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秋招才知道不乱接offer的含金量…

作为一名中科院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2021​ 年校招季,我成功拿到了快手、腾讯、百度、华为、字节、京东等多家企业的头部人才计划​ offer,最终选择加入快手开启职业生涯。如今回望那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求职时光,以及在快手成长经历,我特别想把自己的面试经验、选择思路和工作感悟分享给正在备战校招的学弟学妹们,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找到既适合自己又能实现价值的理想平台。

一、校招面试经验:做好这几点,拿下大厂​ offer​ 不是难事儿

校招就像一场持久战,想要脱颖而出,提前规划和高效准备至关重要。回顾我的求职过程,这几点经验或许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简历投递:早行动、勤记录,不错过任何机会

校招的​ “黄金窗口期”​ 其实很短,尤其是头部企业的提前批和人才计划项目,往往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我从当年​ 3​ 月份就开始关注各大公司的校招动态,4​ 月份便着手准备简历,5​ 月份第一批提前批开启时,就第一时间投递了快手快​ Star、字节等企业的​ AI​ 相关岗位。这里一定要提醒大家,尽早投递简历,不要等到正式批截止前才匆忙提交,很多企业在筛选过程中一旦招满名额,后续投递的简历可能连被看到的机会都没有。

面试准备:明确目标、夯实基础,自信展现实力

在面试前,一定要想清楚​ “自己想要什么”。我在求职初期就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专注大模型领域,希望能在技术积累深厚、有大量实际问题可探索的平台工作,同时团队氛围要开放友善,能让我在技术上持续成长。明确了目标后,后续的简历优化、面试准备和​ offer​ 选择都有了清晰的方向。

针对​ AI​ 岗位,尤其是大模型岗位的面试,技术基础是重中之重。我花了两个月时间系统梳理了基础的专业知识,回顾了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把项目中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创新点进行整理。面试时,面试官很喜欢追问项目细节,只有对自己做过的工作了如指掌,才能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技术能力。

面试结束后,及时总结复盘同样重要。每次面试结束,我都会当天记录下面试官提出的问题、自己的回答情况以及没答好的地方,然后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只有这样,在后续的面试中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能从容应对。

二、选择建议:为什么从​ 6​ 大厂中,我最终选择了快手?

拿到多家企业的​ offer​ 后,我并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从技术氛围、业务场景、个人发展空间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比较,最终选择快手,源于它带给我的几点核心吸引力。

“做点更好玩的”:与我的技术追求不谋而合

快手的口号​ “做点更好玩的”,看似简单,却深深打动了我。在我看来,“好玩”​ 背后是对技术创新的鼓励,是让复杂的​ AI​ 技术落地到真实场景、给用户带来价值的追求。博士期间,我一直专注于​ AI​ 技术的理论研究,但也渴望能将技术应用到实际中,解决真正的问题。而快手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每天产生海量的短视频数据,这里有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安全检测、数字人技术研发等大量真实且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正是我想要探索的领域。

#快手技术岗信息交流阵地#
全部评论
接好运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11-03 16:55 北京

相关推荐

头像
11-04 18:28
复旦大学 golang
bugfree小菜狗:有没有一种可能 越来越卷导致水平也倒挂了 现在拿大厂offer的很多人均3段实习,实习时间加起来都有1年经验假如是当年双9没实习上岸的大厂 干一年水平真不一定有1年实习经验的校招生强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6
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