一个个点灵活嵌套在漏斗型策略中,既能发挥每种策略的长处,也能避开他们的短板。

继续接着上一个例子,如果我们在下单环节,加入功能型策略:邀请好友拼单,可以领红包、返现或者有优惠折扣,那么就可以实现1000个人浏览,最后却有可能出现1500人下单的情况。


你看,这就是组合型增长策略的好处,它很好地解决单一增长策略的弊端,还放大不同策略的优势,实现 1+1>2 的效果。

结语

通过本节学习,你已经知道 LTV、HVA、ROI、A/B test、MVP以及 3 种用户增长策略,文中也分别给出相关案例。在后续内容里我们也会结合实操案例进一步讲解,以便你加深理解。

从0到1做增长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关于用户增长的运营专刊 适合所有想要从事运营的同学。 每个概念下会用具体的案例帮助理解和吸收。 本专刊由本人撰稿,牛客团队一起进行校正打磨! 并免费开放大家,欢迎订阅!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点赞 1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