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头部车企选中兴SSP?本工科博觉得押对了
西安交大动力工程专业的博士,23届加入中兴通讯未来领军计划(SSP),热设计系统工程师,base西安。大家可能会诧异,为什么我会接受SSP,因为我那一年部门没有蓝剑指标,顶流就是SSP。
1、我不是代码相关专业,所以没有那么多刷题需求。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作为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如何准备面试的:
(1)复习本专业课程、相关考题。复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在网上找各大厂考题,了解其考察的几门重要基础课的内容范围,着重工作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理论知识扎实了,面试才比较有底气。
(2)面经平台看相关面经。面试除了专业面,还会有综合面、压力面,考察你综合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有些内容无所谓对错,更看重你的应对表现。因此,除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外,提前了解面试节奏,面试官基本套路而做一些准备,能够有效消除紧张情绪,让你更从容的表达。
(3)知己知彼。我和已经入职中兴的优秀同学交流,了解岗位需求,针对性整理了简历和项目经历,把团队关注的项目经历、专业技能突出,详细描述,并准备了一些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这样引导面试官按照你的节奏展示自己,有利于展示你的核心竞争力。
2、哪些同学适合未来领军
首先说一下我找工作时的考虑,22年找工作的时候比较有目的性,就投了三个简历,都中了。有拿到头部车企热管理、央企新能源研发的offer,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兴SSP岗位。
在我看来中兴未来领军岗位有以下匹配的点:
(1)工作地点灵活,充分尊重工作地选择。比如我找工作的要求就是要在西安,因此拒绝了很多其他企业的岗位。中兴是允许常驻地西安的,并且有非常成熟的跨地区协作体系,让我在团队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2)性价比高。薪资不算西安顶尖,但也属于比较有竞争力了,西安生活成本低,公司班车通勤很方便。
(3)看好技术前景。中兴通讯热管理相关的技术应用场景较广,技术积累深厚,我在其中能得到充分的成长。
除了做选择前考虑清楚自己的需求,还需要考虑未来领军本身意味着什么,自己是否适合,比如自己对风险及不确定性的态度。
我觉得能适应“高压-成长”正循环模式的同学比较适合领军offer,因为蓝剑/SSP的任务安排基本都具有较高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可能一个项目好几个风险,一个风险熬夜几个月都解决不了,甚至项目周期尾声才发现其不可实现性。需要长期对抗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研究失败带来的自我价值否定的影响。
因此就我的经历来说,未来领军offer不适合讨厌工作里的风险、不确定性的同学。但如果你是个技术野心家,不满足于“能用”,喜欢挑战,追求“颠覆性方案”,就会很合适。
3、从事的大部分的项目是开拓性的,没有答案
入职的时候会配备专业导师,我的导师是一名海外博士、领域专家,为我制定了详细的闯关计划,其中有非常多的高挑战性任务。不过好在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虽然坡度比较陡峭,但是在入职初期还给予了充分的学习和成长时间。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我大部分的项目是开拓性的,没有前序技术积累,参考其他项目一点一点摸索学习、尝试突破。相比于其他项目也是有较大技术难度,需要借助理论知识、仿真技能、工艺实现等多个维度能力解决。
对校招博士来说,属于有能力接手,但还需要很多努力去突破的挑战难度。
4、工作自主性强,鼓励挑担子,给新人机会
我们的技术研究分产品驱动和技术驱动,其中技术驱动就是团队成员自主规划,根据散热技术演进路线,提前布局几年的研究内容,这里只要有好的提案,团队是绝对支持的。其实入职以来不到两年,我已经作为两个散热技术研究、两个可靠性问题研究的负责人或者主要参与者了。其中部分课题成果已经为团队解决了较为关键的技术难题。作为某一项散热技术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最了解这项技术的人,团队的决策肯定是充分考虑技术负责人的意见的。
5、相较在校,工程经验得到了不少提升
我在学校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基础、仿真技术,但是实际一个散热技术的工艺实现,以及一款产品的散热设计会有哪些考虑,这些经验是非常欠缺的,而这又是做散热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的内容。
在入职以后,我快速掌握了各种冷却类型在产品上的使用原则,传热链路下各种散热物料的性能、特点、使用场景、可靠性等等知识。
期间多次出差去工厂,驻场学习我们开发的散热器的工艺制程。这对我日后做散热器设计大有帮助。
6、工作及团队氛围
办公室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领导没有架子,相比给压力更愿意帮你想解决方法,每次沟通起来不会有心里负担。
一起共事的伙伴和我年龄都差不多,比较年轻,比较有共同话题,有问题随时请教,会得到非常热心的帮助。工作节奏比较自由。
我是做技术预研的,虽然工作难度大,需要很多时间去攻克,还要接受不确定性的考验,但是项目节点不会精确到每一天或者每一周,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处理。这对我来说是显著提高工作舒适度的。
#中兴未来领军计划##中兴秋招#