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数字IC设计技术面经

岗位: 数字IC前端设计 (已收到意向)

面试轮次: 共三轮技术面试

整体感受:芯原的面试非常务实、技术深度很足。面试官会基于你的项目经验,延伸考察从系统架构、性能优化到后端流程等全方位的能力,尤其注重对设计“权衡 (Trade-off)”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第一轮技术面

面试焦点: 侧重于对单个IP设计的深度、PPA优化细节和设计基本功的考察。

  • 低功耗设计与权衡:要求详细阐述一个低功耗项目的设计方案,包括要解决的功耗瓶颈是什么。追问为了实现极致的低功耗(如全局时钟关断),牺牲了哪些性能(如唤醒延迟、数据丢失风险)。如何通过设计来弥补或管理这些牺牲,例如提供可配置的工作模式。
  • PPA (功耗、性能、面积) 优化实践:性能(Performance): 针对一个高性能IP,在架构层面做了哪些改进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或吞吐率。功耗(Power): 详细询问降低动态功耗的具体方法,如何量化时钟门控的效率,以及是否使用了多层次(如模块级)的门控策略。面积(Area): 要求分享在项目中通过巧妙的微架构设计来节省面积的实例,并能清晰地解释其实现原理。
  • 异步电路设计:考察对异步FIFO的掌握程度,要求从根源上解释为什么使用格雷码可以保证跨时钟域指针的正确性。
  • 静态时序分析 (STA) 与时序收敛:考察对STA基本原理的理解,如Setup/Hold时间的计算。要求举一个实际项目中遇到的时序违例(Timing Violation)的例子,并说明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完整流程。

第二轮技术面

面试焦点: 视角更高,侧重于SOC系统级的设计、验证流程以及对芯片全流程的理解。

  • 系统级参数设计与计算:针对一个复杂的SoC或子系统,要求画出整体的系统框图、总线拓扑和时钟结构。对于系统中的缓存(Cache/Buffer),要求阐述其深度(Depth)是如何根据最差情况(Worst Case)分析计算出来的,考察系统性能分析能力。
  • CDC (跨时钟域处理):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指出哪些地方涉及了CDC,并说明是如何处理的。
  • 验证与Debug方法论:询问验证环境的搭建思路。当仿真出现错误时,你的Debug流程是怎样的?如何一步步定位到具体是哪部分逻辑出了问题。对于自己负责的集成部分,验证的完备性是如何保证的?设计了多少测试用例(Test Case)来覆盖?
  • 对后端流程的理解:询问是否有后仿(Post-simulation)经验,是否了解SDF反标。是否了解后端会提供不同Corner的SDF文件,以及前端工程师需要如何配合进行验证。对一个完整项目的周期进行提问,了解你对前端设计、后端实现以及流片各阶段时间成本的认知。

总结与建议

  1. 深挖项目是核心:必须对简历上的每一个项目都了如指掌,不仅是自己负责的模块,还包括它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上下游模块的交互。
  2. 量化成果:在介绍PPA优化等工作时,一定要用具体数字说话(例如“功耗降低了XX%”,“性能提升了X倍”),这比模糊的描述更有说服力。
  3. 理解“Why”:面试官非常关心你做出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这么做?”。要准备好解释各种技术方案的利弊和权衡。
  4. 知识广度:除了前端设计,对验证、DFT、STA乃至后端物理实现的了解都会是重要的加分项,体现了你的全局视野。
#校招##芯原##数字芯片设计##面经#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落花情:同学,瞅瞅我司,医疗独角兽,校招刚开,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我的主页最新动态,绿灯直达,免笔试~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1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