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
23届计科专升民办三本,三无选手考研耽搁了也没考上,刚毕业家里出事需要人24考研也没条件再考了。找工作至今刚入职深圳南山一家小公司,实习6转正6.5,3k基本工资,3k绩效津贴(HR说很少扣,一般会全额发)到手估计实习5转正5.5,试用期三个月签三年。说一下让我比较难受的点:目前暂住同学家在宝安区,上下班通勤3小时;生活成本估计要4k一个月不剩什么钱;对我的期望是一个人负责将一个java前后端的项目重构成安卓(python也有用到),几千行代码量没啥注释,我只学过java后端单体项目水平、前端3件套;上一个项目负责人一周内离职,但是说他离职后也可以问他,我觉得很扯淡。
比较好的点:五天八小时不怎么加班;前期没给我安排任务,主要看懂项目。
由于是月底入职,还没交社保,HR说下个月交,所以现在跑路的话应届生还在,虽然已经签了合同。
目前每天在岗位上自学但是没什么方向,直接看项目只能看懂点语法层面的东西。
(可能我没说太清楚,可以评论区给点指导意见,我都会看,谢谢大家伙。)
全部评论
给个建议,就是这种状况如果不是实在干着很难受的情况,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上班,上班没活干就学习,因为23届你有无应届毕业生身份不是考公考研区别不是太大,保留应届毕业+海投+学习一段基本需要几个月时间,如果经济状况不太得劲的话还是先上着班,然后包装一下简历继续投,没反响就继续沉淀,无需内耗,能养活自己就成
7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24 10:47 广东
我毕业就来厦门,工资跟你差不多,写的是java。我本来也考虑去广东去找工资高点的,后面想想打工永远发不了财,这里比较闲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等我副业稳定了就辞职自己干,就算失败了也有经验,可以后端转运营。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2-21 09:20 福建
跑路吧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24 10:54 北京
没注释干个der,离职是对的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3-15 19:31 浙江
同样的经历,问一下大哥现在有什么方向吗,考研数学砸了也不想家里人再操心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3-13 00:15 广东
跑吧,我跟你学历一毛一样情况,但工资没那么低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2-03 20:53 广东
后续:昨天提离职了,今天来公司交接办手续,摸了一上午鱼HR没找我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26 11:37 广东
最新消息:入职第四天,昨晚被告知还有另一个项目需要我负责。今天领导问我项结构理解的怎么样了,能不能加功能。负责人明天最后一天上班。我😰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25 10:59 广东
考个研吧哥 我也是民办三本的😣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25 09:34 美国
这工资为什么不去其他行业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24 14:11 浙江
据可靠消息,一年调薪一次,到税前8k到手6.5k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1-24 09:58 广东

相关推荐

07-24 13:59
运营
最近,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主理人”。说不上哪里不对劲,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主理人”这个词,已经不是在潮流品牌、艺术展或咖啡节上才会出现的身份了。它已经下沉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尤其是那些从一线城市退场的县城创业青年。主理人,不只是一个称谓,它成了一种姿态。和一层体面滤镜,也是一种还没彻底放弃折腾的证明。可惜,这种证明,正迅速变成网络上的笑柄。手机刷了一圈,才发现“主理人”这词早成了社交平台上人人调侃的对象。有人说是“个体户披着高贵人设”,也有人说“主理人就是爱涨价的代名词”,甚至还出现了“整顿县城主理人”的段子。可要真说起来,那些在县城做咖啡、开服装店的年轻人,未必就是装模作样。