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1年全球与中国表面贴装回流焊炉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报告-LP Information
表面贴装回流焊炉是用于SMT(表面贴装技术)组装的专用设备,用于将电子元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PCB)上。回流焊炉以可控的方式加热组件,熔化焊膏,从而实现元件和焊盘之间牢固的电气和机械连接。它通过多个加热区(预热、均热、回流和冷却)进行操作,以确保均匀的焊接质量。现代回流焊炉通常采用对流、气相或红外加热方式,并配备包括氮气保护和实时过程监控在内的先进型号。它们在消费电子、汽车、电信和工业电子制造中对于高可靠性焊接至关重要。
2024年,全球销量达到约6.8千台,全球平均市场价格约为每台10.2万美元。
智能制造升级,热控技术进入精密时代
根据LP Information于2025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2024年全球表面贴装回流焊炉市场规模大约为681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达到930百万美元,2025-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2%。
随着5G通信、汽车电子、服务器、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持续扩张,SMT制程向高密度、小封装、轻薄化方向发展,对焊接温控精度、能耗控制与生产一致性提出更严苛要求。智能回流焊炉凭借实时温区反馈、AI自学习温曲调整与能量回收系统等技术,正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业自动化升级的关键装备。
高端化趋势凸显,中日韩厂商形成多层竞争格局
从产业格局看,全球表面贴装回流焊炉行业呈现“日系领先、欧美精密、中国崛起”的三极格局。日本的Heller Industries、Tamura、Senju Metal Industry等企业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在高精度氮气回流焊与真空焊接设备领域处于领先;欧美厂商则在汽车电子与军工电子制造设备领域保持高端市场份额。而中国本土企业如劲拓股份、日东科技、瑞邦智能等,通过在温控算法、能效优化及智能监测方面的突破,已在消费电子及新能源领域形成产业化竞争力。根据多家企业2024年年报披露,国内设备在中高端贴片生产线的渗透率持续提升,部分产品已实现向海外出口。
政策与需求共振,产业链迈向高端制造
政策层面上,工信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明确提出,支持高端焊接装备与电子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券商研报亦指出,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通信基站模块、芯片封装载板等高可靠性焊接需求快速增长,正带动回流焊炉向低氧化、精细控温与高能效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环保标准提升与能耗双控政策落地,采用余热回收与低功耗控制系统的回流焊设备正成为行业投资重点。
总体来看,表面贴装回流焊炉行业已从传统热加工设备迈向高精度、智能化、绿色制造的新阶段。它不仅是电子制造产业自动化水平的核心体现,更是连接全球电子装联工艺链的关键节点,其市场成长逻辑正在从“产能扩张”转向“品质驱动+智能升级”的深层演进。
文章摘取路亿市场策略(LP Information)出版的《全球表面贴装回流焊炉市场增长趋势2025-2031》,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当前美国关税政策及各国的多样化应对措施,评估其对市场竞争结构、区域经济表现和供应链韧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