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很友好的公司

我弟也是26届的,刚好最近也在准备秋招。工作之后,好久没有这样长篇大论的和他聊天、去分析一件事情了。今天又打开聊天框,思绪回到了几年前我准备秋招的时候。太早独立的我习惯了一切都是自己做决定,都是自己摸索着走了过来。工作了几年后,对着他似乎看到了那时的自己,和他说了蛮多的,索性,想和正在秋招的同学也分享一下。

首先,就我在的行业,替大家来一个每日一问:应届生选择制造业,还香吗?还值得冲吗?

我的观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最近这几年的就业市场,真的在悄悄发生一些挺深刻的变化(一种暗流涌动的感觉)。

以前大家挤破头想进的万人互联网大厂,现在人才进出的比例明显在放缓,不过,不关注这个的同学确实不会注意到这个数据的。

脉脉高聘之前出过一份报告,提到今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跳槽的人里面,超过一半都流向了其他行业,其中新能源就吸纳了不少人(新能源吸纳了更多的新能源)

其实也看得出来,越来越多人不再只看重“大厂”这个标签,反而更在意行业有没有真实的前景、工作内容有没有价值,以及自己能不能真的获得成长。有些人从虚拟经济转向实体制造,也有人离开“大厂”光环后,在一些中小公司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氛围,反而做得更踏实。还有人调侃,在工厂的工作环境,找到了比大厂还要好的工作氛围(说的就是某些互联网大厂)。

说到制造业,我感受特别深,因为我自己就在这个行业内工作,是有很多切身体会的。就像以前,很多人觉得它传统、保守。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工作这些年过来,确实发现很多制造企业越来越有互联网公司的特质,管理扁平、产品迭代快、重视技术和创新,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与发展潜力,而制造业也确实需要新鲜血液来推动升级。

我与制造业

我毕业之后就选择加入了制造业,为响应“爱,就马上行动”的呼吁,就来了爱玛,是电动车行业的头部企业了。

这几年工作下来我发现,头部公司其实是在靠深耕渠道、打磨产品和品牌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的。而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慢慢就被市场淘汰了。

这样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环境反而更健康。头部企业在产业链里说话有分量,现金流也稳,能持续投入研发,生产模式是挺扎实的。

政策方面也一直在推动行业发展。19年“新国标”出台,让整个行业变得更规范,还带动了一波换购潮。而24年,新国标可能再升级,加上“以旧换新”这类政策推动,我感觉行业很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期。

对于即将求职的26届同学来说,在前期比较迷茫的时候,确实比较难找到适配自己的行业,那我比较建议从自己的能力来看,再多方收集信息,判断自己最优的选择方向。

在爱玛

在爱玛的这几年,对我这个工科生来说,真的是一段特别充实的经历。

毕业的时候,我心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有明确期待的,希望能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参与有影响力的项目。21年我加入爱玛,正赶上一个技术模块从零开始筹建,我很幸运,能从项目最初期就参与进来。

刚开始,我就加入了研发部的一个大项目,甚至还涉及到越南的海外车型。我们团队负责技术的优化,过程中还和本田、雅马哈这些海外公司的工程师有过不少技术交流。那段经历真的让我对海外市场和国际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说起来,当时我是直接被安排到实战项目里边做边学的,那一年的成长算是脱了层皮。但回头一看,自己能够独立去参与一个项目了,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踏实。工作简单纯粹,大家心思都在怎么把问题搞定上,汇报关系也简单直接,所以少了很多糟心事。

最近几年,爱玛在研发上的投入一直很大,尤其是今年,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公司规模扩大、研发加码,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自然更高了。比如我们现在在三轮产品线,全面推行了更成熟的IPD开发流程。这意味着从市场、研发、供应链到质量、营销,各个部门在项目启动初期就会组成固定团队,一起协同推进。

爱玛在“双碳”方面的实践,也算是行业里的一个亮点。我可以举两个小栗子:我们在新车设计阶段就会和供应商合作,优先选用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比如最新款的乐VC510,我们就明确要求内饰件尽量使用可标记、可一级分离的材料,这样车辆报废后更容易高效回收,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另外,核心零部件的能效优化也是重点,我们不断调试电机和控制器的匹配,不仅提升整车的能效,也间接减少了用电碳排放。有一说一,这里夸一夸我司在“双碳”战略上的表现,我是为爱玛感到自豪的

一些挑战

当然,工作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1年公司开始筹备仿真业务,我参与其中,22年正式试运行的时候,其实阻力不小(也是轻轻的碎了)。对传统制造企业来说,这个环节原本是不存在的,我作为一个“评判者”突然插进业务流程,有点像“闯进别人家”(魔丸降世的既视感)。再加上初期可参考的数据少,软硬件资源也有限,很难有力地去协调各部门。

幸好,当时两位专业部门的领导给了我很多支持和空间,尽力帮我争取资源。外部的合作、软硬件正版化、设备升级……他们都给了我很大保障。就这样一步步推进,到23年,整个仿真业务终于顺利跑起来了。

意料之外

22年还有一段意外插曲:部分业务调整,团队也有变动,那时需要我去牵头顶住前期压力。说实话挺有挑战的,但最后还是挺过来了(荣获耐挺王称号),项目推进得很顺利。从那之后,我也开始参与公司更多重要项目,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

更让我惊喜的是,23到24年,公司还给了我机会代表爱玛去参加国际企业在大中华区的分享会,作为嘉宾和国内外同行交流。这确实是我之前没想到的成长机会。

在我看来

从我一个研发人员的视角看,爱玛在激励创新方面有两点让我特别认可:一个是专利嘉奖机制,奖励力度和覆盖范围在国内企业里算挺高的,只要大家愿意尝试、参与,基本都能被看到和认可,这对大家积极性带动很大。

另一个是每年举办的“科技月”,奖项设置也很吸引人,成了大家持续投入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动力。

说实话,在国内这个行业,很多方向可借鉴的经验非常少,几乎是从零摸索。尤其是在攻克难题的时候,不管是新人还是老员工,大家都是一起查文献、做实验、头脑风暴。出去和外部专家、大厂交流时,那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团队感,特别的踏实。

以前也想过会不会往互联网行业发展,综合考虑来看,入职这么些年真的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当然每个人的感受可能都不一样,从我的经历来看,大家求职到选择offer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公司情况总没错,尤其是要听到真实的声音。

写在最后

在面对不确定性,尤其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当前,希望大家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机会和出路吧,并且不要过于害怕所谓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而变得停滞不前。

#求职你最看重什么?##求职##秋招##爱玛科技集团求职进展汇总#
全部评论
请问秋招开了吗?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8:10 江苏
大佬分享好认真啊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8:34 广东
是的,一直往前走最重要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今天 18:06 安徽

相关推荐

瑞雪兆丰年_:可以贴个超级大的校徽,以防HR眼拙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0-03 17:08
已编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Java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38
32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