他们可能只是没能留在一线,也不想就此认命,用“主理人”这个词,给自己的选择留点体面。我们习惯了用调侃的语气看待这些人,但或许也可以试着换个视角去理解:他们到底在坚持点什么?当“主理人”逃离北上广县城接住了他“你好,我是菜鸟驿站主理人。”这句梗已经成了全网笑话。从前,“主理人”是城市潮流语境里的身份标识,往往和“买手店”“黑胶唱片”“风格酒馆”这些名词一起出现,是某种审美自信和独立品位的象征。而现在,在县城的朋友圈、文旅宣传、甚至家政门店里,“主理人”突然成了一种人人都能套用的称呼:听起来有点洋气,也不那么落地。于是,全网开始群嘲:开奶茶店也叫主理人,做气球布置的也叫派对主理人,县城的小咖啡馆动辄写上“请提前预约,限量供应”的标语,不说卖的是咖啡,还以为是搞行为艺术。更别说那些短视频里经常出现的情节:冷脸接客、规则繁多、价格离谱,还要附赠一堂关于“生活方式”的教育课。但有时候,调侃背后也藏着现实。“主理人”这三个字,有时候不是为了显得高级,而是为了不那么掉价。它不是什么身份标签,更像是一块“遮羞布”,挡住那点在城市没混出来的体面,也遮住回到县城时不甘心就此认命的自我怀疑。对很多人来说,主理人不是一种“身份升级”,而是一种“过渡姿态”。既不愿彻底躺平,也还想在生活里留下一点讲究。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75%的县域主理人是90后,多数有城市工作或留学背景。他们不是没见过更高的审美,只是没能继续留在更贵的地方。县城,是他们退回来的选择,也是他们重新试图表达自己的空间。而一些地方政府其实也看得很清楚。比如佛山就曾评选500名“掌门人”,文件里虽然不用“主理人”这个词,但意图类似:希望这些熟悉本地又懂点设计的人,带动一批不那么传统的县城生意。他们也许不是在推动什么“消费升级”,但确实让县城生活有了些许不同。比如过去没人喝的咖啡,现在有人开始点一杯了;没人拍照的街道,也开始有了些打卡的年轻人。不是精致生活的“下沉”,也不是什么新消费的“起点”。只是那些没法在北上广继续打拼的年轻人,回到老家,还想保留一点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已。有些人看不起这群“主理人”,但他们至少没有完全放弃自己。嘲笑主理人之前不如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当然能一眼识破那些蹭热度的主理人。视频里的“健康生活主理人”,其实是卖轻食外卖的;“派对主理人”,不过是气球布置工;有的“三家主理人”,看起来像创业奇才,其实就是爸妈家纺店的接班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标签写得很文艺,现实里累成狗:骑三轮送货、自己进货、拆快递、搞促销,朋友圈发的可能是“生活方式”,但抖音视频里全是“打工日记”。甚至可以说,他们所谓的“主理人”身份,根本就只是一个账号简介里的噱头。但反过来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自我要求?在社交媒体“人设即生意”的环境里,谁不在打标签?我们习惯了互联网赋予一切意义,主理人这个词,也只是其中一种包装方式而已。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比一线城市更复杂的县域逻辑:熟人社会、人情账单、性价比主义、文化滞后……县城的生活节奏、消费者习惯、对“调性”的反应,都和大城市完全不同。主理人们一开始也试图复制一线玩法,但很快发现那一套并不好使。比如我看到有一家咖啡店,原本也搞预约制、低消门槛,还印着精致的豆种介绍,结果被骂“拿捏人”,最后改成谁来都能坐下,边喝咖啡边打印材料,顺便给学生复印作业。一个原本要卖生活方式的店,最终成了“社区服务站”。却也意外活了下来。这不是投降,而是适应。你会发现,真正能在县城活下来的主理人,不靠规矩立人设,也不靠价格显高端。他们没把主理人当“标签”,而是当一门“手艺”在做。他们不解释自己,不讨好评论区,也不介意被误解。因为在县城这个语境里,能留下来的,从来不是最潮的,而是最能改良和适应的那批人。真正活下来的,不是最“懂生活方式”的人,而是那些最早放下身段、重新理解“生活”的人。“主理人”不重要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我们处在一个特别容易解构的时代。曾经红极一时的新中产品牌,如今变成库存清仓;那些讲求审美、生活方式的消费主张,被“便宜又大碗”击溃。人们不再愿意为姿态买单,甚至会下意识地攻击一切看起来“太装”的存在。“主理人”就撞上了这个风口。它成了人设崩塌、生活贬值、消费理性回潮的集体出气筒。但如果我们能抽离嘲笑的情绪,去看那些真正扎根在县城里的年轻创业者,会发现他们其实在悄悄重塑一个更真实的商业图景。比起传统夫妻老婆店,他们更关注细节:装修干净、细节讲究。他们不再一味靠亲戚朋友撑场子,而是用社交平台、短视频引流,在同城打造私域。不盲目追求规模,但对产品和体验有自己的坚持。他们虽然叫“主理人”,但干的是“自己又当设计师又当采购”的苦活儿。他们虽然模仿城市逻辑,但知道县城只有人情和性价比才是王道。