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了,就别太书生气了!
*** 标题来源于我的第一份工作,小米的mentor给我的真诚建议,在这里也分享给牛友们。**
技术分享不是学术汇报
虽然是资深华为粉丝,小米黑粉,但是还是阴差阳错的去了小米,其实我是为了去验证我的讨厌是不是对的,是不是误会小米了。事实证明我的讨厌没有错,公司内部和我之前认为的一样。好了回到技术分享的问题。
第一次技术分享是负责团队一个bug处理的自动处理脚本,因为组内负责应用深色模式(其实就是把白的,变黑了,不那么刺眼,降低功耗存疑)的反向适配,也就是apo不支持手机系统提供一个这样的能力。由于是反向的,所以bug会特别特别多,但是呢有很多不是bug或者小米系统应用不归我们处理的也会分配到我们这边,分配到我们组的bug有几百个,人工去筛查就费时费力了,所以这时候组内就想设计一个自动脚本介入公司的bug平台实现自动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我把这个也做完了,领导觉得做的挺好,所以给我个机会让我去做技术分享,也是一个表现的机会。但是做的ppt还是按照学校学术报告那一套,中规中矩的,给大家都快讲睡着了,我导师告诉我其实你就讲明白这个玩意有什么用,这个玩意之前没有,然后其他组还能用就完事了。后来一想还真对,工作了谁管那么多,听一个东西就关心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其他的再牛逼有什么用,不会有太多的耐心,在意的是眼前的可用性。
不要过度内耗,别那么有责任心
可能是在学校太乖了,也是在学校严格执行导师的命令习惯了(我是说在陕西省教育厅举报导师之前),对于工作真的太有责任心了,分配到我的工作,我干到半夜也要给他完成,甚至自己周末加班,自愿加班,哪怕上面根本没有这个要求,只是让你试着干一下,也没想着也没准备让你完成。当然分配的任务不可能一直是自己都能够完成的,有一些就是尽力了也完不成,但是呢就是想弄出来,想解决,就会内耗,自己pua自己,然后任务也没完成,心情还异常糟糕。
这时候我的导师就看到了这个现象,就过来宽慰我,别这样,工作而已,没人逼你,真做不完就做不完,你是来赚钱的,而且我们也这样不是所有需求都可以实现的,不然就不会有调研这个环节了,调研其实就是你们的学术试验,试验肯定有失败,可能方案就不对,技术就实现不了,就是技术可行性。而且调研可能不充分,因为不做是没办法发现问题的。调研和实践区别还很大。
小伙子,想开点,工作而已,今天搞不出来就别干了,你这个事我们其实就让你试试,调研一下子,给个结论就行了。什也不能逼你,说句不好听的,工作你真不爽了大不了还能不给他干,还能辞职呢?没什么大不了的。我mentor真不错。可惜的是老早就走了。
学校里的东西是过时的
学校里面的东西是过时的,这句话的确是现实。我最喜欢的校长,王校长(王树国)曾说:大学教育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了,很火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继续读博,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王兴兴继续读博还有今天的宇树科技吗?汪淘继续读博还会有大疆吗?王校长说不知道,没有答案,但是得到实践鉴证的是我们的博士不如他们做得好。的确是这样,学校里面教授的,学的早就是时代的产物了,早就过时了,更何况有些教授固步自封,自认为多了不起,不看论文,不看时代的发展,只在自己学术圈子里。
所以学校出来的我们,不要过度担心去公司垫底怎么办,学的东西用不上怎么办。一方面,大家都一样,都用不上,另一方面这是大学教育的落后,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这是大学教育的问题,普遍现象而不是你的问题。在我看来大学更多的是学会逻辑思维,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分钟问题,和汇总知识,有逻辑的去找办法解决一些问题。更多的实践需要在社会中去实践,去碰壁,去学习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
不妄自菲薄,又不固步自封
不要工作了觉得自己啥也不会被辞退怎么办?有些人可能是学校的翘楚,到了公司可能刚开始反而落后与他人,可能好胜心等各种因素无法接受,学校到公司是一个大的转变,应该是一个大的改变,学校里的翘楚,可能到公司就暂时垫底了。但是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有些学校里的学习能力,逻辑能力你一定会成长起来,再次成为公司里的翘楚,也请你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