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0经验,如何找到你满意的实习?
“没有实习经历,就去找呗”桃桃一脸鄙夷地说,感觉实习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呀。
(当时桃桃大二下,还没接触找实习)
“实习太难找了,没有实习经历,找实习要实习经历,怎么找实习?”桃桃一脸无奈地说,感觉找实习生就是天底下最难的事。
(这时桃桃大三上,正在找第一份实习)
桃桃绝对不是个例,很多同学都是事非经历不知难。实习这件事,还要早做准备,别只是说说:“实习嘛,到时候找就好”。
经历的同学如何找到你满意的实习?
说“找第一份实习比找第一份工作还难”,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毕竟第一份工作,可以看求职者过往的实习经历。毕竟,企业招聘的过程是一个很现实的过程,企业为了降低招聘风险,会倾向于找过去有相关实习经历的实习生。
而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实习经历。那么,从来没有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如何找实习工作?
比“海投”有效100倍的Networking
小布什与骷髅会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小布什最终顺利当选总统,与骷髅会成员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
圆中而空,谓之圈子,善于构建社交圈子的同学,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有额外的优势。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和教育背景不尽相同,社交渠道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社交只能靠平常日积月累。平常人际交往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朋友,愿意把自己的信息资源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许最后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别人回馈你的其他信息,还有同甘共苦的奋斗友谊。
合理利用已有的人脉资源
自己的导师、师兄师姐、家人、同学和朋友,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可以合理利用的资源。
平日在跟他们交流过程中应注意沟通方式,找机会多向其请教,但在咨询问题过程中应当突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更容易获取他们的认可。
比如说金融方面,许多高校研究生导师会在各种金融机构做兼职顾问,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任职于各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在招聘时也经常会让导师推荐。因此课堂上要积极表现,课堂下在职业发展选择方面可以多多征求导师意见,在交流中真诚展现自身长处。如此一来若得到导师青睐,获得实习乃至工作机会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同专业尤其是同门师兄师姐,由于年龄差别小,相对较易沟通且就业方向也较接近,更应该多多沟通请教。在求职过程中若能得到他们的帮助甚至引荐,将大大提高求职效率和成功把握。
在寻找实习机会的过程中,机构内部人士的直接推荐往往能帮助求职者省去初试、HR面试、复试等环节,甚至直接终面;在应届生求职或应聘全职工作时若有内部人士推荐,虽仍需按企业招聘流程进行,但HR、领导的提前关注,同样会提高被优先录取的概率。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求职者在校期间应当多利用学生就业中心(一般会有相应的部门,国外通常叫Career Office),以获取职业建议、信息提供等方面的帮助。
校园内的招聘会主要包括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及双选会三种形式。
校园招聘会的优点是招聘企业数量众多,提供的岗位种类多样,然而一般参加此种招聘会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特别好的企业和岗位相对较少,而且参与人数众多,招聘企业很难与求职者有深入的沟通交流。
相比之下,大多数知名企业都会选择举办专场宣讲会,其最直接的优势是通过企业的宣讲,求职者能够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招聘信息,包括具体招聘岗位、福利待遇、校招进程、公司基本情况等。
毫无疑问,在困难的求职季,勤跑各种宣讲会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在宣讲过程中也需要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时刻保持理性的思考。
巧妙搭建社交网络
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金融机构往往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求职亦如此,搭建并充分利用社交网络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渠道,其关键在于求职者个人要懂得主动寻求机会展示自己、实现自我营销。在此,提供几个比较简单的tips供大家参考。
(1)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充分利用社交平台
首先建议积极参加各种社交平台线上交流,如我们金融小伙伴在线举办的共计800场公益专业讲座以及下属金融求职社交平台管理的专业、实习交流分享群(分享群将近1000多个,用户量超过16万人)。
其次建议适当参加各种线下聚会活动,不管是学校组织的交流分享活动,还是其他组织(比如金融小伙伴邀请资深从业人员举办的现场经验分享会),都可以为求职者建立有效社交网络提供绝佳机会。
(2)开门见山:我想认识您
其实一种常见的“搭讪”做法是在微信群或者Linkedin找到你想认识的人之后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注明个人信息和认识意愿,并快速找到共同点或有代入的开场白。
通常来说,拿金融行业举例,金融从业人员工作节奏较快,面对不明人士的好友请求一般会采取忽略态度,但很多时候备注明确信息(如校友或有其他渊源的同学),对方往往愿意耐心地给予回复。
总而言之,如果想结识陌生人,要么提供价值,要么以情动人。
0经历的同学如何找到你满意的实习?