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留下来。数据显示,2024年主理人创业的平均启动成本仅12.7万元,是县域最主流的轻资产创业方式。返乡青年的项目留存率,甚至已经高于一线城市的初创公司。如果说“老板”这个词强调的是身份地位,那么“主理人”至少代表一种态度:愿意亲自打理、亲自负责,有点追求,也不怕辛苦。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正是县域商业正在经历的基因重组。不是每一个主理人都能翻身,不是每一间店铺都能撑过三年。但比起那些默默关掉卷帘门的门店,这些“自称主理人”的返乡青年,至少在努力让这片土壤重新生长出点什么。据人社部发布的《2024年返乡创业发展报告》,过去三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累计超过122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占比超过六成。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新一线或一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专业经验,最终却选择回到县城、小镇,开启“主理人式”的创业尝试。这些年轻人有很大一部分,并非“混不下去才回家”,更多时候,是在权衡生活成本、家庭责任和人生节奏之后,主动做出的选择。毕竟,一线城市给得起远方的梦想,但未必给得起踏实的日子。而县城虽然慢,却能让人亲手抓住一点成就的实感。说到底,如果县城老家能承载一个人的梦想,谁又真的愿意去远方呢?结语:褪去滤镜之后“主理人”只是一个起点我也有问发小,为什么不直接叫老板,他笑着说:“老板太土了。”我懂他的意思,也许“主理人”听上去像是装腔作势的一种说法,但在他嘴里,它是一种自我提醒:对这门生意要负责,要亲力亲为,要有点讲究。县城主理人真正难的,不是端着姿态,而是怎么在“讲究”和“接地气”之间找平衡。一方面,他们想把在大城市学到的审美、品味带回来;另一方面,又得面对本地人的实际需求:讲性价比、讲熟人关系、讲实用。“主理人”这个词,也许有一天会被别的说法替代,也许在热潮散去之后,真正能留下来的,不是那些把风格挂嘴边的人,而是那些愿意弯腰刷杯子、认真听顾客讲需求的店主。他们的店可能不大,牌子也不响,但该讲究还是要有点讲究的。你说叫老板也行,叫主理人也好,说到底,他们就是那种:还想认真做点事的人。就这一个心气,已经不容易了。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鼠鼠大学虽然绩点没卷上去,但是竞赛也颗粒无收,还没谈成恋爱,最后暑期也一坨,已经是各种意义上的失败了但是仔细想想,鼠鼠的大学生活还是有点充实的,鼠鼠上大学是第一次出省,但是大学期间靠做家教挣了一点钱(现在来看做家教真不如卷实习,但鼠鼠能有自己的学生还是很骄傲的),大学期间还是去了好多地方,到长白山沿着边境线骑了一圈,隔着鸭绿江可以看见光之国,后面断断续续去了东北大部分地方,第一次出国去了一趟海参崴,给鼠鼠开了眼界,要有时间的话鼠鼠计划从海参崴坐长途火车去莫斯科,沿途每到一个站火车都会停下让旅客下车休整,感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俄罗斯深入了解参加五岳特种兵活动把沿途城市都转了转,去了大同和西安,看了兵马俑,晚上在华山顶上睡觉,听同学说山顶不冷,穿着短衣短裤轻装上阵,结果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仿佛下一秒雷就劈在旁边,幸好认识个山东哥们,把毯子给我盖了一半,腿塞登山包里蜷缩着过了一晚,后遗症是到现在吃面都要狠狠加醋,去了郑州和开封,老乡的淳朴和热情让我印象深刻,感叹河南的物价居然这么低,第一次去了大城市上海,感受大城市的繁华与自己的格格不入,在南京朋友带着我在车展把各种车介绍了个遍也坐了个遍,去了黄山,确实惊奇,感觉结合了很多名山的特点,既能看见华山又能看见泰山,去了去了江西,武汉,长沙,看了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爬完衡山当晚在橘子洲头横渡了湘江,(这三个地方吃的太辣以后不敢去了),第二天朋友就要离去,躺在洞庭湖边草地上和朋友感慨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直到最近在北京实习,把北京大部分景点也逛了个遍,至于毕业旅行么,鼠鼠还有好多地方想去,还没去过广东,还想去西藏,新疆,想去日本,莫斯科……当初那个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从未出过省的稚气学生,怎么想到后来会去这么多地方呢,希望鼠鼠的秋招顺利,让鼠鼠能够去更多地方
牛友故事会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6
6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