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了,分享一下工作体验

# 校招进temu一个月,我在消息队列组的真实体验

校招入职temu基础平台团队刚好一个月,想分享一下这一个月的真实感受。主要做消息队列相关的工作,也算是对这个岗位有了初步了解。

## 第一周:从理论到实战的落差

说实话,刚入职的时候心理落差还是有的。学校里学过MQ的理论,什么发布订阅模式、消息可靠性保障,感觉自己都懂。结果到了实际环境里一看,完全是另一回事。

我们这边支撑全球业务,消息量级完全不是课本上那些例子能比的。光是监控大盘上那些跳动的数字就让人震撼,每秒几十万条消息在系统里流转,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业务链路。

导师给我安排的第一个任务是熟悉现有的消息队列架构,理解各个组件的作用。我花了整整三天才把整个链路梳理清楚,这还只是表面的理解。

## 技术深度超出预期

之前以为消息队列就是简单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现在才发现里面的门道太多了。消息的顺序性保障、重复消费处理、死信队列机制、流量削峰、跨机房同步,每一个点都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处理一个消息堆积的问题。表面上看就是消费能力不足,但深入分析发现涉及到网络IO优化、内存管理、线程池调优等多个层面。这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是我在学校里完全接触不到的。

## 学习曲线比想象中陡峭

不得不承认,基础架构的学习门槛确实不低。不像业务开发那样很快就能看到效果,这里更多的是在理解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

第二周开始让我参与一个小的优化项目,就是调整某个队列的分区策略。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考虑的因素特别多:负载均衡、数据倾斜、扩容影响、回滚方案等等。光是方案评审就讨论了好几轮。

不过团队氛围确实不错,大家都很愿意分享经验。有个师兄专门给我推荐了一些源码阅读的方法,还有一些性能分析的工具,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实战技巧。

## 工作节奏和压力

关于大家关心的工作强度问题,至少我们组的情况还算可以接受。平时确实很少需要加班到很晚,但这不意味着工作轻松。

消息队列作为基础设施,稳定性要求极高。虽然平时不用加班,但需要时刻保持对系统状态的关注。有时候半夜收到告警,还是得起来看看是不是紧急问题。

好在这种情况不多,而且有完善的监控和报警机制,大部分问题都能提前发现和预防。

## 一个月的思考

一个月下来,我觉得这个方向确实适合那些喜欢深入研究技术本质的人。如果你对分布式系统、高并发处理、系统稳定性这些问题感兴趣,这里能提供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但说实话,这个方向确实有一定门槛。需要有耐心去理解复杂的系统架构,也需要有责任心去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如果你更喜欢快速出结果、直接面向用户的工作,可能业务开发更适合你。

另外,基础架构的工作相对垂直,跳槽的时候选择面可能没有全栈开发那么广。但我觉得这也意味着专业性更强,长期来看可能更有竞争力。

## 最后

我们现在在招2026届的校招生,主要是消息队列、存储、RPC等基础架构方向。如果你对这些技术感兴趣,而且有足够的耐心去深入学习,可以了解一下。

不过我才入职一个月,经验有限,只能分享一些初步的感受。如果你真的感兴趣,建议多了解一些不同的声音再做决定。

有问题可以私信我,虽然我也是新人,但至少可以分享一下最近的体验。毕竟校招生的视角可能更贴近大家的实际情况。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荣耀其实有些悲情的,如果以后有时间,再写点文章详细讲讲荣耀当年的故事。荣耀在立项之初,不少高层就是很强制分派过来的,烧冷灶,后面是荣耀自身表现不错了,华为最高层才稍微对荣耀有些改观。华为一般在最难的时候,都会主动甩卖一个优质但非最核心的资产,以换取资金链的安全度。所以荣耀独立前,其实高层是有共识的,供应链解绑和更自由的渠道政策,以及华为手机沉静期的部分替代,换取的还是阶段性繁荣,而随着华为手机复苏,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荣耀。所以荣耀独立政策最受益的就是初期高层,毕竟他们如果不去,对观瞻影响太大,而零和博弈中,普通员工收益其实很有限。其次,在独立之初,就明确了两个最重要的点,通过独立尽可能多的摆脱制裁,换取供应链上的主动权;其次,就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华退荣进,渠道转嫁,这个是真正打动明哥和彪哥的。但这条路,后续对于国资吸引力有限,因为产品故事才是推动上市的关键,不然就是一个全球渠道商,但这点来看,脱离了华为的研发体系之后,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后续技术噱头多于实际技术进步。这种两种思维打架,其实受伤最大的就是荣耀本身,哎,时也命也,这个世界有不少,努力了可以逆天改命的故事,但更多的,还是努力也挣不开命运的枷锁。
投递荣耀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