(3)侧面展示自身优点
很多时候,在各种类型的场合(如校友微信群或日常社交场合)可以参与一些专业问题讨论,即使当时不懂,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学习并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果能积极清晰地表达出较为客观的专业观点,周围的人会记住你的名字,后续的人际关系搭建也会水到渠成。
(4)托朋友引荐
与上述方式相比,这是一种比较折中的方式。当需要认识某方面的前辈时,大可去问相熟的学长、同学或朋友以寻求可能的引荐机会。该方式是自身社会关系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按照“人际关系的六度分隔原理”,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间接认识足够多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
没有基础倒是不可怕,但封闭且没有“圈子”更可怕。
虽然每年的求职季都是一个历练的过程,但是求职绝不是从你需要找实习或工作的那一刻才开始的。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时刻留意相关信息,尊敬前辈,广交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厚积薄发,职场、知识、人脉都是如此。
让HR主动联系你
掌握了如何搭建自己求职的渠道,接下来就要靠才华守住机会了。很多第一份实习就是靠着一份比较“精美”的简历,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小瞧这一张纸的重要性。
简历
(1)排版美观。整个简历的各个部分非常有条理,一眼看上去一目了然,一定要把对齐和排版做到极致。
(2)专业技能+校园经历+获奖经历。首先,把最新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排在最前面,也是为了突出HR更关心的部分;其次,要突出重点,实习经历和校园经历是最能表现你能力的地方,要写上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再次,可以强调重要的动词,去掉一些多余的修饰词。
(3)准备多份简历。有的同学不管投哪个公司,都用一份简历,这是不太合适的。其实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不同岗位,对求职者的工作技能都有不同的要求,一份简历是不足够的。
2.申请
申请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真实性,第二点是完整性,第三点是其他的一些补充。
(1)真实性。部分企业有自己专门的网申网站,比如四大等,上面有学校、实习经历等这些位置,建议大家千万不要造假。金融和咨询这个行业,大家其实都是有联系的,除非人家不问,否则很容易能够查出来是不是造假。
(2)完整性。有的申请界面上会有很多小的项目,比如说需要你详细介绍你的某个经历,或者是谈一谈你对这个行业的看法,谈谈你对这个公司的看法,或者给你出一个小Case,或者让你对这个项目出一个小的方案。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草草了事,但还是非常建议大家能够尽量认真去写,把每一个你能写的地方补充完整,这对你的申请有很大的帮助。
(3)一些补充。其一,发送邮件时,对于要求的附件,不要缺少其中的某项目,比如公司要求Cover Letter、中英文简历作为附件,千万不要少项,否则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其二,对于正文,写三四行就可以了,而你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也要和职位要求匹配地写;其三,建议做申请管理,比如用一张Excel表格,记录自己申请的行业、公司名称、岗位名称、岗位性质,还可以记网申、笔试、一面、二面、三面、四面等信息,进行到哪一步,就在哪一步上打个勾,这样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进展程度。
要跨过题海
很多同学认为简历过了就万事大吉,笔面试才是决定你是否能够取得实习机会(除非不需要笔试)。但是像寒暑假比较正式的实习,都是有笔试环节的,刷题也是讲究技巧的,题海也不是漫无目的地遨游。
笔试
关于笔试,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单打独斗。例如做逻辑思维的题,可能在靠自己的力量时,很难把它做出来,可以考虑小伙伴一起帮忙,但是有些查得严的尽量不要。
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候确实需要利用集体的智慧去完成一些事情。而且,有些企业的笔试是有题库的,大家在做这个企业的笔试之前,可以找一些历年真题,金融小伙伴每年都帮助同学归纳整理,一定要多刷题,很多题都是可以刷出原题来的。
面试
面试建议有三个方面,第一点是充分准备,第二点是表达条理,第三点也是一些补充的小方面。
(1)充分准备。包括自我介绍和一些思考方式方面的。首先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面试的第一个环节。是面试官对你的印象,所以一定不能搞砸,表现如何面试官都会记下来的,其次,准备方面还体现在逻辑思考能力方面,这可以结合第二点来说,即表达有条理。
(2)表达条理。面试的时候,用通常的三段论来回答,先总结说出你要说的是什么,第一二三点都说出来,然后三点说完之后再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可以很明显的突出哪些点。另外,有的时候你的面试可能会被中途打断,那么即使你后面详细的内容没说完,面试官也知道你的看法主要是这三点。
你有很多选择
很多同学找实习前并没有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并没有明确是职业规划,导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岗位来回跳,非常利于之后的求职与发展。简单列举一下一二级实习方向:
一级方向:投行、PE、资管、信托、四大、FA等
二级方向:券商、基金
其他方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咨询
总之,从简历到面试,都是要看你和岗位的匹配度,足够匹配才能获得最后的实习offer。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准备金融实习的求职,最终能够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