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苦尽甘来

想写一篇文章来记录我的找工作过程

从寒假回来我还在放假的快乐中没有出来
突然看到同门已经开始准备八股和项目了
我当时还在想才二月底暑期实习需要准备早嘛
然后就是突然看到成堆的互联网厂实习开始了

但是🐭🐭都不知道要复习什么
要去从事哪方面的职业
要去什么地方实习,怎么去找项目
这些🐭🐭就仿照同门照猫画虎
开始找Java后端开发的东西看

然后就是惨淡的暑期实习生活
🐭🐭双非本科的bg
导致在大部分的投递中都倒在了笔试环节或者简历环节
最后只有tx 和mt给了我面试机会
mt甚至已经全部面完泡池子了
排了一周的序给我挂掉了

然后就是五六月两个月的空窗期
这两个月我也在不停的投中小厂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果是一个面试也没有

那个时候真的很绝望
然后刷xhs 看到了测开这个岗
去了解了职责是什么,感觉好像也没有人们说的这么无趣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到6月中旬了
留给🐭🐭的机会不多了
最后的机会就是hw 和wy 
算是拼尽了最后的希望去争取最后的机会
想着这两个再没戏
直接ALL IN考公吧
虽然也很难,但至少又回到备考状态
至少不会那么焦虑

结果最后hw和wy 都通过了
🐭🐭秉着对游戏的热爱去了猪厂

实习期间
组内另一个人bg 也比我好
而且大概率只会留一个人
我还是想争取一下这个机会
于是实习期就在加班做需求
我想总是要争取才可能会有生还的机会

实习还没结束
又看到一堆提前批和秋招开始
刚被项目需求填满的焦虑又回来了
我不知道是要实习还是秋招还是一边实习一边秋招

🐭🐭想了好几个晚上
决定还是全力把实习弄完
先把当前的事情认真做完
不管能不能转正,至少给自己一个善始善终

转正答辩本来定的是20分钟
结果🐭🐭一紧张说的比较慢
HR提醒我时间到了
也谢谢总监和mentor为我说话
让我不要管时间
只要能讲清楚,让我慢点理清思绪慢慢讲

实习期就这么结束了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转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开始了自己的秋招生活
回校的第一天下午我就投了十几家大厂

之后就是长达20天的没有停止过的测评笔试面试
但🐭🐭总感觉比找暑期实习好
因为之前挂简历的公司也愿意在秋招给机会
也可能是测开行业竞争没有后端开发激烈
也可能是大厂的实习经历还是有用
不管怎样,我在上半年渴望的机会终于一点点来了

最后拿到了两个意向
两个不错的中厂
zj 也在不断推进

月末某天早晨
睡梦中的我突然接到电话
告诉我wy 转正了
我瞬间惊醒了
像从不期待幸运降临到我身上一样
它就这么发生了

现在我不再是像皮球一样被企业踢了踢去了
我也有了选择企业的权利
这一路的痛苦大概只有我自己懂
现在苦尽甘来的感觉确实有一种大结局的感觉

也希望没有找到offer 的友友们
可以一路坎坷过来不放弃希望
最终苦尽甘来
全部评论
写的很好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28 20:18 山东
可以问一下薪资吗佬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0-09 11:32 陕西

