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扣的hot100到底是什么难度?

大厂的面试题是真的70%都在里面出吗?  那岂不是人人都能默写?   我看好几个视频和xhs的经验帖说刷题只刷hot100和面试150就行。   
全部评论
面试题基本都在吧,可以刷代码随想录系统学习,然后就100和150都刷刷感觉面试确实差不多,笔试不够
52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15 16:35 北京
做了那么多笔试,我感觉最常见的就是回溯,并查集,位,数组,状态转移,甚至链表都没遇到过。。
40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0 10:58 吉林
感觉和面试官想不想要你有关,想要你就给你出hot100的,不想要你要多难有多难,只为把你送走,你写出来可能也是挂的
27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2 09:48 上海
基本都在,你想的太理想有多少能踏踏实实刷题的
2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19 19:00 江苏
想要你hot100,不想要hard
7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5-15 08:41 江苏
看来大家大多都是代码随想录呀
7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5 09:05 四川
我跟着代码随想录刷的,刷完再把hot100里缺的补上
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0 18:16 山西
基本上目前面试遇到的题目都是里面的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0 19:53 上海
前100都是解法比较常规的题,很经典,面试经常问到,难度的话不敢恭维,只能说初次刷题的小白来说,某些题难死了,根本想不到,刷过一次之后再遇到,脑子马上就能跳出解法,手撕能不能 onepass, 看脸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5-14 12:31 上海
建议多背多看 哈哈哈哈知道出题 立马能ac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5-10 14:57 广东
真的会了这些题的解法,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基础算法思路大差不差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0 10:47 北京
不一定全刷完,只需要保证大部分题能看一眼就有思路就行(哪怕不是最优解),毕竟算起来刷题性价比还是很低的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0 08:24 浙江
差不多吧。主要是因为这些可以覆盖大多题型,并丕定就是会考原题。不要形而上学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8 16:22 北京
小白问下面试150题在哪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7 22:02 新加坡
我hot100每种基本只做了几道,一共做了50道,面试题只要不太难,基本上思路都能想到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5 01:11 北京
校招够用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3 23:57 北京
我觉得hot100都能再精简下。。面试其实感觉都是热门地板题+一个middle。出到hard的感觉得你很强做的很快,面试官探你底,我知道面试题偏hard的,都是大佬,属于对方公司就没把他们当普通人招的。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2 15:24 上海
就是里面的,字符串有关的很多,还有动态规划的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4-21 22:10 湖北

相关推荐

写在前面:今天是在牛客的Last Day了,早上来到工位总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不由得回想起了这段旅程开始的地方。本科毕业答辩随着一纸终稿画上句号,研究生院校官网的录取名单也悄然揭示了我未来三年的去向。5 月到 9 月,属于研 0 的整整四个月暑假如约而至,仿佛也要像我备战考研时的规划那样,顺利地铺展开来。追剧、旅游、开黑,沉浸于兴趣的世界,甚至去思索那个困扰人类千百年的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些,原本都是我清单上的选项。然而,在这份轻松与期待的背后,我的内心却悄然萌生了另一种可能性。从对 AI 的一无所知,到系统学习 ML、DL,再到用它完成我的毕设,甚至成为复试中的加分项,这段意外开启的旅程点燃了我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好奇。我开始思考:如果能更深入地探索一次,看看大模型还能带来怎样的改变,会不会比短暂的休憩更具意义?于是,带着一丝不安,更多的是好奇与冲劲,我开始在牛客APP上,海投实习简历,其中就包括牛客的算法实习。直到现在都觉着在牛客投牛客的实习,也是一种新奇的思路。没过多久,我便收到了第一轮 AI 面试的邀请。节奏之快,超出预期,也让我意识到——这可能不只是一次试探,而是一场真正走出舒适圈、迈向更大世界的开始。顺利通过AI初面后,我迎来了 mentor 的技术面试。起初还有些紧张,但当话题转向我的项目实践,我的眼神开始发亮,也感受到对方在认真聆听我对技术的热情与思考。幸运的是,这份真诚被 mentor 捕捉到了,我也顺利加入了牛客算法团队。这段实习像是一场高度浓缩的职业预演,也像是考研旅程之外另一种深度成长的延续。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第一次真正参与到大型模型工程实践中。那些曾在顶会论文、GitHub 热榜和 Hugging Face 上看到的词汇,如今一个个落入我的 IDE 和终端,变成我每天调试、部署、思考的真实内容。Prompt 工程、前后端联调、大模型、开源项目实践……我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正在亲手参与塑造 AI 应用的一份子。更难得的是,我遇到了非常优秀的 mentor。他不仅在技术上耐心引导,更用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他对工作的专注、对问题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影响了我。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不止是一段实习记录,更是一份对待技术、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热情。于是,这个暑假,我为自己写下了另一份“答卷”:我来到了一座包容的城市,完成了一段难忘的实习旅程,收获了一次向真实世界靠近的机会,也更坚定了我继续探索 AI 世界的方向。这个暑假,比计划中更精彩,也更有意义。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40
150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