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胜率结束25赛季秋招(下)

11

距离秋招落幕已逾半年,这六个月里我不断尝试新事物,也对个人成长路径与技术方向进行了系统复盘。此刻提笔续写秋招终章,既是为这段旅程画上句点,亦是对过往的郑重告别。

我的编程生涯可用八字概括:兴趣驱动,野蛮生长。

• 2017年(初二)初识脚本编程,解锁游戏之外的数字世界
• 2018年(初三)钻研游戏破解技术,在技术社区习得伪黑客知识
• 2019年(高一)通过二次开发开源项目发布首个独立软件,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
• 2020年(高二)疫情期间潜心开发,见证互联网生态的蓬勃演进
  ◦ 2020.02 发布第三代软件版本,首次体验流量爆发与用户激增
  ◦ 2020.04 凭借广告收益创立工作室,同步试水自媒体运营
• 2021年(高三)暂别开发专注备考,正常考入985高校
• 2022年(大一)系统构建技术体系,掌握全栈开发技能,完成从爱好者到开发者的蜕变
• 2023年(大二)践行技术理想,主导多个产品开发并参与开源协作
  ◦ 2023.06 借AI浪潮开启创业尝试,采用双公司合作模式运营
• 2024年(大三)因创业回报不及预期及课业压力,回归独立开发轨道
• 2024.06(大四)整合技术体系,备战秋招
• 2024.11 收获多家头部企业SSP offer
• 2025至今 暂别代码,感受生活

两大关键转折:

1. 高中时期的超额正反馈,为职业选择注入持续动力
2. 及时终止创业项目,确保秋招窗口期的精力投入

成长Q&A

Q1 为何专注前端领域?
作为独立开发者,前端是我技术栈中最具优势的环节。我的学习哲学是"实践中成长",而优秀的前端交互能为产品带来直接价值。相较于需要应对高并发等复杂场景的后端,前端更契合我的兴趣与能力长板。

Q2 如何看待学历价值?
职业选择的核心标准应是兴趣导向。若学历能助力获得心仪工作,便是物尽其用。即便当年考入更好级别的学校,我依然会选择这条技术路径——热爱与学历无关。

Q3 内容发布规划?
• 求职干货:牛客网
• 成长思考:小红书

Q4 无大厂实习的竞争力?
虽无传统实习经历,但简历呈现:
1. 自认为校招阶段较出色的全栈能力
2. 持续运营的主力项目
3. 多款上线产品的作品集
4. 活跃两年半的GitHub贡献记录
5. 百星开源项目主导者身份
6. 各平台产品认证资质
7. 技术博主及小团队领导经验
8. 互联网各角落的各种足迹(近三年)

谨以此文,致敬那个野蛮生长误打误撞的二十二载青春。未来将继续在小红书分享成长感悟,牛客网专注求职干货
全部评论
mark求经验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19 00:18 广东
给大佬跪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5-18 21:46 广西

相关推荐

06-19 00:10
已编辑
天津科技大学 前端工程师
参加了作业帮北京的一面,整体八股文偏多,面试过程大概45分钟,中间穿插着读代码,最后有一个写代码的题。整个过程我是有问必答,因为都是平时面试经常会被问到的些问题,比如“闭包”,“vue2和vue3的响应式原理”,“websocket的心跳机制”等等,问过很多次,所以自己也是做了很多的思考和总结。因此回答的时候也是尽可能从设计和源码层面去解释,在这里就不展开细节说了。读代码环节也都是很基础的题型,比如考察var声明的变量导致的变量提升,宏微任务的日志打印顺序等,最后有一个红黄绿灯的间隔一秒输出打印。整体的感觉就是我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并且以过往的面试经验来说,一面通过是有至少9成的把握。可面试结束后第二天就收到了简历进入他们人才库的邮件,还是感到蛮意外的。因此打电话问询了HR,想进一步了解不合适的具体原因。HR说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具体原因,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了。我也面了大大小小不下50家公司了,大公司小公司都有,只要真诚的主动询问面试未通过的结果,几乎所有公司都愿意给出不合适的理由和建议。再次回顾整个面试过程,没有发现有什么表现得不好的地方,面试官整个过程也没有提出任何质疑,也没有探讨。总而言之,就是一次体验非常糟糕的面试,浪费时间的一次面试经历。毫无成长性可言。
查看6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