相关推荐

后端开发实习生 - 技术一面(oc已拒)面试问题速览1. 自我介绍一下。2. 大学课程和专业背景是什么?3. 为什么在学习了C++之后,选择Java和Python作为主攻方向?4. 你的学习方法是怎样的?如何保证学习的系统性?5. 具体谈谈你是如何学习Java的?6. 详细介绍一下你的AI Agent项目,它是如何实现的?7. 你使用的Spring AI框架和常见的开源基座有什么区别?8. 你的知识库是如何构建的?为什么选择自定义数据处理流程?9. 如果需要开发一个能扮演特定游戏角色的定制化Agent,你会如何设计?10. 在这个定制化Agent项目中,数据的重要性如何?如何获取和处理这些数据?11. Docker和K8s有什么区别?12. 微服务架构和单体架构的区别与优势是什么?13. 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系统的架构?14.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有哪些?15. Java中遇到死锁该如何分析和解决?16. 如何处理前端的跨域问题?17. MySQL查询性能如何优化?18. 你对前端技术了解多少?我的回答策略与核心亮点针对问题:开场自我介绍,展示个人技术全貌回答策略/框架:我采用了“技术栈 → 项目经验 → 学习理念 → 全栈能力”的结构化叙述方式,旨在快速建立一个技术扎实、有实践、爱钻研的立体形象。核心案例与亮点:项目经验具体化:通过“库存管理系统”引出性能优化能力(ES提升检索、RocketMQ削峰、Redis缓存热点)。突出前沿技术:通过“智慧农业项目”展示AI应用开发能力(Spring AI, RAG问答引擎),并用“大创国家级”奖项来量化成果。展现学习深度:主动提及学习MIT课程并实现Raft算法,强调自己对底层原理的追求和强大的自驱力。针对问题:考察学习能力、技术视野和决策逻辑回答策略/框架:我提出了一个“实践驱动”的学习模型:“先概览框架 → 快速上手实战 → 深入底层查漏补缺”。对于技术选型问题,我从“场景适用性”(如C++底层 vs. Java业务)和“技术趋势”(如Python for AI)两个维度进行阐述,展示了我的决策逻辑。核心案例与亮点:这个回答的亮点不在于某个具体案例,而在于其方法论本身。它向面试官清晰地传递了我的核心优势:拥有高效、系统化的自学能力,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新技术,同时具备清晰的技术判断力。针对问题:深入考察AI应用项目的技术实现细节和原理理解回答策略/框架:我采用了“What-How-Why”的解释框架。What:这是一个基于Spring AI的RAG Agent。How:通过添加外部知识库、使用Redis持久化对话记忆等方式实现。Why:着重解释了为何自定义数据处理流程(PDF转Markdown、语义分块、向量化),而不是直接使用框架自带功能。核心案例与亮点:本环节最大的亮点在于对“PDF按页切分会破坏语义完整性,从而影响检索精度”这一细节的深入分析。这不仅展示了我对RAG原理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我在工程实践中追求细节、主动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回答定制化Agent问题时,我提出了从提示工程 → RAG → 模型微调 (LoRA) 的分层解决方案,展现了全面的技术视野和对成本效益的考量。针对问题:考察后端核心架构与概念(分布式、高并发、数据库等)回答策略/框架:对于架构设计类问题(如高并发),我采用“多维度拆解法”,从多级缓存、熔断机制、高可用架构(主从/集群)等多个角度系统性地展开。对于概念类问题(如死锁),我采用“原理+解决方案”的模式,先清晰阐述其形成的四个必要条件,再讲解如何通过破坏其中条件来解决。核心案例与亮点:回答的系统性和深度是关键。例如,在谈论负载均衡时,不仅能罗列出轮询、哈希等算法,还能进一步分析“最少连接/空闲实例算法”相比于简单轮询的优势,这体现了对技术背后原理的深入思考,而非简单背诵。针对问题:考察技术广度和知识边界(前端/容器)回答策略/框架:对于熟悉的部分(前端跨域),同样采用“原理+解决方案”模式,并提供了前端(反向代理)和后端(CORS配置)两种维度的解法,展示了全栈视野。对于不熟悉的部分(K8s),采取“诚实承认+阐述已知基础”的策略,先表明自己主要使用Docker Compose,然后从理论层面尽力对比二者。核心案例与亮点:对跨域问题的双端解决方案是加分项。同时,坦诚自己对K8s实践经验不足,并尝试进行理论分析,展现了诚实和积极思考的态度。这也提醒大家,面试中遇到知识盲区,诚实是最好的策略,如果能补充一些理论理解会更好。
查看18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7
1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